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阳,女,1952年1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山东威海人,肿瘤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红阳于1973年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留校担任第二军医大学二院消化科医师;1984年获得第二军医大学消化免疫学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留学德国;1992年获得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创办了中德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并担任上海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还担任第二军医大学主任;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任;2011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0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王红阳长期从事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的信号网络调控、肝癌新分子标志物鉴定及应用等有重要建树。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红阳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徐州市
出生日期:1952年01月31日
毕业院校:德国乌尔姆大学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女
籍贯:山东威海
人物经历
1952年1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成长于南京一个干部家庭。小学时进了业余体校练体操。
1970年,入伍后作为一名卫生员被调去参加中央医疗队,到宁夏最偏远、最贫困的农村搞妇女病普查。
1972年,春节期间王红阳从部队驻地回到南京看望父母,因父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决定当医生。
1973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大学本科。
1977年6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第二军医大学二院消化科医师。
1981年9月,考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消化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4年,从第二军医大学消化免疫学专业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6月,担任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消化科讲师。
1989年,经裘法祖和吴孟超推荐,王红阳留学德国。
1992年,从德国乌尔姆大学临床生物化学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进入德国科学院马普生化研究所,在国际肿瘤研究大师和信号转导研究的先驱乌尔里希教授指导下,开始生物信号转导研究。
1997年,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和邀请,带着导师赠送的整整一集装箱的科研仪器和30万马克科研基金回到上海,来到吴孟超院士创建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创办了中德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并担任上海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还担任第二军医大学主任。
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之后还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资助。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任。
2011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2018年,王红阳院士工作站项目正式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启动。
主要成就
王红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红阳主持研发的Glypican-3肝癌检测诊断试剂盒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是中国第一个以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研发获批的试剂盒)。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红阳先后在国际有影响的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学术交流
根据2021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红阳先后多次主持或担任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主席。
承担项目
根据2021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红阳先后主持国家及上海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十余项。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9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红阳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9项;申报发明专利28项,已获授权12项(国际专利2项)。
王红阳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王红阳认为,她的的研究经历便得益于相互交叉的教育背景,而工作中,与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之间交流合作,也促成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任何人在某一个领域的涉猎,都不会是浪费时间。”王红阳建议,年轻人应该多思考、多学习,才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开卷有益。
指导学生
截至2008年3月,王红阳共培养了29名硕士、12名博士和6名博士后,选派了4名学生去中国国外实验室短期培训,以基础、临床交叉结合的崭新模式教书育人。
王红阳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王红阳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新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在肿瘤信号转导、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科学时报》评)
王红阳刻苦攻关,在肝癌基因研究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解放军报》评)
从部队卫生员,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临床研究医师,到破译癌症奥秘的科学家;从基础学科首席研究者,到认真严谨的博士生导师;从实验室里的科研高手,到生活中美丽大方的知识女性,王红阳无疑是科学界的“立体学者”。(上海市欧美同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