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和,1962年1月16日出生于江西丰城,岩石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春和于1983年从江西冶金学院毕业;198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硕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1999年获得美国内华达大学地质工程博士学位;200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出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长期从事盐岩水溶法建腔与油气地下储备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春和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
出生日期:1962年01月16日
毕业院校:美国内华达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层状盐岩力学理论与工程》、《大型盐穴储气库群灾变机理与防护》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62年1月16日,杨春和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
1979年—1983年,就读于江西冶金学院(现江西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1986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所长助理。
1996年—1999年,就读于美国内华达大学(UniversityofNevada)采矿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地质工程博士学位。
200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8年,牵头申请的国家973项目“能源储备地下库群灾变机理与防护理论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并出任首席科学家。
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首批镜头中最美科学家视频人物。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11月25日,杨春和院士受聘华中科技大学。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杨春和针对中国特有的层状盐岩地层,构建了层状盐岩储气库建造及运行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形成了盐岩油气储备这一新的学科方向和技术领域,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并提出了对井水平腔盐岩储气库技术,使中国该领域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研究成果保障了中国第一座盐岩储气库的成功建成,全面应用于80余座盐岩储气库的建设,为后续数百座盐岩储气库建设与运行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杨春和先后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10余篇,主持及参编行业规范4部。
承担项目
根据2022年8月重庆大学网站显示,杨春和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项、科技部十五攻关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2项及湖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同时还承担了重大工程科研课题20余项。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杨春和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软件登记14项。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根据2022年8月重庆大学网站显示,杨春和先后培养博士19名、硕士10名,博士后4名。
教育成果奖励
2020年,杨春和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同时他指导的博士生李欢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杨春和是中国盐岩力学与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工程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评)
杨春和将目光聚焦在地下盐穴,二十年初心不改、历久弥坚,研究成果为保障中国能源储备的战略安全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评)
杨春和三十年如一日在盐岩力学和盐岩地下油气储备领域取得了杰出研究成果,为武汉分院和武汉岩土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分党组书记李海波评)
杨春和心系盐岩,零起步,敢为燃气卤腔开路者;情倾力学,再着花,勇做原油储库拓荒人。(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