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钟志华

钟志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587 更新时间:2023/12/6 8:03:56

钟志华,男,汉族,1962年7月出生,湖南湘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车辆工程专家,是中国研究车辆工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于1978.09—1982.07在湖南大学机械系学习;1982.09—1984.01;出国预备培训,分别在广州外语学院、北京语言学院学习英语瑞典语;1984.01—1987.02,在瑞典律勒欧大学攻读副博士学位;1987.02—1988.05,在瑞典林雪平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1988.05—1989.12,在瑞典林雪平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6月1日,当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长期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攻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和模块化轻量化汽车技术。

基本资料

名:钟志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2年7月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菱形概念车》

主要成就: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二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信仰:共产主义

:湖南湘阴

人物经历

1978.09—1982.07,湖南大学机械系学习。

1982.09—1984.01,出国预备培训,分别在广州外语学院、北京语言学院学习英语和瑞典语。

1984.01—1987.02,瑞典律勒欧大学攻读副博士学位。

1987.02—1988.05,瑞典林雪平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05—1989.12,瑞典林雪平大学博士后研究。

1989.12—1992.06,瑞典林雪平大学助理教授。

1992.06—1995.10,瑞典林雪平大学副教授(终身职位),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

1995.10—1997.09,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7.09—2004.01,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2004.01—2004.04,湖南大学校长助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2004.04—2005.07,湖南大学副校长、党委委。

2005.07—2010.12,湖南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副主任。

2010年12—2011年02月,重庆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书记,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

2011年02月—2011年04月,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书记,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

2011年04月—2011年12月,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书记,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兼)。

2011年12—2014年10月,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兼)。

2014年10月—2016年09月,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

2016年9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同济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钟志华担任同济大学校长。

2017年06月—2018年06月,同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8年06月—2018年07月,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同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8年07月,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2018年6月1日,在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闭幕式上,钟志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2018年7月25日,免去钟志华的同济大学校长职务。

2022年7月,任中国工程院第八届主席团成员。

2023年1月,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成就

钟志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钟志华多年来一直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方为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和模块化轻量化汽车技术。在国内外主持过多项与上述研究方向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工程软件研发、制造工艺与装备研发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国家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重大研发项目,并提出了多项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发了多项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

科研成果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部级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6项。

年度

奖项

项目

2004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

钟志华学术论著

学术思想

钟志华提出多项具有原创性的汽车碰撞和冲压成型过程计算机仿真理论和方法,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软件,解决了一系列基于cAE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基于碰撞安全性设计准则的菱形汽车设计思想,开发出综合性能优良的新概念汽车和电动汽车平台;提出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分析的系统性理论和方法,使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在缓冲空间利用率上达到毫米级,在缓冲时间利用率上达到毫秒级。

学术贡献

科研项目:钟志华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的“九·五”和“十·五”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福特基金项目、国家机械工业技术发展“九·五”重点项目等十多项省部级以上的重要科研课题和多项企业重要研发项目。

1997年,他开发出具有独立版权的冲压成型仿真软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获准主持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汽车复盖件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开发与应用”,该项目有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1年,钟志华团队研制的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新概念汽车在湖南大学诞生,这是国际上第一辆具有优良碰撞安全性能的类菱形汽车,被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具有重大创新、更是我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新概念汽车。这种汽车在技术上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它既可成为新型家用汽车,又可设计成电动汽车,其设计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他在菱形车研发过程中发明的“模块法轻量化技术也正在传统结构汽车设计制造中应用”,对节能、减排和创新汽车设计制造流程有重要意义。

2002年,钟志华团队的“薄板冲压技术”被专家鉴定认为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对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实现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应有地位这一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这一成果在上海通用、南京跃进、长丰汽车等企业得到大规模应用,并被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选中作为并行化汽车设计制造软件平台。

2008年,钟志华团队研制了一系列包括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主副摇臂六轮月球车移动系统和世界独一无二的四轮菱形布置月球车移动系统。这种全新菱形布置四轮移动系统,基于“四轮三轴”的设计思想,用最少轮数实现了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六轮移动系统具有的三轴性能。该移动系统不仅具有六轮系统的基本行驶性能,并在转向、爬坡、越障方面性能更优越,同时具有结构简练、操纵灵活、高轻量化、低能耗等独特优势。通过月面相似环境等相关试验验证,其性能达到或优于相应的技术指标,为无人驾驶月面巡视勘测器移动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由此成为中国登月工程的候选车型。

专著论文:先后发表论著120篇,出版著作3部,其中被国际权威的EI和SCI收录和他人引用达200多次;多项创新性成果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有关论著在《ComputerMethodsinAppliedMechanicsandEngineering》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被SCI和EI等收录和引用。

专著:汽车碰撞安全技术,2003,机械工业出版社;薄板冲压成型过程的计算机仿真与应用,1998,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FiniteElementProceduresForContact-ImpactProblems,1993,OxfordUniversityPress(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独著

论文:1.Z.H.Zhong,FiniteElementProceduresforContact-ImpactProblems,OxfordUniversityPress,ISBN0-19-856386-3,1993

2.Z.H.Zhong,G.Y.Li.Accurateandefficientshellelementwithimprovedreducedintegrationrules,StructuralEngineeringandmechanics.Vol.8No.6,596-6051999

3.Z.H.Zhong,L.Nilsson(1996),Aunifiedcontactalgorithmsbasedontheterritoryconcept,computerMethodinAppliedMechanicsandEngineering,Vol.130,1-16

4.Z.H.Zhong,J.Mackerle(1994)Contact-ImpactProblems-AReviewwithBibliography,AppliedMechanicsReview,Vol.47,No.2,55-76.

