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翔

张翔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84 更新时间:2024/1/16 1:28:42

翔,1963年12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光电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大学第十六任校长,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葛守仁基金讲座教授、纳米科学及工程中心主任。张翔于1985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1996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1999年起,历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副教授、教授;2003年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学及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机械工程学系及应用科学型技术所副教授,2005年晋升为教授;2008年发明的纳米隐身衣被美国《时代周刊》列入全球十大科学发现之一;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2014年至2016年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部主任;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7月正式就任香港大学第十六任校长;2021年10月3日,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发表声明,称经与教务委员会商议后,一致决定现任校长张翔继续出任校长一职,为期5年,2023年7月起生效。张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科学技术、材料物理、光子学生物技术。

基本资料

名:张翔

外文名:ZhangXiang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963年12月

毕业院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2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85年,张翔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之后留在本校就读研究生,1988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硕士学位。

1996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教,担任助理教授(到1999年)。

1999年,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机械和航太工程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99年-2003年)、全职教授(2003年-2004年)。

2001年,担任美国国防部MURI超颖材料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

2003年,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学及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学系及应用科学与技术所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2004年-2005年)、教授(2005年-)、ErnestS.Kuh讲座教授(2009年-)。

2007年,担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材料科学部主任(2014年-2016年)。

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4年,获得菲茨罗伊奖章。同年获得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支持。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6年12月,获得美国工程科学学会A.C.EringenMedal奖。

2017年12月15日,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通过决议,任命张翔接替马斐森为香港大学第十六任校长,任期五年。

2018年7月17日,张翔正式出任港大校长,他承诺与港大广泛持份者,包括港大成员、政府和社群,建立长远而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1年10月3日,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发表声明,称经与教务委员会商议后,一致决定现任校长张翔继续出任校长一职,为期5年,2023年7月起生效。

主要成就

张翔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05年,张翔课题组研制出世界第一块超透镜,首次演示了突破光的衍射极限的成像效应。2007年,超级透镜之研究突破被选为探索杂志评比全球前百大科技发展。

2008年,张翔课题组成功制备出世界上第一次具有光学负折射系数的三维材料;被《时代杂志》选为2008年评比全球前十名科技发现、前五十大年度发明。将光的负折射原理推广到声学,第一次实现了具有负弹性模量的声学超构材料和器件;同时,他主导发展了等离子体光刻技术,成功刻写出纳米级电子电路。

2009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表面等离元半导体激光器。

2011年,利用单层石墨烯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超宽带高速光调制器;通过双光子吸收发现了二维半导体材料中的超强激子相互作用及巨束缚能。

论文专著

截至2015年,张翔发表了300篇期刊论文,其中包括《science》,《nature》,《美国科学院学报》和《物理评论快报》等刊物,他在国际会议和机构上发表了280多次主题演讲,全体会议和特邀演讲,下面列举具有代表性质的论文名录:

K.L.Tsakmakidis,O.Hess,R.W.Boyd&X.Zhang,"Ultraslowwavesonthenanoscale."Science,358,2017.

Y.Wang,J.Xiao,H.Zhu,Y.Li,Y.Alsaid,K.Y.Fong,Y.Zhou,S.Wang,W.Shi,Y.Wang,A.Zettl,E.J.Reed&X.Zhang,"StructuralphasetransitioninmonolayerMoTe2drivenbyelectrostaticdoping."Nature,550,2017.

Q.Hu,D.Jin,J.Xiao,S.H.Nam,X.Liu,Y.Liu,X.Zhang&N.X.Fang,"Ultrafastfluorescentdecayinducedbymetal-mediateddipole–dipoleinteractionintwo-dimensionalmolecularaggregates."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114,2017.

C.Shi,M.Dubois,Y.Wang&X.Zhang,"High-speedacousticcommunicationbymultiplexingorbitalangularmomentum."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AOP,2017.

C.Gong,L.Li,Z.Li,H.Ji,A.Stern,Y.Xia,T.Cao,W.Bao,C.Wang,Y.Wang,Z.Q.Qiu,R.J.Cava,S.G.Louie,J.Xia&X.Zhang,"Discoveryofintrinsicferromagnetismintwo-dimensionalvanderWaalscrystals."Nature,AOP,2017.

X.Zhang,"Metamaterialsforperpetualcoolingatlargescales."Science,335,2017.

