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管晓宏

管晓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915 更新时间:2024/1/19 8:11:04

管晓宏,1955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系统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主任。1985年管晓宏毕业于清华大学,获该校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先后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1999年至2009年任制造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至2008年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主要从事网络化系统特别是能源电力系统优化与安全理论与应用研究。

基本资料

名:管晓宏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泸州

出生日期:1955年11月

毕业院校: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

IEEEFellow(2007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7年)

人物经历

1955年11月,管晓宏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念完小学四年级后,因学校停课,加上父母同时下放农村,管晓宏到乡下读了小学附设的初中班。

1970年,不满十五岁的管晓宏参加了陕西华县(现渭南市华州区)柳枝公社的民工队,到冶金部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参加三线建设,先后当过民工、乐队乐手、木工、钳工、车工。他在建设工地上挖过管道沟,锯过大木方,支过混凝土模板,开过塔吊,安装过球磨机。在当工人近8年时间里,他用借来的教科书,自学完了初中、高中的全部数理化课程,自修了微积分、理论力学、电工学等大学课程。

1978年,被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录取。

1982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

1985年,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1993年,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博士学位。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999年至2000年,访问哈佛大学。

1993年至1995年,任美国太平洋煤气电力公司(PacificGasandElectricCompany)高级顾问工程师。

1995年起,先后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1999年至2009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制造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1年起,先后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组成员、双聘教授。

2003年至2008年,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

2001年至2015年,任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2022年9月19日,受聘为河南省黄淮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管晓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管晓宏发展了离散与混合生产制造系统优化理论;提出了供电资源优化竞标策略和购电优化分配的新方法和多Nash平衡点的“机会性共谋”竞标博弈说;领导多学科研究梯队,将系统科学方法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集成化网络安全防卫系统。

项目承担

截至2020年4月,管晓宏作为主持人或主要研究者先后承担了以下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重点科研项目、“985计划”、“211计划”,宝钢集团公司,山东鲁能集团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研究院(UTRC)。

授权专利

基于拉氏松弛的生产系统序贯调整工艺方法,ZL02114410.9(中国专利局)

异常文件访问自适应检测方法,ZL200410026264.0(中国专利局)

Windows环境下的主机入侵检测技术,ZL200510043053.2(中国专利局)

Linux操作系统下基于调用栈图和滑动窗口异常度的入侵检测方法,ZL200510042882.9(中国专利局)

一种计算机系统快速还原的方法,ZL200610165587.7(中国专利局)

基于收发平衡的TCP网络流量回放测试方法,ZL200810018385.9(中国专利局)

基于传输层特征的P2P网络流量识别方法,ZL200810018164.1(中国专利局)

科研获奖

截至2020年4月,管晓宏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年度

项目

级别

获奖人员

排名

2018

网络化系统安全优化理论与方法及在能源电力等系统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管晓宏、赵千川、翟桥柱、贾庆山、徐寅

第1

2006

天地网远程教育关键技术、系列产品及其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郑庆华、申瑞民、刘均、韩鹏、管晓宏、于德弘、胡云华、杨帆、吴茜媛、彭挺

第5

2005

离散与混合生产制造系统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管晓宏、陈浩勋、翟桥柱、徐寅峰、高峰

第1

2004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第1

2015

IEEE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2008

IEEE通信学会系统集成与建模最佳论文奖

2004

潘清漪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最佳论文奖

参考资料:

部分科研获奖成果

发表论文

截至2020年4月,管晓宏发表了180多篇论著,SCI他引500多次。

[1]X.Guan,P.B.Luh,E.NiandR.Li.HydrothermalPowerSystems[J].EncyclopediaofElecicalandEleconicsEngineering,1999,(419-627).

[2]X.Guan,E.Ni,P.B.LuhandY.C.Ho,OptimizationBasedBiddingSategiesandGamingAnalysisforDeregulatedElecicPowerMarket,NextGenerationofUnitCommitmentModels[J].SeriesonOperationsResearch/ManagementScience,2001.

