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金怡濂

金怡濂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0 更新时间:2023/12/5 8:09:46

金怡濂(1929年9月5日-),天津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神威”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有“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美誉。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56—1958年在原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2003年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唯一获奖者,荣获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5月国际永久编号“100434”这颗小行星以金怡濂的名字命名。金怡濂作为运控部分负责人之一,参加了中国第一台通用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此后长期致力于电子计算机体系结构、高速信号传输技术、计算机组装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多种当时居国内领先地位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在此期间,他提出具体设计方案,作出很多关键性决策,解决了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技术难题,对中国计算机事业尤其是并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贡献卓著。

基本资料

名:金怡濂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29年9月5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29年(民国十八年)9月5日,金怡濂出生于天津。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金怡濂进入天津耀华小学。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毕业于耀华中学。同年秋,金怡濂考取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和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是同届同班同学。一年级时住8人一间的大宿舍,晚上没法自习,每天晚饭后就早早去图书馆,或者是在晚上可以不熄灯的大餐厅占个位子,自习到寒宵夜重时。

1951年,刚毕业的金怡濂和系里其他5名同学被分配到部队。

1956年,周总理亲自领导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12年远景规划》,其中,“计算技术”成为重点发展的学科,根据远景规划,中国政府迅速选派了一个有20人组成的进修队赴苏联学习计算机。27岁的金怡濂非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

1956-958年,在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

1958年,回国后的金怡濂参加了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04机的研制。此后金怡濂没有离开过计算机研制领域,迄今已逾50载。即使单位从北京迁到大西南的山沟里,且这一去就是整整20年。

1963年,随着全国性的“三线”建设热潮,金怡濂所在的研究所秘密迁往大西南。在这个相对封闭的恬静山谷,金怡濂和同事们的主要精力是满足大型计算机的迫切需求,同时腾出一定力量,着手第二代机型:大型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

1992年,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金怡濂出任主任。金怡濂把目标瞄千亿次。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4-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

2001年,金怡濂领导设计的“神威II”巨型计算机运行速度达到13.1万亿次,无论从峰值速度,还是持续速度,均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性能最高的计算机。

2003年2月28日,第三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金怡濂院士是本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江泽民主席向金怡濂颁发了获奖证书和500万元的奖金。

主要成就

金怡濂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金怡濂作为技术骨干、运控部分技术负责人,相继参加了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和多种通用机、专用机的研制。20世纪70年代初,金怡濂敏锐地认识到双机并行在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性上比单机将有较大提高,提出了双机并行计算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70年代后期,金怡濂与其他科学家一起,主持完成了多机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取得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他运用Markov链随机过程方法,分析主存供数矛盾,提出了混合互连网络方案,解决了多机系统中互逢拓扑结构的难题;运用叠堆原理,分析、解决了小信号高速传输问题;提出系统重新组合,运行、维护两个系统并行互不干扰的思路,提高了机器的可用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微处理机芯片迅速发展,金怡濂预见到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将成为国际巨型机发展的主流,提出了基于通用CPU芯片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设计思想、实现方案和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混合网络结构,解决了240个处理机互连的难题,从而研制出运算速度达到当时国内领先水平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实现了中国巨型计算机向大规模并行处理方向的发展,中国巨型计算机研制进入与国际同步发展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他撰写了“《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的发展和我们的对策》”等专论,倡议抓住机遇,发展大规模并行计算机,使中国赶上世界巨型机技术先进水平。

科研成果奖励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二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2003年,荣获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学术论著

序号

人员

作品

刊物

时间

1

金怡濂,黄永勤,陈左宁

高性能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科学》

2001,3

2

陈左宁,金怡濂

基于多虚空间多重映射技术的并行操作系统

《软件学报》

2001,12

3

金怡濂

资源共享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83,4

4

金怡濂

对年轻人才要善于引导委以重任

《中国人才》

2013,1

5

金怡濂

高速信号传送中的容性负载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83,5

6

金怡濂,陈玉霜

多处理机系统互连网络性能研究

全国计算机体系结构会议,

1986

金怡濂人才培养

金怡濂通过科研实践以及带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上百名优秀科技人才,有的已成为工程院院士,有30余名科技干部走上了科研领导岗位。

金怡濂荣誉表彰

2012年,获得2012CCF终身成就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任职

2001年,金怡濂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

1994年-2000年,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同时还担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

人物评价

五十多年来,金怡濂和他的研究集体在发展民族计算机事业的道路上取得很多重大的创新成果。他是一个具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求实作风的科学家。(中国侨网评)金怡濂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主持完成了中国多台大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系统和创造性地提出了巨型机体系结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特别是巨型计算机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评)

我国计算机事业创始人金怡濂院士是后辈眼中的“老工人”,在印制电路板这项“极限”工艺中,他和工作人员一起用砂纸磨模具,用卡尺量尺寸,加班到深夜两三点,为的是追求“零缺陷”。

标签: 金怡濂

更多文章

  • 李伯虎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伯虎

    李伯虎,1938年11月27日出生于上海市,系统仿真及制造业信息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李伯虎于1961年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工作;1980年至1982年前往美国密执安大学做

  • 李德仁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德仁

    李德仁,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泰县,籍贯江苏镇江,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李德仁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获

  • 李乐民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乐民

    李乐民,男,汉族,1932年5月28日出生,原籍浙江省吴兴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52年7月,李乐民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并留校任教;1956年6月,经国家院系调整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教;1956年9月至199

  • 李幼平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幼平

    李幼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5月1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武器电子学专家,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1957年7月,李幼平本科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无线电系;1957年9月至1959年9月,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研修;1959年1月至1964年10月,先后任成都

  • 林永年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林永年

    林永年,1932年02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51研究所研究员。林永年于1953年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1960年从苏联莫斯科大学毕业,同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国防科研单位工作;1992年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作模范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凌永顺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凌永顺

    凌永顺,1937年4月2日出生于安徽滁州,电子对抗技术专家,全军英模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凌永顺于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197

  • 刘尚合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尚合

    刘尚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7年4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男,汉族,静电与电磁防护、电磁环境效应专家,中共党员,我国静电安全工程学的奠基者和装备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开拓者。现任石家庄铁道大学一级教授、电磁环境效应研究所首席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留

  • 陆建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陆建勋

    陆建勋,男,汉族,1929年9月11日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通信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舰船研究院研究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顾问。1947年—1951年,陆建勋在清华大学学习;1950年—1954年,担任海军司令部通信处机务组长;1954年—1958年,先后担任海军司令部701厂技术股

  • 马远良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远良

    马远良,男,汉族,1938年7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市,水声工程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声学与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马远良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在原哈军工水声专业插班学习;1961年—198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先后担任航空声纳研究室副主任、水声工

  • 毛二可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毛二可

    毛二可,男,汉族,1934年1月26日出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毛二可在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雷达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56年—1961年,担任北京工业学院雷达实验室主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