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森,1957年4月6日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水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德森于1978年考入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年至2000年担任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部水声工程系主任;1998年获得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担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部主任;2002年至2015年担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2010年担任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长期从事海洋信息技术、水下目标新型探测技术、潜艇等水中兵器声隐身技术特别是水下噪声振动测试及其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德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县
出生日期:1957年4月6日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程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水下矢量声场理论与应用》、《矢量水听器原理及应用引论》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籍贯:山东省费县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57年04月06日,杨德森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县,籍贯山东省费县。
1975年07月至1978年03月,在黑龙江省穆棱县穆棱公社大屯村工作。
1978年03月至1982年02月,就读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水声工程系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0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5年09月至1988年04月,就读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水声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4年,赴美SanDiego海军基地振动噪声研究所讲学;6月,担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系副主任。
1995年03月至1998年04月,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6年09月至2000年11月,担任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部水声工程系主任。
1999年01月至1999年07月,前往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HoleOceanographicInstitution)研修。
2000年11月至2002年07月,担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部主任。
2002年07月至2015年04月,担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
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共二十大代表
主要成就
杨德森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杨德森提出并建立水下目标声矢量探测模式与系统,是中国水声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成果,对改善和提高中国声呐装备技术水平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研制成功水下低噪声目标辐射噪声测量系统,开辟了中国水下低噪声目标辐射噪声测量新途径;在水下系统主要噪声源识别和探索新的潜艇声隐身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杨德森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52篇,学术专著两部。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杨德森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14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国家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获得国家发明授权专利15项。
杨德森人才培养
团队建设
杨德森带领的团队被评为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2012年)、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2016年)、黄大年式科技创新团队(2017年)。
指导学生
杨德森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青年科学家奖、龙江学者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等。
杨德森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杨德森是中国国内最先从事矢量水听器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为潜艇声隐身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杨德森在声纳技术和水中兵器声隐身方面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为中国声纳技术的进步开辟了新途径,对于改善和提高中国声纳装备技术水平产生了巨大推进作用,促进了中国水声国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社会和军事效益。(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院评)
杨德森是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知名专家,是水下矢量声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先行者,特别是在水声工程领域,为矢量声呐技术、水下声隐身振动噪声测量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江苏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