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干福熹

干福熹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14 更新时间:2024/1/22 13:27:48

干福熹,1933年1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中国激光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2年干福熹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课题组长;1956年被送往前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1959年获得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960年回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并先后担任光学材料研究室主任、光学材料研究部主任;196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担任激光材料研究室主任;1977年至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1年获得国际玻璃协会主席奖;2002年担任复旦大学教授。干福熹长期从事光学和激光材料、非晶态物质结构和性质,特别是玻璃的光学和光谱性质的研究,以及光电子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光通信和光存储等功能材料的光学、磁光和电光性质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干福熹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33年1月3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光学玻璃》《硅酸盐玻璃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

人物经历

1933年1月3日,干福熹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49年9月,干福熹进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学习。

1952年6月,干福熹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设在长春的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课题组长。

1956年9月,干福熹被送往前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师从玻璃态结构和建立氧化物部分性质计算体系专家A.A.阿本(Аппен,А.А)教授。在研究中,他发现“硼反常”和“铝—硼反常”现象,并以此作为博士论文的主题。

1959年12月,干福熹获得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

1960年1月,干福熹回到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至1964年),并开始建立起玻璃性质计算体系,并先后担任光学材料研究室主任、光学材料研究部主任。

1964年1月,中央决定调200人去上海,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于是干福熹从长春前往上海工作,担任激光材料研究室主任。

1975年,美国科学家代表团巴顿一行来到中国考察,由干福熹负责接待。

1974年,干福熹还在“五七”干校期间,突然接到调回上海光机所的通知,以迎接杨振宁第二次访华。

1977年1月,干福熹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至1984年8月)。

1980年,干福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干福熹主动辞去一切行政职务,一门心思做科研,培养学生。

1994年,干福熹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2年,干福熹正式受聘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起来,做考古学的光学,进行无损分析。

主要成就

干福熹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干福熹建立了中国耐辐射光学玻璃系列研究光学玻璃的成分和性质的关系,发展新品种。研究激光玻璃的激光及发光特性研制掺钕激光玻璃,中国第一个获得激光输出建立激光钕玻璃系列,研究过渡元素及稀土离子在玻璃中的光谱及发光性质研究玻璃的光学常数及外场作用下的非线性性质研究玻璃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无机玻璃性质的计算体系。研究光存储用各种先进薄膜,发展了可擦重写新型光盘。

1952年,干福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工作,在老一辈科学家龚祖同和大珩的指导下,投入到开拓中国光学玻璃的研制中,以他为组长的光学玻璃熔制组成功地熔制出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随后又研制出了光学玻璃系列,为中国的光学工业提供了第一批急需的光学玻璃,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光学玻璃研制基地,推进了中国光学玻璃产业的形成。60年代初,干福熹承担了中国军工急需的耐辐射光学玻璃的试制研究工作,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代耐辐射光学玻璃系列。

20世纪60年代,干福熹以结构化学观点研究硅酸盐玻璃成分和性质的关系,推导出硅酸盐玻璃物理性质新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包括36种氧化物的硅酸盐玻璃的8种物理性质,在当时是国际上最为完整的。在70年代,干福熹研究了非硅酸盐玻璃,如硼酸盐和磷酸盐等无机氧化物玻璃的性质变化规律,分别推出各类氧化物玻璃性质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整个无机氧化物玻璃物理性质统一的计算体系。接着还确定了氟化物、硫系化合物等非氧化物玻璃物理性质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整个无机玻璃物理性质的计算体系。该计算体系包括50种氧化物、17种氟化物、12种原子的无机玻璃的15种物理性质的计算。同时,在中中国国外首先采用了电子计算机计算玻璃性质和设计玻璃成分,编制了性质计算和成分设计的程序,并建立了数据库,使得以往难以想象的多组分玻璃成分的自动设计得以实现,使玻璃的计算工作产生了新的变革。