S.Lee,K.Hippalgaonkar,F.Yang,J.Hong,C.Ko,J.Suh,K.Liu,K.Wang,J.J.Urban,X.Zhang,C.Dames,S.A.Hartnoll,O.Delaire&J.Wu,"Anomalouslylowelectronicthermalconductivityinmetallicvanadiumdioxide."Science,335,2017.

Y.Liu,Y.Ma,Y.Zhao,X.Sun,F.Gándara,H.Furukawa,Z.Liu,H.Zhu,C.Zhu,K.Suenaga,P.Oleynikov,A.S.Alshammari,X.Zhang,O.Terasaki&O.M.Yaghi,"Weavingoforganicthreadsintoacrystallinecovalentorganicframework."Science,351,2016.

M.Amani,D.-H.Lien,D.Kiriya,J.Xiao,A.Azcatl,J.Noh,S.R.Madhvapathy,R.Addou,S.KC,M.Dubey,K.Cho,R.M.Wallace,S.-C.Lee,J.-H.He,J.W.Ager,X.Zhang,E.Yablonovitch&A.Javey,"Near-unityphotoluminescencequantumyieldinMoS2."Science,350,2015.

X.Ni,Z.J.Wong,M.Mrejen,Y.Wang&X.Zhang,"Anultrathininvisibilityskincloakforvisiblelight."Science,349,2015.

C.Macklin,K.O’Brien,D.Hover,M.E.Schwartz,V.Bolkhovsky,X.Zhang,W.D.Oliver&I.Siddiqi,"Anear–quantum-limitedJosephsontraveling-waveparametricamplifier."Science,2015.

K.O'Brien,H.Suchowski,J.Rho,A.Salandrino,B.Kante,X.Yin&X.Zhang,"Predictingnonlinearpropertiesofmetamaterialsfromthelinearresponse."NatureMaterials,14,2015.

S.H.Gong,J.H.Kim,Y.H.Ko,C.Rodriguez,J.Shin,Y.H.Lee,L.S.Dang,X.Zhang&Y.H.Cho,"Self-aligneddeterministiccouplingofsinglequantumemittertonanofocusedplasmonicmodes."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112,2015.

L.Feng,Z.J.Wong,R.M.Ma,Y.Wang&X.Zhang,"Single-modelaserbyparity-timesymmetrybreaking."Science,346,2014.

Z.Ye,T.Cao,K.O'Brien,H.Zhu,X.Yin,Y.Wang,S.G.Louie&X.Zhang,"Probingexcitonicdarkstatesinsingle-layertungstendisulphide."Nature,513,2014.

X.Yin,Z.Ye,D.A.Chenet,Y.Ye,K.O'Brien,J.C.Hone&X.Zhang,"EdgeNonlinearOpticsonaMoS2AtomicMonolayer."Science,344,2014.

H.Suchowski,K.O'Brien,Z.J.Wong,A.Salandrino,X.Yin&X.Zhang,"PhaseMismatch-FreeNonlinearPropagationinOpticalZero-IndexMaterials."Science,342,2013.

M.Liu&X.Zhang,"Siliconphotonics:Graphenebenefits."NaturePhotonics,7,2013.

X.Yin&X.Zhang,"Unidirectionallightpropagationatexceptionalpoints."NatureMaterials,12,2013.

X.Yin,Z.Ye,J.Rho,Y.Wang&X.Zhang,"PhotonicSpinHallEffectatMetasurfaces."Science,339,2013.

X.Yang,J.Yao,J.Rho,X.Yin&X.Zhang,"Experimentalrealizationofthree-dimensionalindefinitecavitiesatthenanoscalewithanomalousscalinglaws."NaturePhotonics,6,2012.

X.Zhang,"Nodrain,nogain."Nature,480,2011.

P.L.Cheng,A.H.Song,Y.H.Wong,S.Wang,X.Zhang&M.M.Poo,"Self-amplifyingautocrineactionsofBDNFinaxondevelopment."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108,2011.

V.J.Sorger&X.Zhang,"SpotlightonPlasmonLasers."Science,333,2011.

J.Yao,X.Yang,X.Yin,G.Bartal&X.Zhang,"Three-dimensionalnanometer-scaleopticalcavitiesofindefinitemedium."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108,2011.

M.Liu,X.Yin,E.Ulin-Avila,B.Geng,T.Zentgraf,L.Ju,F.Wang&X.Zhang,"Agraphene-basedbroadbandopticalmodulator."Nature,474,2011.