5.Z.H.Zhong,L.Nilsson.Contact-impactalgorithmsonparalleledcomputers,NuclearEngineeringandDesign,Vol,150,253-263,1994

6.Z.H.Zhong,L.Nilsson.Lagrangemultiplierapproachforevaluationoffrictioninexplicitfiniteelementanalysis,CommunicationsinNumericalMethodsinEngineering,Vol.10,249-255,1994

7.Z.H.Zhong,L.Nilsson.Automaticcontactsearchingalgorithmfordynamicfiniteelementanalysis,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sandstructures,Vol.52,No.2,187-197,1994

8.Z.H.Zhong.Abilinearshellelementwiththecross-reducedintegrationtechnique,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methodsinEngineering,Vol.36,611-625,1993

9.Z.H.Zhong,J.Mackerle(1992),StaticcontactproblemsAreview,Engineeringcomputations,Vol.9,3-37

10.Z.H.Zhong,L.Nilsson.Lagrangemultiplierapproachforevaluationoffrictioninexplicitfiniteelementanalysis,CommunicationsinNumericalMethodsinEngineering,Vol.10,249-255,1994

11.Z.H.Zhong,J.Mackerle.Staticcontactproblems,EngineeringComputation,Vol.9,3-37,1992

12.Z.H.Zhong,L.Nilsson.Acontactsearchingalgorithmforgeneral3-Dcontact-impactproblems,ComputersandStructures,Vol.34,No.2,327-335,1990

13.Z.H.Zhong,L.Nilsson(1989),Acontactsearchingalgorithmforgeneralcontactproblems,Computers&Structures,Vol.33,No.1197-209

14.L.Nilsson,Z.H.Zhong(1992),Highperformancealgorithmsforthesolutionofgeneralcontact-impactproblems,NuclearEngineeringandDesign,Vol.138,No.1,65-74

钟志华人才培养

指导硕士生39名,博士生27名(截止2009年)。

钟志华荣誉表彰

全国优秀教师、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发明家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类一等奖、第二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唯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高校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南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长沙市十大杰出青年。

社会任职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学术兼职

《计算力学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委员;"Int.JofVehicleSafety"编委会委员;"Int.JofComputationalMethods"编委会副主编。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SAE会员;国家“十五”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顾问。

人物评价

我们为拥有钟志华这样热爱祖国的洋博士而自豪!(时任湖南大党委副书记黄红武)

钟志华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事业开阔,学科带头能力强,科研水平高,为人坦诚,作风勤勉务实,要求自己严格。(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

钟志华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科研能力突出,长期致力于民族汽车产业的兴发展,精通汽车设计研发和技术攻关,熟悉国际国内汽车市场,对技术前沿和产业发展形势具有独特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时任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杰明)

标签: 钟志华

更多文章

  • 周志成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周志成

    周志成,1963年6月22日出生于北京市,卫星总体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型号总设计师,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博士生导师。周志成于1984年从成都科技大学毕业;1987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1部工作,先

  • 朱广生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广生

    朱广生,1963年1月14日出生于江苏徐州,飞行器设计领域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型号系列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广生于1982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硕士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工作,

  • 朱坤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坤

    朱坤,1966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长沙,飞行器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研究员。朱坤于1984年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1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研究员;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坤主要从事飞行器研究。中文名:朱坤

  • 邹汝平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邹汝平

    邹汝平,男,汉族,1962年9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市,多用途导弹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至1983年,邹汝平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1983年,进入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工作;2005年,博士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2009年,担任中

  • 陈懋章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陈懋章

    陈懋章,男,汉族,1936年2月10日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陈懋章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79~1981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访问学者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湍流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懋章长期从事航空

  • 陈一坚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一坚

    陈一坚,1930年6月21日出生于福建福州,飞机设计师,FBC-1(飞豹)歼击轰炸机总设计师,飞机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1949年陈一坚进入厦门大学航空系,1952年从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1年前往国防

  • 陈予恕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陈予恕

    陈予恕,男,汉族,1931年3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区,中国共产党党员,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陈予恕获得天津大学学士学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至1958年,在天津大学材力教研室工作;1958年至1959年,

  • 丁衡高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丁衡高

    丁衡高,男,汉族,1931年2月3日出生,江苏南京人,惯性技术和精密仪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丁衡高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1961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光学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6

  • 杜善义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杜善义

    杜善义,1938年8月20日出生于辽宁大连,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杜善义于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之后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至1982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19

  • 朵英贤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朵英贤

    朵英贤,男,汉族,1932年3月27日出生,甘肃省永靖县人,自动武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1956年,朵英贤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1956年—1961年,在北京工业学院150教研室任教;1973年—1980年,在兰州油泵油嘴厂技术科工作;1981年—1992年,在208研究所任副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