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黄培松

黄培松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6 更新时间:2023/12/9 16:13:03

黄培松(1855-1925),字贤礼,号菊三。福建南安市洪梅镇山溪人,武状元出身。精通武艺。清光绪、宣统年间以琼州镇总兵,记名提督驻广东,曾率兵多次镇压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13年被袁世凯任为福建护军使,授陆军中将。1922年授北洋政府将军府将军-培威将军,加上将衔,1926年追授陆军上将。

基本资料

本名:黄培松

字:贤礼

号:菊三

所处时代:清末

出生日期:1855年

逝世日期:1925年

籍贯:福建南安市洪梅镇山溪

人物简介

黄培松清咸丰五年(1855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市洪梅镇山溪,少时习文,应泉州府试,屡试不中。因身体魁梧,臂力过人,便弃文习武,拜晋江罗溪(今属鲤城)武举人黄纪堂为师。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武举,培松获乡试第二名,武举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武科会试,获第一名,武会元;殿试钦点武进士一甲第一名,武状元及第。相传黄培松殿试时,使用兵器是大刀,舞弄中突然失手,大刀几乎着地时,他灵机一动,用脚踢起,继续飞舞。事后,考试官召问此法,他回答“魁星踢斗”。考试官认为其武艺有独创,状元便为他所得。

官职

黄培松初授一等侍卫(正三品),在大门当差行走(按例汉侍卫只准在外廷任职,大门即大清门)。三年任满后,兵部请补参将,光绪十四年授任广西郁林营参将(正三品)、后任广东南雄协副将(从二品),广州协副将,光绪三十年,升琼州镇总兵(正二品),记名提督(从一品),光绪末年曾署高州镇水陆总兵,宣统末年改署广州协副将。

带兵

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二十九日,中国同盟会根据孙中山主持制定的计划,由黄兴率领革命党人在广州多处举行起义,其中一路进攻两广总督衙门。起义事前败露,两广总督张鸣岐破墙遁逃,水陆提督李准调集早已准备好的清军前来镇压。革命党人与清兵鏖战,因力量悬殊,牺牲和被俘100余人。黄培松当日则率兵前往关帝庙解救外出开会后滞留的司道等官员,并追捕溃散的革命党人。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被俘的革命党人受审时,培松以协督职务参与审判,并受命为监斩官。

同年五月,清廷以军功赏黄培松名号“卓勇巴图鲁”,赏头品顶戴。清末广东官场内斗持续不断,水陆提督李准被指权力过大,引起两广总督张鸣岐的猜忌,引发了斗争。时署广州协副将的黄培松也参与在其中,支持张鸣岐对抗李准。黄花岗起义发生的时候,李准部将候补道员吴宗禹曾趁机抢掠督府,此事令张很恼火。所以事平之后,张将李准所属的巡防营交付黄培松接管,并禁止李准所部驻札于省城之内,此举也加深了两者间的敌对。

清末战乱不断,朝廷财政入不敷支,前任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广西军费无法报销,黄培松也代为增开赌规筹募军费,并指派部将庇赌。此举引起了广东乡绅的不满,广东布政使陈夔麟遂上奏参劾,但随着清政府在几个月后倒台,弹劾之事不了了之。

培松会审革命烈士,引起泉州革命党人的愤慨。武昌起义后,泉州革命党人发动群众将泉州开元寺前为培松中状元树立的状元牌坊拆毁。民国建立后,黄培松被袁世凯召入北京任参军一职。民国2年(1913年),培松为福建护军使,陆军中将衔,驻福州。不久,护军使一职被裁撤。黄培松的权力也渐被时任镇守使的李厚基超越。

民国4年,厦门革命党人组织反袁起义失败,培松时任福建漳泉总司令,驻厦,加强镇压革命党人,并与厦门豪绅、商会总理黄世金勾结,破坏革命,时称“二黄”。革命党人为密除“二黄”,遂派杨子熙行刺黄世金,又派庄汉民利用黄培松来泉之机,途中拦截,但均未成功。