T.Zentgraf,Y.Liu,M.H.Mikkelsen,J.Valentine&X.Zhang,"PlasmonicLuneburgandEatonlenses."NatureNanotechnology,6,2011.

X.Zhang,"APPLIEDPHYSICSExtremelight-bendingpower."Nature,470,2011.

H.Cang,A.Labno,C.Lu,X.Yin,M.Liu,C.Gladden,Y.Liu&X.Zhang,"Probingtheelectromagneticfieldofa15-nanometrehotspotbysinglemoleculeimaging."Nature,469,2011.

J.Li,L.Fok,X.Yin,G.Bartal&X.Zhang,"Experimentaldemonstrationofanacousticmagnifyinghyperlens."NatureMaterials,8,2009.

R.F.Oulton,V.J.Sorger,T.Zentgraf,R.M.Ma,C.Gladden,L.Dai,G.Bartal&X.Zhang,"Plasmonlasersatdeepsubwavelengthscale."Nature,461,2009.

B.Min,E.Ostby,V.Sorger,E.Ulin-Avila,L.Yang,X.Zhang&K.Vahala,"High-Qsurface-plasmon-polaritonwhispering-gallerymicrocavity."Nature,457,2009.

J.Valentine,S.Zhang,T.Zentgraf,E.Ulin-Avila,D.A.Genov,G.Bartal&X.Zhang,"Three-dimensionalopticalmetamaterialwithanegativerefractiveindex."Nature,455,2008.

J.Yao,Z.Liu,Y.Liu,Y.Wang,C.Sun,G.Bartal,A.M.Stacy&X.Zhang,"Opticalnegativerefractioninbulkmetamaterialsofnanowires."Science,321,2008.

X.Zhang&Z.W.Liu,"Superlensestoovercomethediffractionlimit."NatureMaterials,7,2008.

Z.W.Liu,H.Lee,Y.Xiong,C.Sun&X.Zhang,"Far-fieldopticalhyperlensmagnifyingsub-diffraction-limitedobjects."Science,315,2007.

N.Fang,D.J.Xi,J.Y.Xu,M.Ambati,W.Srituravanich,C.Sun&X.Zhang,"Ultrasonicmetamaterialswithnegativemodulus."NatureMaterials,5,2006.

N.Fang,H.Lee,C.Sun&X.Zhang,"Sub-diffraction-limitedopticalimagingwithasilversuperlens."Science,308,2005.

T.Yen,W.Padilla,N.Fang,D.Vier,D.Smith,J.Pendry,D.Basov&X.Zhang,"Terahertzmagneticresponsefromartificialmaterials."Science,303,2004.

X.Zhang,Z.Sun,D.Feng&G.Li,"X-RayInvestigationonTemperatureDependenceoftheTiltAngleinFerroelectricLiquidCrystals."ModernPhysicsLettersB,3,1989.

张翔人才培养

张翔认为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四个支柱是一流人才、学术环境、远见与战略及资源支撑,他认为学术上应该营造一种批判、质疑与自由合作的氛围;学校要支持青年学者独立研究,敢于挑战学术权威;在关注短期“表现”的同时要有长远布局,围绕学科本身多做思考;排除学术评价中的非学术干扰,引入国际评价以期更为公正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塑造创新性与批判性的顶尖人才;教师要在科研与教学间寻求平衡;新兴跨学科研究和教学急需打破院系壁垒;同时,要拓宽社会募捐渠道,为科研广开财源。

1996年张翔进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任教开始,培养了多名博士,并指导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截止到2015年培养和指导了50多名中国籍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其中一些学生的具体信息如下:

2002

SunCheng

Ph.D.

2002

LazarevAlex

M.S.

2003

FangNicholas(Xuanlai)

Ph.D.

2004

YenDavid(Ta-Jen)

Ph.D.

2004

KwanMarco

M.S.

2004

HarpsDan

M.S.

2004

XiDongjuan

M.S.

2004

ZhangXiaoxiao

M.S.

2005

WuDongmin

Ph.D.

2005

SuKyle

Ph.D.

2006

LiuZhaowei

Ph.D.

2006

SrituravanichWerayut

Ph.D.

2007

LeeHyesog(Joe)

Ph.D.

2008

AmbatiMuralidhar

Ph.D.

