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岳光溪

岳光溪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79 更新时间:2023/12/6 19:45:51

岳光溪,1945年10月30日出生,北京市人,热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4年岳光溪考入清华大学动力农机系;1970年进入清华实验电厂工作;1973年被下放到山西省吕梁市岚县普明中学当教师;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读热力学与传热学进修班;1981年毕业后留在清华大学热能系热工学教研组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1985年开始岳光溪从事洁净煤技术研究;1987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访问学者;1990年担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员;2008年获得中国工程院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获得国际循环流化床成就奖。2013年被聘为太原理工大学双聘院士。岳光溪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循环流化床燃烧、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气化技术的理论和工程应用。

基本资料

名:岳光溪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5年10月30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与检修

籍贯:北京市

人物经历

1964年,岳光溪考入清华大学动力农机系,受到辅导员的动员,选择了锅炉方向。1970年,被错打成“反革命学生”,进入清华实验电厂,做了3年烧煤工。

1973年,被下放到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在离县城20里路的普明中学当教师,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电工、拖拉机和水泵等相关教材,供学生学习。

1974年,由于编写了教材,他被误以为是学习电机专业的大学生,而被调到岚县电机厂做技术员,在此期间岳光溪学习修理了第一个电机,通过自学掌握了电机变压器基本原理及检修工艺,解决了电机修理中的更换导线规格的技术问题和绝缘处理工艺规范问题,从此电机厂的电机变压器修理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1978年,得以平反后,考回清华大学读热力学与传热学进修班。1981年,毕业后留在清华大学热能系热工学教研组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1985年,正式调入锅炉教研组,跟随张绪祎从事循环流化床研究。1993年,岳光溪成为课题组的负责人。

1987年,前往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做访问学者(至1990年),进行非均相化学反应的课题的研究。1990年,回到中国,担任清华热能工程系研究员。1994年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92年3月,再次前往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担任高级访问学者(至1992年6月)。

2001年12月,受土耳其国家科委邀请,在土耳其科委作特邀报告“循环流化床燃煤技术”。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岳光溪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循环流化床研究

1991年,岳光溪自"八五"到"十二五"连续主持国家关于"循环流化床燃烧"的科技攻关项目,期间发展了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建立了独立的循环床锅炉设计体系且将理论用于实践,开发了系列国产循环床锅炉产品,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岳光溪提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定态设计理论,完成了中国国内第一个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导则及热力计算软件,揭示了国外长期封锁的商业机密,使用该导则及程序对百余台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成功的设计,并实现了中国循环床设计技术出口,他指导的世界最大容量超临界600MW循环流化床研发及示范工程得到科技部和发改委的支持顺利投入调试运行,该工程是中国在循环流化床燃烧领域达到世界领先的标志性工程。

2002年,岳光溪把他主持完成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技术出口到了日本,这是中国循环流化床设计技术的第一次出口。

2005年,岳光溪和他的团队完成了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体系骨架的搭建,彻底弄清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背后的原理,揭开了国外技术的缺陷和不适应中国企业情况的根本原因,使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从纯经验方式转向了“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方式。基于对循环流化床内部过程理论及工程的深入理解,采用机理仿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应用于实际锅炉的循环流化床仿真机,被公认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岳光溪提出改进的方形分离器循环流化床技术,形成了为国外认可的异型水冷分离循环床实用新型专利,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15MWe-100MWe循环流化床锅炉。

煤气化技术研究

2000年开始,岳光溪指导科研组进入煤气化技术研究领域,先后开发了两代清华气化技术,其中第二代清华水煤浆水冷壁气化技术全面超过了国内外水煤浆气化技术,2006年初从实验室研究进入工业示范。2007年底通过发改委验收鉴定,被评为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提出非融渣-融渣两段式煤气化技术,得到科技部支持,并成功实现了工业示范和产业化。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止到2006年,岳光溪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课题2项、科技部攻关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1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以及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具体的主持项目情况如下: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1991-1995

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制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第二负责人

1993-1997

煤部分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第一负责人

1994-1996

国产化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完善化示范工程

国家经贸委,项目第一负责人

1996-2000

100MW级在热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第一负责人

2001-2004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产业化技术开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第一负责人

2001-2005

循环流化床示范工程

日本国家能源发展组织

2002-2004

非融渣-融渣两段式煤气化炉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策划及第三负责人

2002-2004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策划及第三负责人

国际合作项目<br>

项目年限

项目名称

合作国别

经费

1998~2000

FormationofUnbourntCarboninFlyAshofFluidizedBeds

ABB

$5万

1999~2001

TheNOXandN2OFormationandReducingduringCoal

CombustioninFluidizedBeds

ABB

$2.5万

1999~2001

StudyonashformationinCFBcombustion

法国-EDF

Eu5万

1999~2001

Studyontheagglomerationinfluidizedbed

日本-IHI

600万日元

2000~2002

DesignmodelofCFBboiler

日本-IHI

100万日元

2000~2002

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nsquarecyclonetoimproveit

performance

日本-IHI

100万日元

2001-2003

Theexperimentalandmodelinginvestigationontheashsize

formationofcoalinCFBcombustion

法国-EDF

EU50万

2003-2005

mathematicmodelingoftheslaggingnearPCburner

日本-IHI

700万日元

2002-2004

Theinvestigationonthescalinglawforthemixinginfluidizedbed.