[3]Yu-ChiHo,XiaohongGuan,Xi-RenCao,WeiboGong,PeterB.Luh,HouminYan.SomeUsefulInformationforScholarsNewtotheWorldofScience[J].TsinghuaUniversityPress/Springer-Verlag,2004.

[4]X.Guan,Y.Zhou,Q.Zheng,Q.SunandJ.Zhao.DynamicModelandAnalysisforInformationPropagationinOnlineSocialNetworks[J].Social-TechnicalNetworks:ScienceandEngineeringDesign,CRCPress/TaylorandFrancisGroup,2011.

[5]X.Guan,P.B.Luh,H.YanandJ.A.Amalfi.AnoptimizationBasedMethodforUnitCommit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ElecicalPower&EnergySystems,1992,14(9-17).

[6]Xiaohong,Guan,Peter,etal.Anewparallelalgorithmforoptimalcontrolproblemsofinterconnectedsystems[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trol,2010,56(6).

[7]H.Yan,P.B.Luh,X.Guan,andP.Rogan.SchedulingHydrothermalPowerSystems[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1993,8(1358-1365).

[8]X.Guan,P.B.Luh,H.YanandP.Rogan.Optimization-BasedSchedulingofHydrothermalPowerSystemswithPumped-StorageUnits[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1994,9(1023-1031).

[9]L.Zhang,P.B.Luh,X.Guan,andG.Merchel,"Optimization-BasedInter-UtilityPowerPurchases,"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J].1994,9(891-897).

[10]X.Guan,P.B.LuhandL.Zhang.NonlinearApproximationMethodinLagrangianRelaxation-BasedAlgorithmsforHydrothermalScheduling[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1995,10(772-778).

[11]X.Guan,E.LiuandA.D.Papalexopoulos.ApplicationsofaFuzzySetMethodinanOptimalPowerFlow[J].ElecicPowerSystemsResearch,1995,34(11-18).

[12]E.LiuandX.Guan.FuzzyConsaintEnforcementandConolCurtailmentinanOptimalPowerFlow[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1996,11(639-645).

[13]X.Guan,P.B.LuhandB.Prasannan.PowerSystemSchedulingwithFuzzyReserveRequirements[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1996,11(864-869).

[14]X.Guan,E.Ni,R.LiandP.B.Luh.AnOptimization-BasedSchedulingAlgorithmforSchedulingHydrothermalPowerSystemswithCascadedReservoirsandDiscreteHydroConsaints[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1997,12(1775-1780).

[15]C.Tseng,X.GuanandA.Svoboda.Multi-AreaUnitCommitmentforLarge-ScalePowerSystems[J].IEEProceedings,PartC-Generation,ansmissionandDisibution,1998,145(415-421).

[16]X.Guan,A.Svoboda,andC.Li.SchedulingHydroPowerSystemswithResictedOperatingZonesandDischargeRampingConsaints[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1999,14(126-131).

[17]C.Li,A.Svoboda,X.GuanandH.Singh.RevenueAdequateBiddingSategiesinCompetitiveElecicityMarkets[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1999,14(492.497).

[18]E.Ni,X.GuanandR.Li.SchedulingHydrothermalPowerSystemswithCascadedandHead-dependentReservoirs[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1999,14(1127-1132).

[19]X.GuanandP.Luh.IntegratedResourceSchedulingandBiddinginDeregulatedElecicPowerMarket:NewChallenges[J].JournalofDiscreteEventDynamicSystems,1999,14(331-350).

[20]X.Guan,F.GaoandAlvaSvoboda.EnergyDeliveryCapacityandGenerationSchedulingintheDeregulatedElecicPowerMarket[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2000,15(1275-1280).

[21]X.Guan,Y.C.HoandD.Pepyne.GamingandPriceSpikesinElecicalPowerMarket[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2001,(402-408).

[22]X.Guan,Y.C.HoandF.Lai“AnOrdinalOptimizationBasedBiddingSategyforElecicPowerSuppliersintheDailyElecicEnergyMarket[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2001,16(788-797).

