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幼平

李幼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8 更新时间:2024/1/17 17:24:26

幼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5月1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武器电子学专家,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1957年7月,李幼平本科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无线电系;1957年9月至1959年9月,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研修;1959年1月至1964年10月,先后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助教,讲师;1964年10月至2011年,先后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科技委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任东南大学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主任。李幼平院士长期从事核武器电子系统技术研究。

基本资料

名:李幼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泉州市

出生日期:1935年5月1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南京工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当选)

个人经历

1935年5月1日,李幼平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

1953年9月至1957年7月,李幼平本科就读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无线电系。

1957年9月至1959年9月,李幼平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研修。

1959年1月至1964年10月,李幼平先后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助教,讲师。

1964年10月至2011年,李幼平先后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科技委主任。(其间于1999年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李幼平任东南大学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幼平院士长期从事核武器电子系统技术研究,在无线电遥测、遥控引爆控制系统的研究中建树颇丰;主要围绕网络融合与网络信息服务,研究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从控制互联网冗流量、加强信息内容监管、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等角度,提出了“双结构互联网”、“存文化于民间”、“用内容管理网络”等富有建设性的设想,为解决互联网带宽瓶颈、内容安全等问题找到了重要的突破口。

李幼平作为主要设计者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解决了空中遥测中子难题,能在不进行核爆炸试验的条件下,使飞行中的物理装置得以顺利定型,此后,中国的多种核武器就是靠这种方法得以顺利定型;提出了模式识别的弹道集合方法,形成了惯性变延时引信方案,现已正式被新一代引信所采用;20世纪80年代,李幼平提出一种利用碰撞频率自然增长的科学设想,并建议“慢记快发,边记边发”的工程方案。方案付诸实施后,飞行定型的重要数据,再没有因等离子体黑障而丢失;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代再入遥测系统,并提出了新一代遥测系统设计思想。与同事们应用“记忆重发”手段克服等离子体“黑障”问题;发明了引测合用弹上设备和测试技术,设计了试验场区的遥测遥控系统等。李幼平在主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工作期间,组织研究核禁试前后的核武器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对中国核武器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8年6月,李幼平曾先后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国家发明二等奖,中国国家科技重大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中国全国科学大会奖,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多项。

论文著作

据2018年11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李幼平发表了《“信息阳光”——无冲突共享结构》、《并行广播技术与应用前景》、《非对称跨网集成》等23篇期刊论文。

2018年1月,李幼平带领东南大学未来网络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原创性内容元数据国家标准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统一内容标签格式规范》(GB/T35304-2017)。

人才培养

截至2018年6月,李幼平先后指导硕士11名、博士4名。

荣誉表彰

1988年,李幼平被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9年,李幼平获香港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

1999年,李幼平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单位名称

职务

总装备部科技委

兼职委员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委会

副主任

人物评价

李幼平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并能团结同志,默默奉献。(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评)

标签: 李幼平

更多文章

  • 林永年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林永年

    林永年,1932年02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51研究所研究员。林永年于1953年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1960年从苏联莫斯科大学毕业,同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国防科研单位工作;1992年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作模范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凌永顺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凌永顺

    凌永顺,1937年4月2日出生于安徽滁州,电子对抗技术专家,全军英模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凌永顺于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197

  • 刘尚合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尚合

    刘尚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7年4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男,汉族,静电与电磁防护、电磁环境效应专家,中共党员,我国静电安全工程学的奠基者和装备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开拓者。现任石家庄铁道大学一级教授、电磁环境效应研究所首席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留

  • 陆建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陆建勋

    陆建勋,男,汉族,1929年9月11日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通信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舰船研究院研究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顾问。1947年—1951年,陆建勋在清华大学学习;1950年—1954年,担任海军司令部通信处机务组长;1954年—1958年,先后担任海军司令部701厂技术股

  • 马远良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远良

    马远良,男,汉族,1938年7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市,水声工程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声学与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马远良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在原哈军工水声专业插班学习;1961年—198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先后担任航空声纳研究室副主任、水声工

  • 毛二可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毛二可

    毛二可,男,汉族,1934年1月26日出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毛二可在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雷达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56年—1961年,担任北京工业学院雷达实验室主任;1

  • 倪光南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倪光南

    倪光南,1939年8月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倪光南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64年作为外部设备插件组长参与的119机研制项目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1968年参与717机显示器研制;1981年至1983

  • 潘君骅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潘君骅

    潘君骅,男,汉族,1930年10月14日出生于上海吴淞,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用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潘君骅在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52年—1980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工作;1960年,在

  • 沈昌祥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沈昌祥

    沈昌祥,男,1940年8月22日出生,浙江宁波奉化人,信息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副所长,是中国密码科技、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顶级专家,可信计算技术开拓者和奠基人。沈昌祥于196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力系,毕业后到总参某研究所工作;1980年7月到海军计算技

  • 苏君红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君红

    苏君红,男,汉族,1937年4月9日出生,上海市人,红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昆明物理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热成像工程总设计师。1963年,苏君红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63年—1983年,在兵器工业第211研究所工作;1983年—1991年,担任兵器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