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厚群,1932年5月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水工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陈厚群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学习;1952年前往前苏联留学,进入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工作;1972年至1978年担任水利电力部水利调度所水情室副主任;1978年至1982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副所长;1978年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出席全国科学大会;1981年至1982年在美莫芝加哥哈扎工程公司工作;1982年至1984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2001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获得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陈厚群长期结合中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国家科技及攻关任务,从事水利水电、火电、石化等大型工程结构与设备抗震试验、理论分析、原形强震观测等研究。2020年12月,被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等6部门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厚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市
出生日期:1932年05月03日
毕业院校: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高拱坝抗震安全》、《混凝土高坝抗震研究》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仰:共产主义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32年5月3日,陈厚群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50年3月,陈厚群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系学习。
1952年3月,陈厚群作为俄专留苏预备部学员,10月前往前苏联留学,进入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
1956年1月,陈厚群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2月,陈厚群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工作,担任专业组长(至1972年6月)。
1972年6月至1978年3月,陈厚群担任水利电力部水利调度所水情室副主任。
1974年,陈厚群负责主编《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1978年3月至1982年4月,陈厚群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副所长。
1981年7月至1982年8月,陈厚群在美莫芝加哥哈扎工程公司工作。
1982年4月至1984年12月,陈厚群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所长。
1992年,陈厚群再次负责《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
1995年,陈厚群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水工结构工程)。1月,担任中国工程院学部副主任、主任、主席团成员。
1997年1月,陈厚群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2016年10月,陈厚群院士工作室在西安理工大学成立。
主要成就
陈厚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厚群先后主持并作为主要骨干完成了刘家峡、新丰江、枫树坝、白山、二滩、东江、小浪底、拉西瓦、小湾、三峡、溪洛渡等许多大型工程的结构抗震研究,为解决重大工程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鉴于重大工程抗震问题的复杂性,陈厚群注重分析计算的试验和实测检验。20世纪80年代初,他负责建置了中国第一座大型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并先后为三峡工程、秦山核电和大型油罐、北京电视塔等重大工程的结构和设备进行了抗震验证。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5月,陈厚群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多部,主持编制和修编了中国国家级和水利、电力行业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8.10 | 《陈厚群自传追梦人生》 | 陈厚群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2.01 | 《高拱坝抗震安全》 | 陈厚群等著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11.12 | 《混凝土高坝抗震研究》 | 陈厚群编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8.12 | 《全级配大坝混凝土动态损伤破坏机理 研究及其细观力学分析方法》 | 马怀发,陈厚群著 |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00.04 | 《中国水工结构重要强震数据及分析》 | 陈厚群主编 | 北京:地震出版社 |
1964 | 《应用电子模拟计算机求解坝体抗震问题》 | 陈厚群著 | 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1964 | 《从坝体运动方程求解其自振特性的方法探讨》 | 陈厚群编 | 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5月,陈厚群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次。
陈厚群人才培养
团队建设
陈厚群作为一门学科的带头人,他一直在思考科研团队的体制和规章问题: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在任务和分配上力求公正、公平和公开,这样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在他负责科研团队的那些年中,坚持以研究室为核算单位,不搞课题承包,就是出于这样的想法。但光有这点还不够,在他看来,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更主要是来自团队的协作精神和和谐创新的氛围。这才是提高团队成员创造能力的关键。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来自“得人心”。
指导学生
2001年开始,陈厚群与西安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科研工作并指导研究生,为西安理工大学培养了党发宁、刘云贺、丁卫华等骨干教师,培养了周尚志、张伯彦、李德玉等博士研究生。
陈厚群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播报时间 | 担任职位 |
---|---|
1987年01月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
1998年03月至2003年0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9年 | 西安理工大学的特聘教授 |
2000年01月 |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
2004年01月 | 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 |
2004年01月 | 国际大坝委员会地震专业委员会副主席 |
2007年01月 |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协会名誉理事长 |
2016年12月8日 | 同济大学顾问教授 |
国际大坝委员会和国际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地震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建筑学会与中国地震学会的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兼结构动力学学会副主任委员 | |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双聘院士 | |
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常委 | |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常委,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常委 | |
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 | |
《世界地震工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水利水电技术》、《工程地震》编委 |
人物评价
陈厚群在水工结构抗震理论、数值模拟、软件开发、试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在混凝土坝的抗震加固研究和解决重大工程的抗震关键问题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评)
人物影响
2012年5月3日,“陈厚群院士学术报告暨80寿辰座谈会”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