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信威

张信威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1537 更新时间:2024/1/18 21:59:30

信威,1938年1月2日出生于湖南娄底,爆轰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信威于1960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从事国防科学研究;1983年担任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199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张信威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

基本资料

名:张信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娄底

出生日期:1938年1月2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8年1月,张信威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桥头河镇珠溪村丝塘湾,幼年丧父,家境艰难。

1949年,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

1950年,受政府劝学运动和小学数学教师的鼓励,考进省立十五中,后转学到建国中学(现涟源市第四中学)。

1952年,提前初中毕业,考入湖南省立十五中(现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19班读高中,整个中学阶段均得到人民助学金资助而完成学业。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6年,被老师指定为学生科学小组组长,以特殊培养。

1958年,红专辩论时,被定为“只专不红”的“走白专道路典型”,因此受到批判。

196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国防科学研究。

1983年,任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从事学术组织领导工作,分管型号研制、基础研究、高技术、职称评定、博士后流动站等方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根据组织安排,张信威转高技术研究,从事国家高技术某主题总体研究和论证。

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并主讲研究生课程。

1996年,再次转换研究领域,参加了国家攀登计划中的“计算材料科学的物理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6月26日,入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主要成就

张信威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信威在有关核物理、等离子体、凝聚态等的研究中,解决了一系列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问题。参加国家攀登计划“计算材料科学的物理基础及应用”。从事物态方程、贮氢金属与氢及同位素氘氚的相互作用、氢的吸放动力学,C60及其掺杂的第一原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之后他还从事氢气放电实验中异现象的研究,和大伦研究员等合作发现氢(氘)气放电中存在的系列异常现象,提出了小氢(氘)原子(团)模型,认为氢原子存在一种新的、其电子半径比玻尔半径小100倍的状态,推导出了其能级公式,与实测出的特征X射线的能量大体符合,还能解释其他异常现象。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张信威先后发表论文约70篇,合著《高温超导研究》。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张信威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2年

617-1国家试验理论设计方案

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

1983年

XX51部件XX点火原理的理论研究

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

1984年

617-2国家试验理论设计方案

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

1985年

XX点火新原理的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97年

XX先期技术综合试验的数值模拟

国防科技成果奖

张信威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张信威认为:从事科学研究,要把这个事情做好,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这三点都是缺一不可。

张信威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5年

核工业部劳动模范、九院劳动模范称号

1986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9年9月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21年7月

入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名单

2021年11月5日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22年5月

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0年01月至1984年01月

计算物理学会理事

1992年04月至1997年03月

国家高技术410主题总体专题专家组组长

1995年08月至1998年08月

国家863计划强辐射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7年01月至2001年01月

国家攀登计划(Y41)专家组成员

2004年01月至2007年01月

中国物理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张信威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和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评)

张信威在近60年的工作生涯中,根据国家需要,不断转换研究领域,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地埋首于核武器、高技术研究、国家攀登计划、基础研究等不同领域的每一项研究,哪里需要去哪里,干一项精一项,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人民网评)

标签: 张信威

更多文章

  • 张勇传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勇传

    张勇传,1935年3月1日出生于河南南阳,中国共产党党员,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勇传195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水动专业;1957年9月—1960年9月担任华中工学院室副主任、助教;1960年11月—1978年5月任华中工学院室副主任、讲师

  • 赵文津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赵文津

    赵文津,男,汉族,1931年2月1日出生于天津市,北京市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1952年,赵文津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1954年,担任安徽321物探队队长;1956年—1958年,担任地质部西南物探大队副主任工程师;1958年—1972年,担任地质部物探

  • 郑健超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郑健超

    郑健超,男,汉族,1939年10月6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广东中山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电压技术专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广核集团科技委名誉主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963年,郑健超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63年—1965年,在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毕业

  • 郑绵平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郑绵平

    郑绵平,男,汉族,1934年11月17日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盐湖学和地质矿床学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矿产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56年,郑绵平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至1957年,在化

  • 周邦新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邦新

    周邦新,1935年12月29日出生于江苏苏州,核材料、核燃料元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学科带头人之一。1956年周邦新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65年至196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冶金系、纽卡斯尔大学冶金系进修;1960年至

  • 周世宁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世宁

    周世宁,男,汉族,1934年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矿山瓦斯防治专家、安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世宁于1950年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后转入天津的中国矿业大学学习;1953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天津)采矿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在中国矿业大学工作;1999

  • 周永茂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永茂

    周永茂,男,汉族,1931年5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国共产党党员,核反应堆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1955年,周永茂获得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55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至1956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

  • 曹湘洪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湘洪

    曹湘洪,男,1945年6月出生于江苏江阴,石油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资深委员。1967年曹湘洪从南京化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橡胶厂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聚合车间主任、书记、副厂长;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当选

  • 柴立元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柴立元

    柴立元,男,汉族,1966年9月29日出生,江西省万年县人,冶金环境工程专家,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有色冶金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资源综合利用主题专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现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

  • 陈芬儿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芬儿

    陈芬儿,男,汉族,1958年4月7日出生于江西崇仁,有机化工原料药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芬儿于1988年获得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硕士学位后进入武汉化工学院制药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年担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1999年获得四川大学博士学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