民国5年6月,北洋军阀上台执政引起了南方各省的不满。

民国六年,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军政府出兵讨伐,护法战争爆发。

民国七年,北军和南军在粤闽交界上发生战斗,黄培松所部闽军在彰厦一线防守。初期双方形势颇为僵持,其后北军的形势急转直下,部份北军军官投向南军。漳州,厦门等地相继失陷。黄培松所部退守在泉州一线。闽,浙军各部节节败退。十月,黄培松率第十二混成旅南下再战,督军李厚基也再向北洋政府求援。段祺瑞派往支援的北军也被陈炯明蒋介石率领的粤军击败。其后,南北在外国势力的调停下进行停战议和,战事才告消弭。而福建进入南北共治的局面。之后北洋政府委派萨镇冰为福建清乡督办,萨是培松的旧交,同为前清将领,所以举荐培松为会办,负责清剿土匪,规管民团,并调停各军的矛盾。培松目睹革命党人为国捐躯的壮举、清政府的腐败、袁世凯的卖国、南北军阀的混战,对时局的认识有所提高。由此凡事持重,不滥施刑杀。北洋政府为此授以将军府将军。民国11年9月,授以培威将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民国12年,培松解甲,隐居厦门,倡建厦门江厦祠。民国14年夏病卒于福州。民国15年,北洋政府追赠黄培松为陆军上将。

人物故居

现于福建安溪尚卿乡科名村台中存故居一座,福州故居一座及状元楼一座。

人物事迹

黄培松的二三事

老福州人说起清末最后一个武状元黄培松的府第是中平路172号(原田垱泉泰茶行),门上挂着“黄培松故居”,市人民政府立牌子的二直三进房屋。殊不知黄培松在七十岁前后时还修建了另一个宅院,即今中平路省航管局所在地———属原状元府范围。该房屋范围东起市汽车运输第二公司西墙,西至支前路,南至荔枝树下(现称荔枝弄),清末时中平路未拓宽前仅是一条田垱小道相隔。

暮年建造宅院

黄培松为何在暮年还建造宅院呢?事出有因。

据黄培松的孙女黄智通和外孙女杨智贤、孙媳妇杨整洁追忆:是时厦门原菽庄花园的主人与当地的一名人因房产发生纠纷,故请他们共同的朋友黄培松赴厦门调停。黄培松经深入了解,充分协调,双方和好如初,同意将此产业赠予黄培松。当时黄看中厦门的一座洋房,叫人依样画葫芦。之后把赠予的房产卖了,令自己的两个儿子主持修建事宜。兄弟俩在父亲泉泰茶行的旧房和空地上盖起了一座砖石结构的大楼,大楼南侧和东侧各有一口池塘,塘边建有亭台楼阁。在原泉泰茶行正门的两侧原来还建有两根状元旗杆。旗杆的底座是直径3.5米宽的六角型雕花的花岗石座,石座上还有四角型四块石板组成旗杆,插在石孔柱上,孔中配有铁栓固定状元旗杆,便于插状元旗。故老福州人称之为状元埕,黄家后代人都把那座楼叫“洋楼”。

黄培松父亲原是南安县一个小农商。凭着多年的种茶挑卖,勤奋努力,后来逐渐发迹并修建了泉泰茶行(旧中平路69号、70号、71号)及省航管局范围内的房产和地皮,共七进三直的房屋,这才是状元府的全部范围。房内居住着黄培松父亲的各房兄弟及后代,院内各进均有内门相通。现大部分房产仍是黄家后代居住。省航管局大院的产权早在黄培松的儿子时代,由于家道中落就被变卖了。

勇缴八旗子弟的枪

黄培松少时习文,应泉州府试,屡试不中。因身体魁梧,膂力过人,便弃文习武,拜晋江罗溪(今属鲤城)武举人黄纪堂为师。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武举,培松获乡试第二名;光绪六年庚辰科武科会试,获第一名;殿试钦点状元及第。

与黄培松晚年熟悉的人都知道他的右手无名指僵硬有点残疾。据在赤桥新店静心堂尼姑庵修心的黄培松第三小妾张善保追忆,黄培松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一天他在家,忽闻家人来报有一八旗子弟仗势欺人,用枪对着小孩,吓唬众人。黄闻讯后立即冲至状元府门前,眼明手快地夺过手枪。不料,枪子弹已上膛,打伤了他的无名指。黄不顾伤痛,狠狠教训了这个八旗子弟一顿,将枪上缴当地政府,老百姓拍手称快。