1960年,干福熹致力于开拓中国激光材料的研究。并于1962年,仅比中国国外迟一年就研制出了掺钕激光玻璃,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台钕玻璃激光器,此后20年中开发出中国激光钕玻璃品种系列,建立了激光钕玻璃的试制生产。干福熹自60年代初开始研究激光玻璃时,就已经系统地研究了硅酸盐玻璃中各种稀土离子的光学性质、吸收和发射光谱。他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玻璃中12种稀土离子光谱的系统数据,并于1965年在国际上最早报道了掺钕磷酸盐玻璃的激光特性。70年代,干福熹又以钕离子为代表系统地研究了掺钕玻璃组成、结构与光谱性质的关系。80年代初,干福熹系统地研究了玻璃中稀土离子间的激发能量转移过程,搞清了稀土离子间的敏化和猝灭机制,在较大的无机玻璃范围内验证了无机玻璃化学键性质对发光中心的一些光谱参数的影响规律。

1985年起,干福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超长波远红外光纤通信的物理基础研究”,开展了新型光学材料——特种光导纤维和激光纤维的系统研究,特别在非氧化物玻璃和纤维的结构光学和光谱性质方面获得了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干福熹是中国数字光盘存储技术的最早创导者,他先后主持了“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应用国产原料和自行开发的工艺,最早研制出实用化的可擦重写磁光盘和可记录有机CD光盘等,建立了中国数字光盘研究和开发基地,对发展中国光盘存储技术并推动相关产业起了重要作用。干福熹在开拓光盘存储技术时,发现初始沉积的非晶态薄膜皆为原子团结构(cluster),从原子晶格像判断,在原子团内存在着纳米尺寸的微晶,由此提出了非晶态稀土—过渡元素合金薄膜的磁畴起因的新见解。用计算机模拟计算了激光加热非晶态薄膜微区温度场的动力学过程、记录点的光学和磁光性质变化过程以及与探测光信号的强度和信噪比的关系,为合理设计光盘的多层膜结构提供了理论根据。

学术论著

截至2010年9月,干福熹已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00余篇学术论文和10余部学术著作。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7.06

《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学研究》

干福熹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01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发展史》

干福熹等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12

《大辞海信息科学卷》

干福熹编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4.10

《中国近代和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发展史》

干福熹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01

《无怨无悔的选择干福熹口述自传》

干福熹,黄振发编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1.12

《光子学玻璃及应用》

干福熹等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2

《科海拾贝六十年科研生涯的点滴回顾》

干福熹著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6

《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玻璃研究2004年乌鲁木齐中国北方古玻璃研讨会和2005年上海国际玻璃考古研讨会论文集》

干福熹主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04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干福熹等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2

《中国南方古玻璃研究2002年南宁中国南方古玻璃研讨会论文集》

干福熹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02

《玻璃与非晶态材料》

(法)JerzyZarzycki主编;干福熹,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12

《信息材料》

干福熹主编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09

《当代激光之魅力》

单振国,干福熹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03

《数字光盘存储技术》

干福熹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12

《激光材料》

干福熹,邓佩珍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0

《超长波长2-5μm红外光纤通信》

干福熹著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1

《玻璃的光学和光谱性质》

干福熹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0

《数字光盘和光存储材料》

干福熹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10

《现代玻璃科学技术上》

干福熹主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12

《中国古玻璃研究1984年北京国际玻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干福熹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12

《玻璃科学技术前沿1984年北京国际玻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干福熹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光学玻璃下》

干福熹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11

《光学玻璃第3册》

干福熹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12

《光学玻璃中第2版》

干福熹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1.03

《无机玻璃物理性质计算和成分设计》

干福熹等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6.05

《硅酸盐玻璃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

干福熹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4.10

《光学玻璃上、中》

干福熹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学术交流

截至2015年12月,干福熹多次应邀在国际材料和光学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多次主持召开有关中国古代玻璃的国际、中国国内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相关会议的论文集。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1985年—

超长波长红外光纤通信的物理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

2011年—2012年

古代硅酸盐质和金属文物的科技鉴定和保护基础研究

2011年—2011年

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物理机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1年9月,干福熹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特等奖等。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激光玻璃

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1992年

《现代玻璃科学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无机玻璃物理性质计算和成分设计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

无机玻璃物理性质计算和成分设计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5年

《玻璃的光学和光谱性质》(英文1993年;中文1994年)

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特等奖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干福熹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干福熹认为:做人、做事、做学问,要:不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要脚踏实地,诚信为本;要与人谦让,谅解别人,与人为善;要追求古人提倡的境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指导学生