2008

MaiJunyu

Ph.D.

2008

KramerRebecca

M.S.

2009

WangYuan

Ph.D.

2009

XiongYi

Ph.D.

2009

LiuYongmin

Ph.D.

2009

WangSheng

Ph.D.

2010

PanLiang

Ph.D.

2010

ValentineJason

Ph.D.

2010

YaoJie

Ph.D.

2010

FokLee

Ph.D.

2010

LiuMing

Ph.D.

2011

SorgerVolker

Ph.D.

2011

ParkYongshik

Ph.D.

2011

ArroyoPaloma

VisitingStudent

2012

AbramsZe'ev

Ph.D.

2012

PholchaiOng

Ph.D.

2012

GladdenChristopher

Ph.D.

2012

Ulin-AvilaErick

Ph.D.

2013

LabnoAnia

Ph.D.

2013

RhoJunSuk

Ph.D.

2013

OtaSadao

Ph.D.

2013

YeZiliang

Ph.D.

2014

XiongShaomin

Ph.D.

2015

MrejenMichael

Ph.D.

2015

WongZiJing

Ph.D.

2015

YangSui

Ph.D.

2015

O'BrienKevin

Ph.D.

2016

XuYelong

VisitingStudent

2017

ZhaoMervin

Ph.D.

2017

BarthDavid

Ph.D.

2017

AlsaidYousif

ResearchAssociate

2017

HatakeyamaTaiki

Ph.D.

