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津洋,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浙江省嵊州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津洋于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1992年8月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1992年8月开始在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工作任教;1997年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2006年起担任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所长;200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016年起担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津洋在储氢高压容器、深冷压力容器、柔性高压复合管等方面,从理论、技术、标准、检测到产品研发和应用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津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嵊州市
出生日期:1964年11月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4年11月,郑津洋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贵门乡。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本科生。
1987年8月至1992年8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研究生。
1992年8月,开始在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工作任教。
1997年,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
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为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0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计划”第一层次。
2004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起,担任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所长。
200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2012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6年起,担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
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郑津洋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郑津洋在储氢高压容器、深冷压力容器、柔性高压复合管等方面,从理论、技术、标准、检测到产品研发和应用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牵头创建国际氢能协会规范标准专委会、“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持研制三大类系列产品。
郑津洋领衔的浙江大学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创新团队在高压储氢、输氢和氢安全方面取得了多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构建了包括超高压氢环境材料试验装置在内的多套氢安全检测装置。
学术论著
据2021年11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津洋牵头起草国家技术规范2部、国家标准11项;以第一作者出版中英文著作9部(其中专著2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58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篇。
出版时间
名称
出版社
作者
|
1994
新型绕带式压力容器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朱国辉、郑津洋
|
1996
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丁君果(郑津洋参加编写)
|
1997
特殊压力容器
化学工业出版社
郑津洋、陈志平
|
2001
过程设备设计(第一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
|
2003
ASME压力容器设计指南
化学工业出版社
郑津洋、徐平、方晓斌等译
|
2004
长输管道安全:风险辨识、评价、控制
化学工业出版社
郑津洋、马夏康、尹谢平
|
2005
过程设备设计(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
|
2005
欧盟承压设备实用指南
化学工业出版社
郑津洋、孙国有、陈志伟等译
|
2010
过程设备设计(第三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
|
2010
MechanicalStrengthandOptimalDesignofComplexStructure
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
PengfeiLiu、JinyangZheng
|
2012
钢丝缠绕增强塑料复合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郑津洋、李翔、施建峰
|
2015
过程设备设计(第四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郑津洋、桑芝富
|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1年11月浙江大学百家号显示,郑津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3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获奖人员
|
2009年12月28日
聚乙烯管道电熔接头超声检测与缺陷安全评定技术研究
2009年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2011年2月21日
70MPa高压气态储氢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
2011年4月19日
冲拔式车载大直径高压天然气无缝钢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2010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
2012年10月30日
聚烯烃及其复合管道安全检测与评价方法
201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
2014年1月29日
奥氏体不锈钢制深冷容器应变强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2013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
2014年10月10日
GB150.1-2011压力容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等4项标准
2014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第六完成人)
|
2014年11月21日
恶劣工况用高参数钢丝缠绕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道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201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
2015年1月6日
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与维护
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学东,涂善东,郑津洋,范志超,轩福贞,寿比南,陈永东,谷文,王冰,陈志平,韩冰,杨国义,崔军,章小浒,李秀杰
|
2017年
容器应变强化系统及其所生产的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容器
2017中国专利优秀奖(第一完成人)
|
2018年1月1日
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郑津洋,范志超,寿比南,刘玉力,陈永东,周伟明,陈崇刚,惠虎,施才兴,刘农基
|
2021年10月19日
氢气规模化提纯与高压储存装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郑津洋,陈学东,陈健,王冰,花争立,王赓,韩武林,魏春华,姜将,刘孝亮
|
郑津洋人才培养
据2021年11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津洋主编的国家规划核心课程教材已出5版;主讲的核心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成果奖励
据2021年11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津洋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
2016年10月22日
过程设备设计核心课程创新建设与引领发展20年
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
郑津洋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
|
2016年
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2018年
浙江省特级专家
|
2021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22年
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
社会任职
时间
职务
|
2022年9月2日
氢冶金标准联合工作组顾问
|
2016年9月23日
第七届《压力容器》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16年11月11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
2020年9月
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21年9月26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主任委员
|
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氢技术委员会(ISO/TC97)副主席
|
国际氢能协会规范标准专委会(IAHE-CSD)主席
|
兼任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压力容器分委员会副主任
|
联合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工作组UN/ECE/WP.29HFCV-SGS专家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97氢能和ISO/TC58气瓶中国专家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
个人生活
郑津洋的老家在嵊州贵门乡玠溪村,家有兄妹三人,其中一个妹妹在他的影响下,也考入大学。
人物评价
郑津洋长期从事高压容器和管道研究,在储氢高压容器、深冷压力容器、柔性高压复合管等方面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浙江大学新闻办公室评)
郑津洋在长乐中学读书时非常刻苦,当选工程院院士是嵊州的光荣,也是长乐中学、南山中学的光荣。他在读书方面相当突出,在学习条件很艰苦的情况下,郑津洋很喜欢与同学相互探讨、钻研,性格也比较沉稳、坚韧。(长乐中学原校领导邢樟涛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