[23]X.Guan,Q.ZhaiandF.Lai.ANewLagrangianRelaxationBasedAlgorithmforResourceSchedulingwithHomogenousSubproblems[J].JournalofOptimization:TheoryandApplications,2002,113(65-82).

[24]W.Fan,X.Guan,Q.Zhai.ANewMethodforUnitCommitmentwithRampingConsaints[J].ElecicPowerSystemsResearch,2002,63(215-224).

[25]Q.Zhai,X.GuanandJ.Cui.UnitCommitmentwithIdenticalUnits:SuccessiveSubproblemSolvingMethodBasedonLagrangianRelaxation,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2002,17(1250-1257).

[26]Y.LiuandX.Guan.PurchaseAllocationandDemandBiddinginElecicPowerMarkets[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2003,18(106-112).

[27]Z.Cai,X.Guan,P.Shao,Q.Peng,G.Sun.ARoughSetTheoryBasedMethodforAnomalyInusionDetectioninComputerNetworks[J].ExpertSystems,2003,18(251-259).

[28]L.Feng,X.Guan,S.Guo,Y.Gao.ApplicationofPlanRecognitionMethodforPredictingtheIntentionsofComputerNetworkInuders[J].ComputerandSecurity,2004,23(241-252).

[29]X.Chen,Q.Zheng,X.Guan,C.LinandJ.Sun.MultipleBehaviorInformationFusionBasedQuantitativeThreatEvaluation[J].ComputerandSecurity,2005,24(218-231).

[30]C.Song,X.Guan,Q.Zhao,Y.C.Ho.MachineLearningApproachforDeterminingFeasibleSchedulesofaRemanufacturingSystem[J].IEEEansactionsonAuto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2005,2(262-275).

[31]X.Guan,S.GuoandQ.Zhai.TheConditionsforObtainingFeasibleSolutionstoSecurityConsainedUnitCommitmentProblems[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2005,(29).

[32]X.Guan,C.Song,Y.C.Ho,Q.Zhao.ConsainedOrdinalOptimization—AFeasibilityModelBasedApproach[J].DiscreteEventDynamicSystems,2006,16(279-299).

[33]W.Wang,X.Guan,X.Zhang,L.Yang.Profilingprogrambehaviorsforanomalyinusiondetectionbasedontheansitionandfrequencypropertyofsystemcalldata[J].ComputerandSecurity,2005,25(539-550).

[34]J.LiangandX.Guan.AVirtualDiskEnvironmentforProvidingFileSystemRecovery[J].ComputerandSecurity,2006,25(589-599).

[35]X.Chen,Q.ZhaoandX.Guan.EnergyEfficientSensingCoverageandCommunicationforWirelessSensorNetworks[J].JournalofSystemsScienceandComplexity,2007,20(225-234).

[36]X.Guan,S.Guo,Q.Zhai,W.GongandC.Qiao.ANewMethodforSolvingRoutingandWavelengthAssignmentProblemsinOpticalNetworks[J].IEEE/OSAJournalofLightwaveTechnology,2007,25(1895-1909).

[37]W.Wang,X.Guan,X.Zhang.ProcessingofMassiveAuditDataSeamsforReal-TimeAnomalyInusionDetection[J].ComputerCommunications,2008,31(257-72.)

[38]X.Guan,J.Wu,F.GaoandG.Sun.OptimizationBasedGenerationAssetAllocationforForwardandSpotMarkets[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2008,23(1796-1808).

[39]X.Guan,W.WangandX.Zhang.FastInusionDetectionBasedonaNon-negativeMaixFactorizationModel[J].JournalofNetworkandComputerApplications,2009,32(31-44).

[40]T.Liu,X.Guan,Q.ZhengandY.Qu.ANewWormExploitingIPv6andIPv4-IPv6Dual-stackNetworks:Experiment,Modeling,SimulationandDefense[J].IEEENetwork,2009,23(22-29.)

