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健民,男,1944年8月2日出生于上海市,卫星气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1965年许健民从南京气象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期预报研究室工作;1969年进入中央气象局江西五七干校工作;1971年进入中央气象台工作;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大气科学;1983年担任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1986年担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1987年在东北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期间主持森林火灾实时监测服务;1996年担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许健民主要从事气象卫星资料在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环境监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许健民
外文名:XuJianmi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44年08月02日
毕业院校:南京气象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多源卫星资料在中国暴雨监测中的应用》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获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0年9月,许健民进入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习天气与动力气象。
1965年8月,毕业后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期预报研究室工作(至1969年10月)。
1969年11月,进入中央气象局江西五七干校工作(至1971年5月)。
1971年6月,进入中央气象台工作(至1983年10月)。
1980年6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大气科学(至1982年6月)。
1983年10月,担任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至1986年3月)。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3月,担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总工程师(至1996年10月)。
1987年,东北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期间,他主持了森林火灾实时监测服务。
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他提出了用气象卫星资料客观有效地监测洪涝。
1996年10月,担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至2010年3月)。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应用气象)。
2012年6月,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主要成就
许健民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在他主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期间,气象卫星资料在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许健民领导的研究组全面实现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的实时、全自动、像元级高精度定位,并开发出20种定量产品,为风云二号卫星观测数据的定量应用做出了贡献。其中在大气运动矢量产品的开发中,他提出了快速算法和在云高度指定中区分薄卷云和低云的新算法。
1970年-1986年,许健民在国家气象中心工作期间,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实时气象数据库",为中央气象台创建了热带天气分析业务。1980年-1986年,许健民在国家气象中心工作。当时中国已参加世界天气监视网,并成为全球通讯系统上的一个节点,通过全球通讯,收集到大量气象资料。但是由于检索调用分发存盘的软件没有跟上,使用资料的研究业务人员仍旧感到用资料难。针对这种情况,许健民提出并组织人员实施完成了“实时气象数据库”和“气象专用程序库”。在此期间,撰写出版了《用磁带交换资料的技术》一书,对气象人员使用中国以外资料起了积极作用。为适应中国远程导弹试验的气象保障任务,许健民提出在常规气象资料十分匮乏的热带太平洋地区利用非常规资料进行天气分析,并在中央气象台创建了中国热带天气分析业务。
1986年,许健民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任主任后,注重研究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气候、自然灾害监测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的应用。1987年东北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期间,他主持了森林火灾实时监测服务,及时提出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和服务措施,及时准确地为中央领导和公众提供了大量有用的火情信息,为灭火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国务院的表扬。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许健民提出了用气象卫星资料客观有效地监测洪涝,得出了87个县淹没情况和受灾严重程度的比较表,为国务院和民政部提供了准确的水情信息,受到中国国家防洪指挥部表扬。
许健民在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极轨)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静止)应用系统工程建设中,负责组织方案设计、进行技术协调、组织人员攻关,他领导的研究组,解决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云图高精度定位的难题,使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的定位精度达到了像元级,全面实现了实时、全自动、高精度,为风云二号卫星观测资料的应用做出了贡献。
科研项目&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2003年 |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定位数字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 省部级一等奖 |
2003年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云迹风研究小组 | 省部级 |
2004年 | 有限区域三维变分同化系统(GRAPES-3DVar)设计与应用实验 | 省部级一等奖 |
2005年 | 暴雨系统的卫星遥感理论和方法 | 省部级一等奖 |
2007年 | 风云二号C业务静止气象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07年 | 我国梅雨逢暴雨遥感监测技术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论文著作
截至2013年,许健民撰写出版著作4本;翻译出版和审核出版译著5本。
许健民人才培养
截至2010年,许健民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高等院校一共指导博士生10多名、硕士生10多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许健民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许健民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来源 |
---|---|---|
1997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 |
2012年6月 | 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来源 |
---|---|---|
1986年01月至1998年01月 | 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第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 | |
1994年01月至2004年01月 | 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第三届、第四届) | |
1998年01月至- | 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 | |
2003年03月至2008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
2006年01月至- |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七届) | |
2008年03月至2013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人物评价
许健民在气象卫星资料在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他提出在云高度指定中区分薄卷云和低云的新算法,受到国际云导风会议的高度评价。(中国气象局评)
人物观点
科学研究要仔细观察自然现象,要思考自然界的事实为什么存在,是什么道理。如果你能把自然界存在的事实揭露出来,并说出道理,而且所说的事实和道理是别人从未说过的,那么你就做出了创新。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有可能观察和理解自然,才有可能获得科学知识。许健民认为,传递科学精神比传递科学知识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