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桂林

陈桂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838 更新时间:2023/12/21 12:51:14

桂林,1941年12月17日出生于福建南安,空间红外遥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桂林于1967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毕业;1970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1984年担任“风云二号”多通道扫描辐射计课题组组长;1985年担任研究室副主任;1995年至1997年担任“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副总设计师;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桂林长期从事航天遥感探测技术、光电技术研究。

基本资料

名:陈桂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南安市

出生日期:1941年12月17日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1年12月17日,陈桂林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

1967年7月,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

1970年3月,分配至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

1985年11月,担任航天遥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

1995年—1997年6月,担任“风云二号”副总设计师。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陈桂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桂林主持并研制成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核心探测仪器—多通道扫描辐射计(MCSR)。设计并实现了采用望远镜折镜步进扫描,通过R—C光学系统视场分离,实现可见光、红外水汽三波段同时探测的总体技术方案。主持突破了大孔径(Ф410mm)轻量化的空间光学系统、高精度(角秒级)空间扫描机构、地球同步轨道辐射致器技术等难题。在光电技术的研究中,密切结合工业上的应用,在热轧圆钢光电在线检测的问题上,提出并实现了用两个相互垂直探测器实时测定目标坐标的新发法,已在多个钢厂推广使用。

1984年,陈桂林担任中国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主体仪器——多通道扫描辐射计课题组组长。

2000年,陈桂林带领课题组承担了风云02批扫描辐射计增加2个红外探测波段的研制任务。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陈桂林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

陈桂林人才培养

科研态度

陈桂林认为:“搞科研就是要有点牺牲精神”,这句话也充分体现在由他带领的研制团队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中。

教育思想

陈桂林反复教导青年科研人员:“遇到问题一定要弄清楚,问题不可怕,松懈的态度是最可怕的。关键在于认真对待,地面上出现的任现象都可能是隐患,在地面上出现从另一面而言是好事,否则问题到了天上对产品是灭顶之灾。”

陈桂林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97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997年

中国科学院双文明建设标兵

1998年

上海市劳动模范

1999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2000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国科学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务先进工作者

上海市科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7年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89年,正当陈桂林带领大家完成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初样产品研制时,因为过度疲劳,得了突发性耳聋。但他还是强忍病痛,坚持工作。住院治疗后,病情稍有转机,他又立即投入工作。最后结果导致陈桂林的左耳已听不到任何声音。

1994年1月,陈桂林在西昌卫星基地参加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首次发射工作,一只眼睛忽然什么也看不清楚,经诊断为视网膜脱落,在医生和领导的催促下,他住进了医院。63岁的陈桂林右眼视力不到0.1,但他着眼镜,依然奋斗在科研第一线。

人物评价

陈桂林是中国静止气象卫星红外光电遥感技术研究的带头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评)

陈桂林从事科研工作几十年,陈桂林几乎从未停歇,从未休假、疗养,即使出差,也是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后尽快回到研究所工作,他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原理样机的研制,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东方网评)

陈桂林的科研人生就是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发展的浓缩史。风云二号卫星性能和质量的提高过程,正是以他为代表的科研人员顽强拼搏、敢于和善于攀登科技高峰的过程。(上海市宇航学会评)

标签: 陈桂林

更多文章

  • 陈国良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国良

    陈国良,1938年6月3日出生于安徽颍上,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陈国良于1961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毕业;197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普渡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年当

  • 陈翰馥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陈翰馥

    陈翰馥,1937年2月生于浙江杭州,原籍浙江绍兴,自动控制理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Fellow,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IFACFellow,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翰馥1961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数学力学系;1962年成为中科院数学

  • 陈俊亮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陈俊亮

    陈俊亮,男,汉族,1933年10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中国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智能通信网的开拓者。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院长。1955年7月,陈俊亮本科毕业于交通大学

  • 陈星旦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星旦

    陈星旦,1927年5月6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星旦于1950年从湖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物理研究室工作;195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

  • 褚君浩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褚君浩

    褚君浩(1945年3月20日—),男,出生于江苏宜兴,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长。1966年,褚君浩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1981年和1984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19

  • 崔铁军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铁军

    崔铁军,1965年9月出生于河北承德滦平,计算电磁学和电磁超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83年崔铁军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

  • 戴汝为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戴汝为

    戴汝为,1932年12月31日出生于云南昆明,控制论与人工智能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1955年戴汝为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之后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980年被选为国家首批派出赴美访问学者;

  • 丁赤飚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丁赤飚

    丁赤飚,男,1969年7月出生,雷达成像理论和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丁赤飚于199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4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

  • 段广仁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段广仁

    段广仁,男,1962年4月出生,黑龙江桦川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Fellow,IETFellow,国家杰青,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段广仁于1979年9月—1983年8月在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学习,并获学士学

  • 董韫美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董韫美

    董韫美,1936年3月4日出生于云南昆明,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教授。1956年董韫美从吉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8年赴斯坦福大学进修;1985年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工作,历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