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戴维多维奇(LuizDavidovich),1946年6月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光学理论学家,巴西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巴西科学院院长。路易斯·戴维多维奇于1976年获得罗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1976年—1977年任苏黎世理工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1977年—1994年任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PUC-Rio)教授;1994年起任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巴西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5月起任巴西科学院院长;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路易斯·戴维多维奇主要从事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领域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路易斯·戴维多维奇
外文名:LuizDavidovich
国籍:巴西
出生地:巴西里约热内卢
出生日期:1946年6月
毕业院校:罗彻斯特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巴西科学院院士
200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46年6月,路易斯·戴维多维奇(LuizDavidovich)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
1976年,获得罗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
1976年—1977年,任苏黎世理工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1977年—1994年,任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PUC-Rio)教授。
1989年7月,任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量子光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1年4月,任萨克雷原子能中心访问学者。
1996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4年起,任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
1995年,当选为巴西科学院院士。
1999年7月,任英国剑桥大学牛顿数学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1年1月,任巴黎第六大学访问学者。
200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月,任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访问学者。
2008年7月,任德国弗莱堡大学访问学者。
2009年7月,任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ICFO)访问学者。
2016年5月起,任巴西科学院院长。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路易斯·戴维多维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路易斯·戴维多维奇带领他在欧洲和巴西的团队,在腔量子电动力学、量子退相干、量子纠缠、激光理论和量子计量学等领域做出贡献。他具体分析了环境在量子相干和量子纠缠动力学中的作用,并为量子计量学的理论发展和实验验证做出切实的工作。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路易斯·戴维多维奇已发表学术论文(著作)200余篇(部),引用次数逾万次。
学术交流
路易斯·戴维多维奇人才培养
讲学讲座
培养成果
路易斯·戴维多维奇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路易斯·戴维多维奇在量子计量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评)
“路易斯·戴维多维奇在退相干、纠缠动力学、激光理论和量子计量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Davidovich’smajorcontributionsareintheareasofdecoherence,dynamicsofentanglement,lasertheory,andquantummetrology)。”(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