1965年,干福熹开始培养研究生,是中国第一批光学和材料学两个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截至2011年2月,干福熹培养了光学和材料学专业的近百名博士生。

干福熹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7年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1年

国际玻璃协会主席奖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来源:

时间

担任职务

1978年—

国家科委光学及应用光学专业组成员;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组成员

1980年—

建筑材料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委员

1980年—2004年

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

1982年—1996年

国际玻璃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1982年—2001年

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

1984年—1992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84年—

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教授

1986年—

大连轻工业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教授

1986年—

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6年—

国家高技术新材料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1987年—

中国科学院光盘联合实验室主任

1988年—1998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

1989年—1993年

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0年—2001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2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

1992年—

同济大学教授

1992年—2002年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

1993年—

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委员

1993年—

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3年—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4年—

上海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1995年—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1996年—

光盘系统及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1998年—

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教授

1999年—

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2000年—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董事会董事

2000年—

光盘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2000年—

华侨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2001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

2001年—

先进光子学材料和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复旦大学)主任

2001年—

福州大学教授

2004年—

中国硅酸盐学会名誉理事长

美国光学学会(OSA)和国际光学和工程学会(SPIE)会员(Fellow)

国际《非晶态固体》、国际《现代光学》杂志编辑顾问委员会委员

国际《纯粹及应用光学》、国际《玻璃化学和物理》、国际《光学材料》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婚姻情感

干福熹与妻子邓佩珍曾有过两个女儿,但都在襁褓里夭折了,医生的诊断结果为:先天性骨髓受放射性辐照损伤——在怀孕期间还一直在做放射性的实验。

不幸遭遇

“文革”开始后,干福熹被戴上了三顶“特务帽子”。因为他的老师曾是国民党,他被认定为国民党特务;1964年到1966年,他4次赴英国参加关于国际激光学术会议,则被冠以英国特务罪名;又因为他曾在苏联呆了3年,于是被定罪为“苏修”。扣上了这三顶帽子,干福熹被关了起来,隔离审查。此时全家上下就靠邓佩珍一个人照料,一个人的收入维持,但她还是坚持上班,没落下过一天的研究工作。最终干福熹被关了8个月。

人物评价

干福熹是中国光学玻璃以及激光玻璃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数字光盘存储技术的最早开创者。(浙江大学校友总会评)

干福熹不但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材料科学家与工程专家,而且他也是一位关心国家科学技术事业,尤其是功能材料学科与信息数据存储技术。他对推动我国信息材料核心服务平台的建设,对加速当前我国功能材料的学科繁荣、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着极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中国科技新闻网评)

标签: 干福熹

更多文章

  • 龚旗煌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龚旗煌

    龚旗煌,1964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部长级),兼任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龚旗煌于1983年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1989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8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

  • 管晓宏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管晓宏

    管晓宏,1955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系统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主任。1985年管晓宏毕业于清华大学,获该校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博士学

  • 郭光灿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郭光灿

    郭光灿,男,1942年12月9日出生于福建惠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量子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1965年郭光灿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1年至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 郝跃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郝跃

    郝跃,1958年3月21日出生于重庆市,籍贯安徽阜阳,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主席。郝跃于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获学士学位;19

  • 何积丰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何积丰

    何积丰,1943年8月5日出生于上海市,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华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原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积丰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并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先后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被派往美国旧金山大学进修;198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实

  • 侯朝焕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侯朝焕

    侯朝焕,1936年9月29日出生于四川自贡,信号处理和声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1958年侯朝焕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海南建立的南海研究站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

  • 侯洵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侯洵

    侯洵,1936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南灵宝,原籍陕西咸阳,光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侯洵于1959年从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进修;1986

  • 怀进鹏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怀进鹏

    怀进鹏,男,汉族,1962年12月生,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现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中文名:怀进鹏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2年12月毕业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政治面貌:中共党员1980年07月,从哈尔

  • 黄民强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民强

    黄民强,1960年10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信息处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少将,总参第五十八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民强于1982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1989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 黄如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如

    黄如,女,回族,1969年11月出生,籍贯福建南安,中共党员,1997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董事会董事长。黄如于1987年考入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