浩浩荡荡迎娶孙媳妇

黄培松的孙子黄和桢到了谈婚论娶的年龄。经人说媒与在中平路(现市日杂站招待所)开恒春茶行的同乡(晋江后洋人)的女儿杨整洁成亲。事前,黄培松听报姑娘家拟在送亲时抬出十大彩杠,配有南音、十番乐队,到时金鼓喧天、笙管弦乐齐鸣,将十分热闹。原不想为孙子大操大办婚事的黄培松被这阵势搞得有点尴尬。一不作、二不休,他请萨镇冰派出海军军乐队,在黄和桢迎娶杨整洁时,从中平路、隆平路一路演奏到中亭街。当时市民极少见到西洋乐队,一路上围观者人山人海。接了新娘后,西洋乐与民乐队的乐声此起彼伏,中平路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一时传为佳话。

标签: 黄培松

更多文章

  • 黄庶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黄庶

    黄庶(1019~1058),字亚夫、亚父,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双井十龙之一的黄湜(茂洵)之子,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父亲,双井黄氏六世,西汉丞相黄霸后裔。擅长诗文,有《伐檀集》传世。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时年二十五。历佐一府(长安府)三州(凤翔、许州、青州);1053年,青州通判;

  • 黄良辉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黄良辉

    黄良辉(1840-1904),字耀庭,祖籍湖北省汉川分水镇三屋台(同心村)。高祖宏毅三世迁居汉阳城,髦年为汉阳邑候张小莲赏试,引置署中,躬亲督课,继而受知于汉阳郡守刘冰如和学使冯展云先生。三十一岁时,考中了同治庚午科举人(1870),榜上名列一等第一名。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七,湖北第一”。湖广总督张之

  • 黄昌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昌

    黄昌,字圣真,东汉余姚大黄桥(今属浙江)人。曾任东汉顺帝将作大匠,主管朝廷工程建设。汉安元年(142)转任大司农。黄昌出身低微,因家近学宫,慕诸生之礼,遂从事经学,又懂律法,先后出仕决曹、宛令、蜀郡太守、陈国相等职,精明能干,为政主张严猛,喜欢揭发奸邪之徒,因而深得百姓信服,都说他有如神明。但黄昌却

  • 黄柄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柄

    黄柄,三国时期孙吴黄盖之子,袭父爵为关内侯,加偏将军、南郡太守。本名:黄柄所处时代:三国民族族群:汉人势力:东吴黄柄,三国时期孙吴黄盖之子,袭父爵为关内侯,加偏将军、南郡太守。人物生平黄柄,三国时期孙吴将领,黄盖之子,孙权称帝时,追论黄盖之功,袭父爵为关内侯,加偏将军、南郡太守。

  • 黄景昉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景昉

    黄景昉(1596-1662),明末福建晋江东石人,字太稚(穉),号东厓(崖)。天启进士,选庶吉士。历官庶子,直日讲,历詹事兼掌翰林院。崇祯十五年(1638)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次年以事忤帝意,乞归。顺治三年(1646)任唐王政权礼部尚书。受郑芝龙排挤,不久去职。家居十余年后病死。著有《

  • 黄公绍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公绍

    黄公绍,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著《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其大概。另有《在轩集》。本名:黄公绍字:直翁所处时代:宋元之际出生地:邵武黄公绍,生卒年不详。南宋咸

  • 黄燮清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晚清诗人、剧作家。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

  • 黄虞稷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虞稷

    黄虞稷(1629-1691),字俞邰,号楮园,明末清初晋江安海人,著名藏书家。生于明代崇祯二年(1629),黄居中之子。崇祯中随其父移居南京。本名:黄虞稷字:俞邰号:楮园所处时代:明末清初出生地:晋江安海人出生日期:1629年逝世日期:1691年主要作品:《千顷堂书目》、《大清一统志》等千顷堂藏书千

  • 黄孔昭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黄孔昭

    黄孔昭(1428-1491),原名曜,后以字行,后改字世显,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天顺四年(1460)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嘉靖年间,追赠礼部尚书,谥文毅。本名:黄孔昭别名:黄曜字:孔昭、世显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黄岩出生日期:1428年逝世日期:1491年主要成就:官至南京工部

  • 黄呈忠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呈忠

    黄呈忠(1826-?),太平天国将领,戴王。清末广西人,参加太平军,后隶李世贤部,屡立战功。1866年2月,率部占漳浦(位漳州市南),5月漳浦失守,后不详。本名:黄呈忠别名:戴王所处时代:太平天国出生地:广西出生日期:1826年1860年(文宗咸丰十年一作1861年)封宝天义,授殿左军主将次年4月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