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朱伯芳

朱伯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167 更新时间:2024/1/18 21:58:04

朱伯芳,男,汉族,1928年10月17日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水工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951年,朱伯芳毕业于交通大学;1951年—1954年,担任安徽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技术员;1954年—1955年,担任安徽梅山水库工程指挥部工程师;1955年—1957年,担任治淮委员会设计院坝工组长;1957年—1968年,担任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工程师、组长;1969年—1978年,担任水利电力部第十一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大队工程师、课题组长;1978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伯芳主要从事水工结构工程研究方面的工作。

基本资料

名:朱伯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余江县

出生日期:1928年10月17日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28年10月17日,朱伯芳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马岗下朱村的一个书香之家。

1938年9月,就读于余江县第三小学(校址在邓家埠),上五年级。

1939年,就读于余江县第一小学(校址在县城锦江镇),上六年级。

1940年6月,小学毕业,因日军轰炸,失学在家一年。

1941年9月,考入设于铅山县杨村镇的省立九江中学,读初一年级。

1942年6月,初一学期终了,逢日军进犯,流亡于山中避难。9月,开学入校不久,患病休学一年。

1943年9月,转学至县立余江中学,读初二年级,考全班第一名。

1945年7月,初中毕业,在余江中学读高一年级。

1946年8月,参加考试,转学至南昌一中读高二年级。读南昌中学高二、高三年级,一直是班上第一名。

1948年7月,赴上海参加交通大学考试,同时参加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考试。9月,同时被四所大学录取,决定上交通大学,被交通大学录取,入学后,在交通大学土木系考试成绩为第一,英文为全校第一。

1949年8月,由地下党员刘笃敬介绍,加入共青团。9月,升二年级,选为土木系1948级班长。

1950年9月,升入大三年级,辞去班长职务,在专业分组时,任市政工程组组长。9月29日,随同班20名同学赴正在建设的佛子岭工地。参与佛子岭工地办公场所设计和施工实习。12月,响应“抗美援朝”号召,报名参军。

1951年1月,参军体检查出血吸虫病,未被录取,治疗半月。9月,担任安徽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技术员。

1952年—1953年,参加佛子岭混凝土连拱坝设计;7月,随全国性院系调整,交通大学土木系调整至同济大学;参加实习的交通大学71名同学提前毕业,由治淮委员会就地分配工作;9月,领到同济大学毕业证书。

1954年5月—1955年8月,担任安徽梅山水库工程指挥部工程师。

1955年9月—1957年10月,担任治淮委员会设计院坝工组长。

1957年11月—1968年11月,担任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工程师、组长。

1969年—1978年,担任水利电力部第十一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大队工程师、课题组长。

1969年11月,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解散,全家下放三门峡水电库工地,安置在距水电站工地上游的大安村,在混凝土浇筑队劳动锻炼,分配在木工组。

1970年9月,调水电十一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大队科研组,参与三门峡大坝改建工作。

1971年,参与三门峡大坝改建工作。

1978年,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5年7月,出席洛桑第十五届国际大坝会议。

1987年,确定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出席地利的柯茵布赖国际拱坝学术讨论会。

1988年,出席温哥华第三届国际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会议,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1989年9月,出访前苏联全苏水利科学研究院。

1990年5月,出席德黑兰混凝土结构会议,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1991年8月,出席东京第四届国际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会议,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1995年,由潘家铮、钱宁、文伏波院士推荐,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主要成就

朱伯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3年,朱伯芳提出混凝土坝分区标号技术,此项技术迅速在中国推广,并为世界坝工界采用,提出变厚支墩应力弹性力学理论解。

1954年5月,朱伯芳调梅山水库指挥部工程技术科,与薛兆炜合作设计梅山连拱坝,针对梅山水库坝基前大冲沟,提出相应措施。

1955年8月,朱伯芳调治淮委员会设计院,参加中国第一座混凝土拱坝——响洪甸拱坝设计,建议水电部组团赴西欧考察坝工技术,建议进行拱坝结构模型试验。

1956年,在响洪甸坝设计中,朱伯芳第一次进行混凝土温度控制计算分析,施工中,第一次采用冷却水管和较细致的混凝土温度控制。

1958年,朱伯芳赴古田溪水电站建设工地解决温度控制问题。

1959年,朱伯芳赴新安江、刘家峡、桓仁等工地解决温度控制问题。

1961年,朱伯芳解决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温度控制问题,解决恒仁水电站裂缝问题。