2001

JiangXiaoning

Postdoc

2003

WeiQihuo

Postdoc

2003

LuoQi

Postdoc

2004

FlorescuLucia

Postdoc

2005

LiuHui

Postdoc

2005

SteeleJennifer

Postdoc

2006

GenovDentcho

Postdoc

2006

PikusYuri

Postdoc

2006

ZhangXuejin

Postdoc

2006

DurantStephane

Postdoc

2008

MinBumki

Postdoc

2008

LeroseyGeoffroy

Postdoc

2008

FokinVladimir

Postdoc

2008

HanSeunghoon

Postdoc

2008

ChoiHyeun-Seok

Postdoc

2008

NamSunghyun

Postdoc

2008

PileDavid

Postdoc

2009

LiJensen

Postdoc

2009

ChangChih-wei

Postdoc

2009

YimTae-Jin

Postdoc

2010

CubukcuErtugrul

Postdoc

2010

LaoChangshi

Postdoc

2010

OutlonRupert

Postdoc

2010

BartalGuy

Postdoc

2010

ZengLi

Postdoc

2010

ZhangShuang

Postdoc

2010

IshikawaAtsushi

Postdoc

2011

CangHu

Postdoc

2011

NivAvi

Postdoc

2011

PalombaStefano

Postdoc

2011

KolchinPavel

Postdoc

2011

ShenSheng

Postdoc

2011

YangXiaodong

Postdoc

2011

WarrierAjithKumar

Postdoc

2011

GuoBin

Postdoc

2011

ZentgrafThomas

Postdoc

2012

LanzillottiKimuraDaniel

Postdoc

2012

MikkelsenMaiken

Postdoc

2013

HippalgaonkarKedar

ResearchAssociate

2013

ZhangPeng

Postdoc

2013

YinXiaobo

SeniorResearchScientist

2013

KanteBoubacar

Postdoc

2013

GharghiMajid

Postdoc

2013

ZhuJia

Postdoc

2014

ZhuJie

Postdoc

2014

LiTongcang

Postdoc

2014

SuchowskiHaim

Postdoc

2014

SalandrinoAlessandro

Postdoc

2014

FengLiang

Postdoc

2014

WuChihhui

Postdoc

2014

LiBaolei

Postdoc

2014

MaRenmin

Postdoc

2015

TsakmakidisKosmas

Postdoc

2015

NiXingjie

Postdoc

2015

LiYimin

Postdoc

2016

DalirHamed

Postdoc

2016

LiLin

Postdoc

2016

DuboisMarc

Postdoc

2016

YeYu

Postdoc

2016

RamezaniHamidreza

Postdoc

2017

ZhaoRongkuo

Postdoc

2017

JhaPankaj

Postdoc

毕业时间

学生姓名

学位类型

张翔荣誉表彰

2012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时间

奖项/荣誉

参考资料

1997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奖

1998年

尔K.艾伦杰出年轻制造工程师奖

1999年

美国海军研究部ONR青年研究者奖

2005年

SEMETECH杰出讲师

2008年

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士

2008年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

2008年

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

2009年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士

2010年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4年

全美中国工程师学会杰出成就奖

2014年

菲茨罗伊(NancyDeLoyeFitzroyandRolandV.Fitzroy)奖章

2015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CharlesRussRichards纪念奖

2015年12月7日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6年

旅美华人科技学会(CAST-USA)卓越科学家奖

2016年

美国光学学会MaxBorn奖

2016年

斯普林格(JuliusSpringer)应用物理学奖

2017年

美国工程科学学会AC艾琳根(ACEringen)奖章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参考资料

2004年

NSF纳米科学与工程年度受助人大会联席主席

2005年

NSF纳米科学与工程年度受助人大会联席主席

2007年

IEEE第二届微纳米工程与分子系统国际会议技术计划主席

2008年7月11日

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

2009年

麻省理工学院Rohsenow讲座

2011年

美国材料研究学会FredKavli杰出讲座

2011年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光学研究所杰出访问科学家

2012年

斯坦福大学WilliamReynoldsMemorial讲座

2012年2月

南方科技大学首届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2年

南京大学校长人才工作顾问

2012年9月10日

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与量子调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培育期主任

2014年8月9日

南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2017

密西根理工大学JohnandVirginiaTowers特聘讲座

2017

范德堡大学JohnR.andDonnaS.Hall工程讲座

——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声子学与热能科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

华中科技大学顾问教授

人物评价

张翔是光电信息材料和器件专家,是信息超构材料和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方的开拓者之一,他对超材料和超级镜头有开创性贡献。张翔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高校、科研院所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为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做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张翔在超材料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并创造了第一批克服成像基本衍射极限的光学超级透镜,发明了等离激元光刻技术来推进纳米级制造,有利于微电子和数据存储的发展。(2014年菲茨罗伊奖章评)

标签: 张翔

更多文章

  • 日列布佐夫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日列布佐夫

    日列布佐夫(GeliiA.Zherebtcov),1938年9月出生于前苏联,空间物理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顾问。日列布佐夫于1958年—1963年就读于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ISU)物理和数学系;1963年—1964年任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ISU)计算机中心工程师;

  • 庄小威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庄小威

    庄小威,1972年1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如皋市,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1987年庄小威考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991年19岁时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之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 穆拉特·茹林诺夫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穆拉特·茹林诺夫

    穆拉特·茹林诺夫(MuratZhurinovichZhurinov),1941年12月出生于前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雷斯市,电化学家,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科学院院长。穆拉特·茹林

  • 廖国男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廖国男

    廖国男(1943年11月16日—2021年3月20日,Kuo-NanLiou),男,美国国籍,大气物理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杰出教授、区域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联合研究院院长。廖国男于1965年获台湾大学学士学位,1968年与1970年分别

  • 弗朗斯瓦·马蒂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弗朗斯瓦·马蒂

    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Mathey,1941年11月—2020年12月8日),法国国籍,化学家,德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生前是中法有机磷功能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河南省有机磷功能分子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弗朗斯瓦·马蒂于1961年—1963年就读

  • 黄煦涛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煦涛

    黄煦涛(1936年6月26日-2020年4月2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信息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Beckman研究院图象实验室主任。1956年黄煦涛毕业于台湾大学电子系,之后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学习

  • 冯元桢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冯元桢

    冯元桢(1919年9月15日—2019年12月15日),生于中国江苏省武进县,美籍华人,力学和生物力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教授。冯元桢于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3年获中央大学硕

  • 若列斯·阿尔费罗夫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若列斯·阿尔费罗夫

    若列斯·阿尔费罗夫(英语:ZhoresI.Alferov,俄语:ЖоресаАлферова,1930年3月15日—2019年3月2日),出生于苏联维捷布斯克(现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俄罗斯籍,半导体物理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生前

  • 巴顿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巴顿

    巴顿(DerekH.Barton,1905年4月1日—1998年3月16日),出生于英国格雷夫森德,有机化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生前是美国德克萨斯农业机械国际大学杰出教授。巴顿于1940年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理学学

  • 罗伯特·康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罗伯特·康

    罗伯特·康(RobertWolfgangCahn,1924年9月9日—2007年4月9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英国国籍,物理冶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德国哥廷根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生前是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