[41]Q.Zhai,X.Guan,J.Yang.FastUnitCommitmentBasedonOptimalLinearApproximationtoNonlinearFuelCost:ErrorAnalysisandApplications[J].ElecicPowerSystemsResearch,2009,79(1604-1613).

[42]X.Guan,Q.Zhai,Y.FengandF.Gao.OptimizationBasedSchedulingforaClassofProductionSystemswithIntegralConsaints[J].ScienceinChina,E-TechnologicalSciences,2009,52(3533-3544).

[43]W.Wang,X.Guan,B.WangandY.Wang.ANovelMobilityModelBasedonSemi-randomCircularMovementinMobileAdHocNetworks[J].InformationSciences,2010,270(399–413).

[44]Y.Zhao,C.Yan,Q.Zhao,N.Huang,J.Li,X.Guan.EfficientSimulationMethodforGeneralAssemblySystemswithMaterialhandlingBasedonAggregatedEvent-Scheduling,IEEEansactionsonAuto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2010,70(762-775).

[45]Y.Zhao,X.Chen,Q.Jia,X.Guan,S.Zhang,andY.Jiang.Long-termSchedulingforCascadedHydroEnergySystemswithAnnualWaterConsumptionandReleaseConsaints[J].IEEEansactionsonAuto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2010,7(969-976).

[46]Q.Zhai,X.Guan,J.Cheng,H.Wu.FastIdentificationofInactiveSecurityConsaintsinSCUCProblems[J].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2010,25(1946-1954).

[47]Y.Zhou,X.Guan,Q.Zheng,Q.Sun,J.Zhao.GroupDynamicsinDiscussingIncidentalTopicsoverOnlineSocialNetworks[J].IEEENetwork,2010,24(42-27).

[48]X.Guan,T.Qin,W.Li.P.Wang.DynamicFeatureAnalysisandMeasurementforLarge-ScaleNetworkafficMonitoring[J].IEEEansactionsonInformationForensicsandSecurity,vol.5,no.4,Dec.2010:905-919.

[49]X.Guan,Z.XuandQ.Jia.EnergyEfficientBuildingsFacilitatedbyMicrogrid[J].IEEEansactionsonSmartGrid,2010,1(243-252).

[50]Q.Zhai,X.GuanandF.Gao.OptimizationBasedProductionSchedulingwithHybridDynamicsandConsaints[J].IEEEansactionsonAutomaticConol,2010,55(2778-2792).

[51]X.Li,Q.Zhao,X.GuanandL.Tong.OptimalCognitiveAccessofMarkovianChannelsunderTightCollisionConsaints[J].IEEEJournalonSelectedAreasinCommunication,2011,29(746-756).

[52]P.Wang,X.Guan,T.QinandQ.Huang.ADataSeamingMethodforMonitoringHostConnectionDegreesofHighSpeedLinks[J].IEEEansactionsonInformationForensicsandSecurity,2011,6(1086-1098).

[53]T.Qin,X.Guan,W.Li,P.Wang,Q.Huang.MonitoringAbnormalNetworkafficBasedonBlindSourceSeparationApproach[J].JournalofNetworkandComputerApplications,2011,34(1732-1742).

[54]J.Li,Q.Jia,X.Guan,X.Chen.ackingaMovingObjectviaaSensorNetworkwithaPartialInformationBroadcastingScheme[J].InformationSciences,2011,181(4733–4753).

[55]Y.Han,X.Guan,L.Shi.OptimizationBasedMethodforSupplyLocationSelectionandRoutinginLargeScaleEmergencyMaterialDelivery[J].IEEEansactionsonAuto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2011,8(683-693).

[56]W.Wu,J.Wei,X.GuanandL.Shi.AHybridNestedPartitionsAlgorithmforSchedulingFlexibleResourceinFlowShopProblem[J].toappearin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

[57]H.Wu,X.Guan,Q.ZhaiandH.Ye.ASystematicMethodforConsuctingFeasibleSolutiontoSCUCProblemwithAnalyticalFeasibilityConditions[J].toappearinIEEEansactionsonPowerSystems.