1962年,《蠕变引起的拱坝应力重新分布》发表,朱伯芳继续研究和总结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理论。《蠕变引起的非均质结构应力分布》发表,关于徐变对非均质结构的就力与位移研究有了开拓性突破,继续研究和总结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理论。

1963年,朱伯芳带领结构材料所第四组成员同生、丁宝瑛、郭之章等人,着手编写《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一书,发表《对宽缝重力坝的重新评价》等一批论文。

1964年,朱伯芳发表《重力坝与混凝土浇筑块的温度应力》《在混合边界条件下非均质黏弹性体的应力与位移》等一批论文。

1965年,朱伯芳参加东北参窝水库腹拱坝方案审定。

1972年,朱伯芳着手有限单元法在工程中的应用,与宋敬廷合作,到1976年,编制出中国第一个不稳定温度场有限元程序,第一个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有限元程序等5个有限元程序,运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解决三门峡大坝底孔打开的应力计算,运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解决双牌水电工程提供大量计算成果。

1973年,朱伯芳运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为复工的乌江渡工程提供计算成果,运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为葛洲坝水电站提供计算成果。

1974年,朱伯芳为天津海港码头船坞混凝土开裂等工程提供计算成果。

1977年,朱伯芳探讨混凝土温度场及徐变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基础梁温度应力、基础梁温度应力等。

1978年7月,朱伯芳开辟拱坝优化新领域,着手编制拱坝优化有限元程序。

1979年,朱伯芳与宋敬廷合作,编制完成拱坝计算一维有限元程序。

1983年,朱伯芳建立拱坝优化数学模型。

1984年,朱伯芳对浙江省瑞垟拱坝设计进行优化,拱坝优化理论第一次运用于生产实践,对全国20多座已建、在建拱坝工程进行优化。

1987年,朱伯芳承担拉西瓦拱坝工程设计优化工作。

1988年,朱伯芳承担普定、龙滩等拱坝工程的优化设计工作。

1992年1月,朱伯芳在《计算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杂志第1期发表《工程反分析》一文,综述工程反分析的概念和解法,开创工程反分析新领域。

1994年,朱伯芳提出“多层混凝土仿真应力分析的并层算法”,混凝土坝仿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1年,朱伯芳对江口拱坝进行优化和仿真计算,处理沙老河拱坝裂缝问题。

2002年2月,朱伯芳参加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问题专题会议,就三峡工程二期工程出现裂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三江河拱坝进行优化和仿真算,解决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的温度控制问题。

2003年,朱伯芳对周公宅拱坝进行仿真计算。

2009年,朱伯芳发表《大坝数字监控的作用和设想》,开辟混凝土坝数值监控新领域,对陈村水电站安全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对丰满水电站安全问题进行仿真分析。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10月,朱伯芳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46篇,出版图书10本。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2年

《拱坝设计与研究》

朱伯芳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年

《混凝土坝理论与技术新进展》

朱伯芳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年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

朱伯芳

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7年

《朱伯芳院士文选》

朱伯芳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88年

《水工结构与固体力学论文集》

朱伯芳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年

《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

朱伯芳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4年

《结构优化设计原理与应用》

朱伯芳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79年

《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

朱伯芳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学术交流

1992年12月,朱伯芳应邀至伊朗MahabGhodss设计公司,做“在静力与动力作用下拱坝体形优化”学术报告。

1994年9月,朱伯芳应邀赴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土木系讲学,做“拱坝体形优化”“工程反分析”学术报告。

2010年11月11日上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举办“院士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邀请朱伯芳主讲,论述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最新观点。

科研获奖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朱伯芳先后有8项成果获水利部和电力部科技进步奖,均排名第一。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4年

拱坝应力控制标准研究

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1年

混凝土高级仿真分析及温度应力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8年

拱坝优化方法、程序与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2年

水工混凝土温度应力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朱伯芳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朱伯芳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做好水利科研工作:一是要勤于工作。分配给你的工作,就是任务,就是社会的需要。首先要把工作做好,就个人成长来讲,工作做得越多,经验就越丰富,水平就越高;二是勤于学习。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仅用学校所学知识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定要不断学习,学透跟工作有关的基本理论,只有这样,在分析问题时,才能看得深,看得透,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三是勤于思考。要积极从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为水利工程发展提供支持。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0月,朱伯芳创立了混凝土坝温度应力、拱坝优化、混凝土坝仿真和混凝土坝数值监控等四个新学科。

朱伯芳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1953年

治淮功臣

1954年

安徽省优秀团员

1956年

安徽省先进工作者

1984年

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人事部授予)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

