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德·米尔金(ChadA.Mirkin),1963年11月23日出生于美国凤凰城,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美国西北大学终身教授,纳米技术国际研究所所长。查德·米尔金于1982年—1986年就读于美国狄金森学院物理化学专业;1989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查德·米尔金主要从事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查德·米尔金
外文名:ChadA.Mirkin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凤凰城
出生日期:1963年11月23日
毕业院校:宾州州立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201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63年11月23日,查德·米尔金(ChadA.Mirkin)出生于美国凤凰城。
1982年—1986年,就读于美国狄金森学院物理化学专业。
1986年—1989年,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200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0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201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查德·米尔金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查德·米尔金(ChadA.Mirkin)开创了全新的球形核酸分子,改变了对核酸分子的传统认识,引发了全世界使用明确纳米结构作为新型标记物进行生物检测和疾病诊疗研究的热潮;成功开发了新型基因调节药物和美国FDA认证的全新分子医学诊断系统,已经在全世界医院用于识别阿滋海默症、爱滋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标记物以及各种前列腺癌的早期检测,促进了重大疾病诊断及治疗的发展;他发明了系列基于弯液面化学传输和反应的蘸笔纳米印刷扫描探针技术,已经服务于许多科研机构和实际商业应用中;他还开创性地提出利用“弱键途径”来构建超分子化学以及新型信号放大体系,启发了人们以配位化学的新方式解决材料科学、催化、健康等领域的许多基础和技术问题;他还致力于将其基础科研成果工程化并用于社会的改善与进步,成功地为2000多种商用技术与工艺奠定了基础。
2013年,查德·米尔金(ChadA.Mirkin)筹划、领导创建了湖南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纳米医学研究所。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查德·米尔金(ChadA.Mirkin)已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包括《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34篇,《自然(Nature)》系列期刊18篇等。其学术论文已被他人引用85000余次。
查德·米尔金人才培养
学术讲座
培养成果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查德·米尔金(ChadA.Mirkin)已培养了50余名中国籍留学生或学者,其中多人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一线从事教学工作。查德·米尔金培养的学生有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林海昕等。
查德·米尔金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查德·米尔金(ChadA.Mirkin)在国际科技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他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查德·米尔金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了伟大贡献,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对于南京工业大学未来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事业发展,都将带来重要启迪与深远影响。”(有机光电子专家黄维院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