[58]B.Zhang,X.Guan,M.J.Khan,Z.Zhang,Y.Zhou.Time-varyingDynamicPropagationModelofHotTopicsonBBSesandBlogs[J].toappearinInformationSciences.

[59]Q.Zheng,T.Liu,X.Guan,Y.Qu,N.Wang.ANewWormExploitingIPv4-IPv6Dual-stackNetworks[J].Proceedingofthe5thACMWorkshoponRecurringMalcode(WORM2007)inassociationwiththe14thACMConferenceonComputerandCommunicationsSecurity(CCS),2007,11.

[60]T.Qin,X.Guan,W.LiandP.Wang.DynamicFeaturesMeasurementandAnalysisforLarge-ScaleNetworks[J].ProceedingsofIEEEInternationalWorkshoponComputer-AidedModeling,AnalysisandDesignofCommunicationLinksandNetworks(with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Conference),2008,5.

讲座报告

截至2020年4月,管晓宏应邀做国际会议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并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等学术机构做学术报告。

特邀报告:the4thChinese-SwedishConferenceonControl,HongKong,China,?Jan10-11,2008:OptimizationBasedMethodforSolvingRoutingandWavelength

大会报告:(IFIP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esearchandPracticalIssuesofEnterpriseInformationSystems,Beijing,China,2007):OptimizationBasedProductionSchedulingforLargeEnterprises?

特邀报告:(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rontierProblemsinSystemsandControl,Beijing,China,2007):Energy-EfficientSensingCoverageandCommunicationforWirelessSensorNetworks

特邀报告:(EuropeanScienceFoundationExploratoryWorkshopon“MathematicalModelsforElectricityMarkets[J].CiudadReal,Spain,2006):OptimizationBasedMethodforGenerationPortfolioManagementinFuturesandSpotmarket

大会报告:(theNorthAmericaPowerSymposium,MIT,MA,USA,November,1996):Optimization-BasedSchedulingofCascadedHydroPowerSystemswithDiscreteConstraints

管晓宏人才培养

教育方法

管晓宏在教学中,不仅因材施教,还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他提出设立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培养基金和“信源通”研究生优秀论文奖;重视学生思想工作,经常为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要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他提出并推动的本科生“信息新蕾”计划,选拔了一批优秀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并因材施教,为每名学生制定适当的培养计划,锻炼他们提出和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理念

“求学路上的决心、毅力、努力和责任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条件。”管晓宏不仅如是说,更切身践行着这一理念。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他耐心地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其表达观点,以发式教育引导并培养学生的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针对理工科教育的薄弱环节,他提出、推动并担任“表达与交流课”负责人,经常为研究生做“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的讲座;十年来,坚持用全英文讲授研究生学位课《系统优化与调度》。

培养成果

据2021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显示,在管晓宏的指导下,其学生翟桥柱在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所作博士学位论文于2008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秦涛获2008年IEEE通信学会系统集成与建模最佳论文奖;赵俊州获2014ACMWWW/SIMPLEX最佳论文奖。

管晓宏荣誉表彰

获得年份

荣誉称号

2019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电子信息技术奖)

2017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

康涅狄格大学杰出工程师

2008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杰出讲座人

2007

IEEEFellow

1996

美国氏基金杰出成就奖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担任职务

2022年9月

河南省黄淮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2年6月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4年–

IEEETransactionsonSmartGrid编辑

2009年–

IEEETransactionsonPowerSystems编辑

1999年–2011年

Automatica编委

2003年–

《控制理论与应用》编委

2000年–

《决策与控制》编委

2002年–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8年7月2日–5日

IEEE/ASME先进智能机电一体化国际会议大会协主席(中国西安)

2007年9月22日–25日

IEEE自动化科学与工程会议程序委员会协主席(斯科茨代尔,亚利桑那州)

2004年10月11日–14日

网络与智能系统国际研讨会大会主席(中国北京、西安)

2004年12月14日–17日

第42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巴哈马)

