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男,汉族,1960年8月6日出生于上海市,研究生,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动力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能源发展研究院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会主委,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第十四届上海市政协委员。1978年黄震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7年至2002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至2009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2010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2017年出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2018年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长期从事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控制、石油替代途径与新能源汽车、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60年8月6日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籍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人物经历
1960年08月06日,黄震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1978年09月—1982年07月,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09月—1985年08月,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09月—1988年12月,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12月至199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讲师;
1991年10月至1993年03月,日本群马大学博士后;
1993年03月至1994年07月,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讲师、副教授;
1994年07月至1997年05月,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副主任(其间,1994年12月评为教授,1995年9月至1996年3月,日本早稻田大学任客座教授);
1997年05月至1998年07月,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8年07月至2000年09月,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
2000年09月至2002年01月,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2年01月至2005年06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5年06月至2009年06月,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能源研究院院长;
2009年06月至2010年01月,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
2010年01月至2013年09月,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能源研究院院长;
2013年09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能源研究院院长;
2017年12月,任民进中央副主席。
2018年01月,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12月至2021年05月,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能源研究院院长;
2021年05月至2021年07月,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能源研究院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
2021年07月至2022年01月,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能源发展研究院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
2022年01月,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能源发展研究院院长、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
2022年12月,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023年1月,任第十四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主要成就
黄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黄震创建了发动机燃料设计与燃烧控制新方法,阐明了燃料特性与着火、燃烧、排放和热效率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通过燃料设计,实时调控化学反应路径与着火时刻,解决了均质压燃着火控制与负荷范围拓展的技术难题,克服了传统内燃机燃烧理论及燃料单一理化特性的局限性。他进一步开发出了新型智能燃料发动机,推进了发动机燃烧控制技术发展。
黄震作为国家863课题负责人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首席科学家,倡导和协调组建产学研研发团队,形成了燃料生产、发动机、整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
黄震提出了发动机缸内燃烧到大气PM2.5形成的全历程分析研究方法,揭示了燃油特性、燃烧过程对颗粒粒径分布、形貌结构、化学组分和氧化活性等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喷射管理的发动机颗粒物排放控制新技术,用于移动源PM2.5治理。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1月,黄震共发表论文200多篇,3篇为ESI高被引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3项,出版专著3部,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各1项。
承担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11月,黄震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排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1)、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排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1)。
黄震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9年11月,黄震先后培养博士、硕士、博士后近百人,他们有的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青年拔尖等人才项目,也有的在重点领域企业中任总工程师、研发负责人等。
学科建设
黄震在担任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和能源研究院院长期间,以“公正、廉洁、务实、开拓”八个字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学科建设,积极探索学科梯队运行管理模式和学科梯队考核办法,积极开拓“动力”、“能源”、“环境”的学科新生长点和交叉点,创办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
黄震作为动力机械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和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负责人,负责了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和一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在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与辛勤工作下,动力机械及工程被再次评定国家重点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首批重点一级学科。
黄震作为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院长、985二期创新平台负责人,他推进能源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推进动力、化工、机械、材料、船舶海洋、生命、农学等多学科交叉与合作,建成了“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节能评估与技术中心”和中海油—上海交大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
教学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2009年度 | 依托研究型大学科研优势,培养本科创新人才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七 |
2008年度 | 教育部-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奖一等奖 | |
2000年度 | 能源与动力类专业“两块三线”的教学模式 | 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 |
黄震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黄震深耕发动机燃烧研究三十多年,以科学家的敏锐与执着,在国际上创建了发动机燃料设计与燃烧控制新方法;他以智者的前瞻与视野,为国家能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他将自己的研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紧贴在一起。这些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发动机节能减排和降低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为中国从发动机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作出了贡献。(《中国科学报》评)
黄震同志自2000年11月起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以来,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提案,为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民主促进会评)
职务任免
2023年1月7日,上海市政协召开十三届九十四次主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委员人事事项。按照第十三届市政协常委会授权,补充黄震为第十四届市政协委员。
2023年1月14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黄震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