日本-IHI

400万日元

2003-2005

ModelCirculatingFluidizedBedBoiler

日本-NEDO-IHI

29000万日元

论文专著&授权专利

1999年岳光溪在第15届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上获得ASME最佳文章奖,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上获奖;截至2016年,岳光溪主编专著2本,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ISTP、Ei收录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2项,主要学术论著如下:

出版著作

出版时间

图书名称

出版社

2003年

《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第二主编)

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3年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与检修》(第二主编)

水利电力出版社

代表论文

GuoQJ,YueGX,WertherJ.DynamicsofPressureFluctuationinaBubblingFluidizedBedatHighTemperature.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2002,41(14):3482-3488

GuoQJ,YueGX,ZhangJY,LiuZY.HydrodynamicCharacteristicsofaTwo-dimensionalJettingFluidizedBedwithBinaryMixtures,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2001,56(15):4685-4694

MolinaA,SarofimAF,RenW,LuJunfu,YueGuangxi.EffectofBoundaryLayerReactionsontheConversionofChar-NtoNO,N2O,andHCNatFluidized-bedCombustionConditions.Combus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2,174(11-2):43-71

GuoQJ,TangZ,YueGX,LiuZY,ZhangJY.FlowPatternTransitioninaLargeJettingFluidizedBedwithDoubleNozzles.AIChEJournal,2001,47(6):1309-1317

LiZheng,NiWeidou,YueGuangxi,SunXin,Zhang,Wei.CalculationMethodfortheDynamicTotalMassBalanceofCFBC.JournalofCombustionScienceandTechnology,1997,3(3):258-263Ei97123968290

LuJunfu,YueGuangxiCatalyticCrackingReactionsofTarComponentsoverCaO.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1997,37(2):610Ei97093836986

LuJunfu,YueGuangxi.CatalyticCrackingReactionsofTarComponentsoverCirculatingAshofCFBB.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1998,38(7):6669Ei99084735663

FengJunkai,YueGuangxi.NewAchievementsofDevelopmentofCFBCBoilersinChina.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ergyandEnvironment,ICEE,1998505-510Ei98124514853

LuJunfu,YueGuangxi.EffectofCrackingReactionsofTarComponentsontheActivityofCirculatingAshofCFBB.Jo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1999,39(11):83~85Ei00045122470

LuJunfu,YueGuangxi.InvestigationoftheDeactivatyofaKindofCirculatingAshwhentheTarCrackingoverIt.JournalofEngineeringThermalphysics.1999,20(5):637~641Ei00045119431

GuoQingjie,ZhangJiyu,LiuZhenyu,YueGuangxi.ChaoticStudyonaLargeJettingFluidizedBedwithaVerticalNozzle.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00,8(2):176-179Ei00085260113

GuoQingjie,YueGuangxi,LiuZhenyu.GasDischargePatternsinaLargejettingFluidizedBedwithaVerticalNozzle.Industrialand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2001,40(16):3689-3696Ei01496752005

YangHairui,LuJunfu,GuMingxing,LiuQingandYueGuangxiLateralSolidMixinginDenseZoneinCirculatingFluidizedBed.JournalofEngineeringforThermalEnergyandPower,2001,16(4):395~398Ei01516770594

GuoQingjie,YueGuangxi,ZhangJiyu,LiuZhenyu.HydrodynamicBehaviorofaTwo-DimensionalJettingFludizedBedwithBinaryMixtures,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2001,56(15):4685-4694Ei01436702972

XinJian,LuJunfu,YueGuangxi,YuLong.DiscussiononDevelopingSupercriticalPressureCirculatingFluidizedBedBoiler.JournalofEngineeringforThermalEnergyandPower,2002,17:439-441Ei03077359619

LiDengxin,GaoJinsheng,MengFanling.MechanismofOrganicSulfurremovalByElectrolysis.JournalofCombus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02,8(5):421-424Ei03047336966

GuoQingjie,YueGuangxi,SudaToshiyuki,Sato,Junichi.FlowCharacteristicsinaBubblingFluidizedBedatElevatedTemperature.ChemicalEngineeringandProcessing,2003,42(6):439-447Ei03187453860