1997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1年

世界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指导委员会、程序委员会委员

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家国情怀

20世纪80年代,管晓宏获得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电机与系统工程系的全额奖学金,自费公派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管晓宏经常夜以继日地学习,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是经常的事情。依靠多年的科研经验,管晓宏在做博士论文时,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找出改造美国东北电力公司在协调水电、火电、抽水蓄能机组优化调度方法和电力公司购电决策方法方面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置换了原有程序的“心脏”,取得了重大成果。积累了在美国最大电力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的工作经验,亲历了硅谷科技创新的机制和氛围。最后,他婉拒了多家跨国企业及科研机构聘请,决意回到祖国,回到西安交通大学。他说:“我要回国!九十年代的中国条件虽艰苦,但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能有机会以主人的身份置身其中而为之贡献,让我的美国同事感到羡慕。”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来怀有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传统,管晓宏的“中国梦”就是科教强国梦。

音乐人生

西安交大流行这样一句话——“不会吹长笛的教授不是好院士”。这话缘于管晓宏会吹长笛,以及他竭力推进的美育思想——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和交汇点,正是人类创造奇迹的沃土。多年来,管晓宏与专业音乐家合作,创办了“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系列音乐会,从艺术形象思维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出发,展示音乐中的科学规律。2012年9月,一场名为“艺术与科学的交汇”音乐会在西安交大上演时,引起巨大轰动。音乐会上,管晓宏亲自担任解说和讲座人,并与音乐家们共同演奏,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人物评价

管晓宏是一个对工作有热情、对学生有责任心的人,常年坚持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管老师饮水思源,多年来坚持寻找自己的启蒙老师,以亲身经历实践着感恩教育;因其常怀感恩,故能博施爱于学生。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管晓宏在科研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他对问题的发掘和思考的深度常常让人惊叹,坚持把思想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老师,他总能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潜能。(西安交通大学评)

管晓宏数十年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爱国奋斗,开拓创新,在中国能源电力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西安市碑林区委宣传部评)

“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同行”,是管晓宏院士团队始终不变的信仰。自组建以来,管晓宏带领西安交大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对准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优化、网络信息安全等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不断攀登科研高峰,解决了多个国际公认难题,努力践行着新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西安日报》评)

30平米起家、20多年潜心科研,管晓宏院士主持的实验室,在电力等生产制造系统优化调度、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中国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央视网评)

标签: 管晓宏

更多文章

  • 郭光灿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郭光灿

    郭光灿,男,1942年12月9日出生于福建惠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量子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1965年郭光灿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1年至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 郝跃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郝跃

    郝跃,1958年3月21日出生于重庆市,籍贯安徽阜阳,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主席。郝跃于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获学士学位;19

  • 何积丰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何积丰

    何积丰,1943年8月5日出生于上海市,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华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原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积丰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并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先后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被派往美国旧金山大学进修;198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实

  • 侯朝焕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侯朝焕

    侯朝焕,1936年9月29日出生于四川自贡,信号处理和声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1958年侯朝焕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海南建立的南海研究站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

  • 侯洵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侯洵

    侯洵,1936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南灵宝,原籍陕西咸阳,光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侯洵于1959年从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进修;1986

  • 怀进鹏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怀进鹏

    怀进鹏,男,汉族,1962年12月生,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中文名:怀进鹏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2年12月毕业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政治面貌:中共党员1980年07月,从哈尔

  • 黄民强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民强

    黄民强,1960年10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信息处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少将,总参第五十八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民强于1982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1989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 黄如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如

    黄如,女,回族,1969年11月出生,籍贯福建南安,中共党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董事会董事长。黄如于1987年考入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

  • 简水生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简水生

    简水生,男,汉族,1929年10月25日出生于江西萍乡,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通信、光交换、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曾任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所长、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7月简水生本科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并留校任教;1957年

  • 江风益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江风益

    江风益,男,汉族,1963年出生,江西余干县人,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风益于1984年从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江西工业大学基础课部物理教研室工作;198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固体发光专业硕士学位;1992年在南昌大学材料科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