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连阳,男,汉族,1967年12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杂草防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后指导教师,农药学博士点领衔导师,湖南农业大学农药学学科带头人,湖南农业大学农药研究所所长。1988年,柏连阳本科毕业于湖南农学院;1988年至1992年,分配到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1992年至1994年,担任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至1995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任教;1995年至1997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主任助理;2000年,获湖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校办产业处处长;2003年至2003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助理、校办产业处处长兼党总支书记;2003年至2009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2009年至2010年,担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10年至2013年,担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书记;2013年,担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长期致力于杂草科学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柏连阳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67年12月2日
毕业院校:湖南农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
人物经历
1967年12月2日,柏连阳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
1984年至1988年,在湖南农学院学习植物保护,大学本科毕业。
1988年7月至1992年9月,分配到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
1992年9月至1994年10月,担任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
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在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任教。
1995年9月至1997年1月,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主任助理。
1997年9月至2000年12月,在湖南农业大学在职学习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1年6月至2003年1月,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校办产业处处长。
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助理、校办产业处处长兼党总支书记。
2003年12月至2009年4月,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担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担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2013年7月,担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中共二十大代表。
主要成就
柏连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在杂草化学防除的研究方面
柏连阳针对除草剂不合理混用(混配)给作物造成药害,尤其是隐性药害,开展了“芽前水田除草剂混用对水稻安全性的联合作用与机理研究”,提出“芽前水田除草剂混用对水稻安全性联合作用的类型及其评价体系”,并揭示形成机理,同时还开发出一批具解毒效应的组合,该项成果为除草剂混用(混配)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化学农药科学混配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截至2013年4月,柏连阳主持开发混配农药新产品6个:35%丙·苄可湿性粉剂,23%异丙·苄可湿性粉剂,15%乙苄可湿性粉剂,25%毒磷乳油,40%二氯·苄可湿性粉剂和30%毒·灭乳油,均已获得农业部批准登记;对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ctadecyltrimethylammoniumchioride,简称1831)在防治柑桔矢尖蚧、十字花科作物小菜蛾和水稻稻瘟病等多种作物病虫害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稳定可行的防治技术,其制剂已得到国家农业部的农药登记;将氨基甲酸酯类的灭多威与有机磷类的毒死蜱科学配伍,成功开发出35%毒·灭乳油,该产品已在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3、在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方面
柏连阳的“酰胺类水田除草剂的植物性安全剂资源筛选及机理研究”于2002年得到国家自然科技基金的资助,筛选出分别对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具有强解毒效应的3种植物材料,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前胡诱导水稻抗稻瘟病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及结构优化”于2007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对植物源诱抗剂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确定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和理化参数以及分析方法,并形成植物源诱抗剂的精制加工工艺。
4、在麻类病虫害防治方面
2004年开始,柏连阳工作团队与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合作开展“苎麻低位分枝扦插高效繁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主要负责新植苎麻田间杂草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2002-2004年,柏连阳对苎麻大田除草剂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已筛选出适于苎麻大田应用的高效除草剂“盖草能”、“精禾草克”、“丰山盖草灵”和配套应用技术,有效解决了苎麻大田生产中草害问题。2003-2007年,柏连阳在湖南祁阳县进行“南方红壤区冬季亚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负责亚麻田间杂草发生规律与新型除草剂的研发,以及亚麻专用化控防倒剂(杀雄剂)的研发与推广,成果于2005年通过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2007年开始,在湖南省安乡县、新邵县等地,与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和湖南安成沅麻业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亚麻生育后期打顶抑芽防倒技术研究与示范”,负责亚麻抑芽剂筛选和应用技术研究。结合在研项目深入苎麻产区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指导洞庭湖苎麻产区农民科学防治白蚁发生,减少了白蚁发生的危害;指导苎麻产区农民科学用药防治苎麻根腐线虫、苎麻夜蛾、苎麻黄蛱蝶、苎麻天牛、金龟子等重要病虫害。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1年11月,柏连阳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2项第一、1项第二),省科技奖励一等奖4项。
学术论著&发明专利
据2022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柏连阳获发明专利18件,在PNAS等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46篇,出版著作5部。
主持项目
截至2021年11月,柏连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81Q32介导稗草抗五氟磺草胺的转录调控机制》、国家公益性行业计划《杂草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麻类杂草防控岗位科学家项目、省重大科研专项《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机理技术模式优化集成》等。
柏连阳人才培养
团队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柏连领衔的杂草防控团队被评为农业农村部和湖南省优秀创新团队。
讲座报告
2013年4月9日晚,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第二期大学生党员骨干学习班开班,全校共398名研究生、本科生党员骨干参训,柏连阳为培训班上了主题为“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第一课。
2022年5月17日下午,柏连阳做客湖南大学经世致用讲坛,以“水稻绿色生产的几个科技问题分析”为题,为全校师生作专题报告。
柏连阳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1967年12月,柏连阳出生于祁阳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跟着父亲干农活。
年少立志
柏连阳经历过每天放学后下田徒手拔草的疲惫,目睹过因病虫草害暴发导致颗粒无收后全家人的心酸,体会过喷上小小一瓶盖农药就能挽回成片田地收成的喜悦,1984年,年仅16岁的柏连阳就考上了大学。在那个学农不被看好、工商业才是“香饽饽”的年代,他执着地想要当一名“植物医生”。
人物评价
柏连阳为推动杂草学科发展和植保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祁阳市委、祁阳市人民政府评)
柏连阳是杂草防控专家,为促进湖南乃至全国农业发展和粮食丰产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株洲日报评)
柏连阳30余年专注草害防控,为百姓“一桌菜”安全保驾护航,他不惧困难、无畏险阻,只为找到更好的方式防控草害,让农作物健康生长,让农民享受丰收喜悦,让百姓吃上更安心的饭菜。(湖南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