LiDengxin,XuMeng,LuJunfu,GuoQingjie,YueGuangxi.AdvancesinStudyontheUtilizationofCirculatingFluidizedBedAshResidual.JournalofEngineeringforThermalEnergyandPower,2003,18(1):5~8Ei03087366508

GuoQingjie,YueGuangxi,Werther,Joachim.DynamicsofPressureFluctuationinaBubblingFluidizedBedatHighTemperature.Industrialand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2002,41(14):3482-3488Ei02307026841

申请专利

申请号

公开号

专利名称

申请人

93235842.X

2189491

带加速段的水冷方形旋风分离器

岳光溪,张绪,李岩,等

92104675.8

1070038

差速内循环的方法及锅炉设备

岳光溪

92112406.6

1071732

差速床燃煤联合循环的方法及装置

张绪,岳光溪,徐向东

01227149.7

2481990

一种锅炉用的高强度膜式水冷壁

吕俊复,岳光溪,路霁鸰,等

01130662.9

1341823

一种流化床发生高温烟气的方法及装置

吕俊复,岳光溪,郭庆杰,等

01130660.2

1334420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的高温固体物料回送阀

吕俊复,岳光溪,刘青,等

00109017.8

1273877

分隔式分布板双射流管射流流化床

郭庆杰,岳光溪

00200573.5

2407237

一种用于流化床锅炉的伞骨形风帽

吕俊复,岳光溪,刘青,等

00109016.X

1271088

一种固体物料流量测量方法及装置

吕俊复,岳光溪,任维

01134738.4

1352310

一种以氰化提金废渣再提金的工艺方法

李登新,吕俊复,岳光溪,等

01129693.3

1330170

以煤系黄铁矿为原料制备铁矾的工艺方法及装置

李登新,岳光溪,吕俊复,等

01144585.8

1352367

一种流化床飞灰快速水化团聚和返送流化床工艺

李登新,岳光溪,吕俊复,等

02130911.6

1401748

一种提高流化床飞灰脱硫和燃尽效率的添加剂及使用方法

李登新,岳光溪,吕俊复,等

01278943.7

2517969

一种飞灰快速水化团聚和复燃的流化床锅炉

李登新,岳光溪,吕俊复,等

01134737.6

1351963

一种以氰化提金废渣制备铁红的工艺方法

李登新,李杰锡,岳光溪,等

岳光溪人才培养

岳光溪为研究生讲授课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为工程硕士讲授课程《煤的清洁燃烧》。岳光溪一直强调,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将别人的知识、优点学过来,这是搞工科的人需要具备的素质。他还教导学生做人、读书要充满热情,脚踏实地,用心跟别人学习,路会越走越宽,经历时间的打磨,积累经验之后,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截止到2016年,岳光溪已培养出20名博士、10多名硕士。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岳光溪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时间