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社会任职

朱伯芳担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03-2003.03),国际土木与结构工程计算机应用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学会理事长,水利部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1928年10月17日,朱伯芳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马岗下朱村的一个书香之家,其祖父朱际春老先生系前清秀才,一生以教书为业;其父朱祖明先生,毕业于北平大学电机系,一生从事技术和教学工作。

珍惜时间

“我是利用别人逛街的时间来看书的”,朱伯芳院士一直有一个多年来的“保留节目”,每逢陪妻子逛街,他总要带上一个“小马扎”。“我这人本来就不大喜欢逛商场,总觉得把时间这样消磨掉怪可惜的。”朱院士笑着说,“当然妻子有令,有时也不好违抗,于是只好出此下策:她进得店去,我便在门口守候,并趁机看上几页书。”

人物评价

朱伯芳为中国白手起家掌握现代高坝设计技术做出了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朱伯芳院士是中国著名的水工结构和固体力学专家,公认的中国混凝土坝温度应力、拱坝优化设计及混凝土坝仿真模拟的创造者和奠基人,在中国国内外坝工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学识渊博,研究领域广泛深入,对高坝设计和筑坝技术方面尤为突出,造诣深厚,是中国高拱坝领域的权威学者,公认的一代宗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评)

朱伯芳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早在中学时代,就博学多识、才思敏捷。他不但治学严谨,为人也耿直,实事求是,他勤奋学习,重视实践,善于思考,几十年来不断开拓新领域,不断创新,成为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界重要学术带头人之一。(江西省余江县文化局周道一、童翊汉评)

朱伯芳虽已八十高龄,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精神矍铄,辛勤耕耘,诲人不倦,桃李满庭,为人楷模,同侪崇敬,他通过刻苦、坚韧、勤奋的学习,取得了过硬的基本功,可谓根深本固,根深而叶茂,本固而枝荣,因而在科研工作中,他可以作到应用自如,触类旁通,达到枝叶茂盛,硕果累累,他学习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坚持这一具有深刻方向性的学风,他反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高瞻远瞩,思想敏锐。他勤于探索,乐于求异,敢于创新,勇于攀登。(朱伯芳院士八十寿诞时张泽祯的庆贺词)

朱伯芳不仅在工作和学习上比他人勤奋,在思考问题方面,他也是胜人一筹,他是一位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科学家,将水工混凝土结构的理论和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为中国水利工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中国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技创新与品牌》评)

标签: 朱伯芳

更多文章

  • 蔡美峰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蔡美峰

    蔡美峰,男,1943年5月18日出生,江苏省如东县人,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美峰于196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68年任国防科委第710研究所专业组长;1981年获北京钢铁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矿

  • 程杰成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程杰成

    程杰成,男,汉族,1962年9月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五常市,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主任,中石油三次采油先导试验基地主任。1983年,程杰成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化学系;1983年开始,在大庆油田工作,担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

  • 邓运华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邓运华

    邓运华,男,汉族,1963年2月20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石油地质学家,海洋石油勘探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研究总院副院长。1985年,邓运华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1988年,获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2年,担任渤海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多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多吉

    多吉,藏族,1952年12月出生于西藏加查,地质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多吉于1972年7月参加工作,担任西藏自治区加查县电影队放映员;1978年从成都地质学院毕业,之后进入西藏自治区地矿厅地热地质大队工作,历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

  • 樊明武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樊明武

    樊明武,1943年7月8日出生于湖北沙市,回旋加速器专家、磁铁理论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樊明武于1965年从华中工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事回旋加速器研究,先后担任所长、副院长、院长;1986年至1988年在美国Texas加

  • 范维澄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维澄

    范维澄,1943年1月28日出生于贵州省福泉市,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名誉院长。1965年范维澄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副

  • 葛世荣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葛世荣

    葛世荣,1963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7月,葛世荣在黑龙江矿业学院煤矿机械化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在中国矿业学院

  • 顾大钊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顾大钊

    顾大钊,1958年5月1日出生于江苏滨海,矿山工程与水文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常务副主任,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顾大钊于1982年从山东矿业学院矿井建设专业本科毕业,并考取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博士毕业后留在

  • 郭剑波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郭剑波

    郭剑波,1960年3月6日出生于湖北武汉,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注册咨询师,院长、党组副书记。1982年郭剑波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84年获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之后留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室主任、副所长、科技部主

  • 郭旭升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郭旭升

    郭旭升,1965年4月5日出生于山东聊城,石油天然气地质和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郭旭升于1981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