名称

作者

学位

2016

循环流化床锅炉氮氧化物生成机理的实验与模型研究

李竞岌

博士

2015

加压条件下煤颗粒快速脱挥发分成焦特性研究

郝添翼

博士

2014

涵盖不同流型的气固床层与壁面换热研究

张瑞卿

博士

2014

高碳碳氢燃料的火焰传播特性和熄灭特性的研究

李博

博士

2014

合成气/空气贫燃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和熄灭特性研究

张扬

博士

2013

煤粉的富氧高温空气燃烧及其NO_x生成特性研究

崔凯

博士

2011

气化产物对煤焦气化反应影响机理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黄志民

博士

2010

低热流低质量流率超临界水在光管中的传热与流动研究

李文凯

博士

2009

600MWe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动态特性研究

李燕

博士

2009

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分离器后燃现象研究

李少华

博士

2009

大型循环流化床动态特性研究

李金晶

博士

2008

循环流化床内气体扩散及二次风射流规律研究

杨建华

博士

2007

煤焦加压气化动力学热重实验研究

明敏

博士

2006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多维数学模型与试验研究

肖显斌

博士

2007

气流床煤气化炉数值模拟及颗粒—涡团作用建模研究

吴玉新

博士

2007

循环流化床锅炉NO和N_2O脱除的实验研究

侯祥松

博士

2006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高压静电脱碳的研究

博士

2006

结构参数对方形分离器性能影响的研究

王玉召

硕士

2006

流化床冷渣器流化特性的研究

叶科

硕士

2005

流化床的流动模拟及结渣现象的探讨

王昕

博士

2005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热负荷及水动力研究

吕俊复

博士

2005

循环流化床中热量及挥发分释放规律的实验研究

赵石铁

硕士

2005

高温煤气化动力学及两段式气化炉的模型研究

胡文斌

硕士

2004

流化床的流动模拟及结渣现象的探讨

——

博士

2004

包墙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及其改造研究

赵晴川

硕士

2003

P200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研究

郑宝忠

硕士

2003

循环流化床锅炉物料平衡研究

海瑞

博士

2003

焦炭流化床燃烧条件下氧化亚氮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任维

博士

2003

循环流化床飞灰水化团聚脱硫的实验研究

徐猛

硕士

2003

电站锅炉受热面积灰结渣在线监测及优化吹灰系统

王绍灿

硕士

2003

旋风炉内飞灰重熔高温固硫的实验研究

王启民

硕士

2003

循环流化床锅炉部分负荷性能的模型化研究

凌晓聪

硕士

2002

循环流化床燃烧条件下焦碳反应性实验研究

黎永

博士

2002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概念设计及燃烧室水冷壁的安全性研究

辛建

硕士

2001

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研究

张建胜

博士

2001

600MW机组锅炉烟温偏差问题实炉调试研究与分析

张戟

硕士

2001

流化床燃烧条件下煤的成灰特性实验研究

唐治

硕士

2000

流化床气泡行为的模拟研究

王昕

硕士

2000

焦炭流化床燃烧条件下焦炭氮转化的实验研究

任维

硕士

2000

循环流化床锅炉密相区内颗粒的横向扩散研究

杨海瑞

硕士

1999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量释放规律的实验及模型研究

金晓钟

博士

1999

循环流化床锅炉测试研究及其应用

张建胜

硕士

1998

循环流化床水冷壁内传热的计算和实验研究

张继

硕士

1996

方形分离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由长福

博士

1996

循环灰条件下苯和甲苯裂解反应的实验研究

吕俊复

硕士

岳光溪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参考资料

——

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

2008年

中国工程院第七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0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11年

国际循环流化床技术成就奖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

——

——

清华大学技术效益奖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参考资料

20009年5月

第20届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主席

2012年3月

长沙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2013年12月

太原理工大学双聘院士

2017年2月

兖矿集团循环流化床锅炉清洁燃烧及污染物控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2017年3月21日

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

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

——

——

山东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

人物评价

岳光溪是中国洁净煤技术研究的先驱者和领军人物,从“八五”时期到“十一五”时期连续主持国家“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攻关项目,在全国创下了许多个第一。他发展了中国独立的循环流化床理论和设计体系并用于实践,开发了系列容量国产循环床锅炉,且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为中国燃煤节能环保做出了杰出贡献。(清华大学评)

岳光溪多年来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础和工业应用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只用3年时间就成功实现了基于流态重构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业应用。(国际循环流化床技术成就奖评)

标签: 岳光溪

更多文章

  • 张来斌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来斌

    张来斌,1961年9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铜陵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提案委员会委员。1985年6月,张来斌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石油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11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2年,任中

  • 张铁岗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铁岗

    张铁岗,男,汉族,1946年9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全技术及工程专家,教授级高工,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1966年,张铁岗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1967年—1983年,担任平顶山

  • 张玉卓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玉卓

    张玉卓,男,汉族,1962年1月生,山东寿光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中文名:张玉卓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籍贯:山东寿光出生日期:1962年1月毕业院校:山东

  • 赵文智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赵文智

    赵文智,男,1958年8月出生,河北昌黎人,中共党员,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院长、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82年赵文智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1984、2003年分别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与勘探工学硕士和矿产普

  • 赵宪庚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宪庚

    赵宪庚,男,汉族,1953年11月7日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凝聚态和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成员。赵宪庚主要参与中国核武器研究,是主要学术带头人和技术负责人之一。中文名:赵宪庚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省忻州市出生日期:1953年11月7日毕业院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业:教育科研工作

  • 赵振堂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振堂

    赵振堂,1961年5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鸡西,籍贯福建福州,粒子加速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堂于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加速器物理及应用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 周守为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守为

    周守为,1950年11月11日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籍贯天津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1982年2月,周守为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1985年3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采油公司矿长;1

  • 安继刚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继刚

    安继刚,男,汉族,1938年1月18日出生于上海市,天津市武清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技术应用专家,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应用核技术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4年,安继刚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1958年—1970年,在清华大学工物系210教研组工作;1961年—1966年,在清

  • 岑可法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岑可法

    岑可法,1935年1月15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工程热物理学家,能源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1956年岑可法于华中工学院动力系毕业后到浙江大学任教。1958年公派到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留学,1962年获副博士学位后回

  • 陈森玉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森玉

    陈森玉,1939年12月2日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陈森玉于1964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64年至197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课题组长;1975年至198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室主任、副研究员;1978年至1980年先后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