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伯虎

李伯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4 更新时间:2024/1/18 0:46:21

伯虎,1938年11月27日出生于上海市,系统仿真及制造业信息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李伯虎于1961年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工作;1980年至1982年前往美国密执安大学做访问学者;1986年至1993年担任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204所所长、北京仿真中心主任;1993年担任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科技委副主任、务副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至2010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2012年获得国际建模仿真学会终身成就奖。李伯虎长期从事仿真计算机系统、系统寻优、数字仿真软件、分布仿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总体技术、并行工程与虚拟制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名:李伯虎

外文名:Bo-HuL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8年11月27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智慧制造云》、《云计算导论》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提出“云制造”概念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38年11月27日,李伯虎出生于上海市。

1955年考入交通大学,1958年被学校选送到清华大学深造。

1957年—196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1年—1987年,担任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研究员。

1980年—1982年,前往美国密执安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6年—1993年,担任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204所所长、北京仿真中心主任。

1993年,担任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科技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2010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2009年,李伯虎与霖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云制造”的概念。

2010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荣誉院长。

2012年3月25日,获得国际建模仿真学会(SCS)终身成就奖,入选名人堂,是第一位亚洲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伯虎在系统仿真领域,提出大型模拟机整机精度与稳定性设计新方法。领导研制成混合计算机上参数、曲线、统计寻优器。主持研制成中国国内首例大型连续系统仿真语言及首例复杂系统仿真语言。合作提出间断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仿真及基于连分式仿真等新算法。提出并发仿真工程、仿真网格、云仿真、虚拟样机工程、高性能仿真计算机等理念、技术体系、总体方案并领导实施。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合作提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理念、技术体系。提出复杂产品集成制造系统、制造网格、云制造等理念、技术体系、总体方案并领导实施。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3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李伯虎先后发表论文300篇、著作14本、译著4本。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3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李伯虎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李伯虎认为:科研工作能取得成果的三要素:一是选准科研方,它是科研成功的前提,具体地讲,所选准的科研方向要符合国家需要,要有技术发展前景;二是争取立好科研项目,它是使科研方向目标逐步实现的具体保证措施;三是认真做好项目,它需要严格要求、勤奋努力、不断学习、坚持不懈。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8年11月—2018年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

2020年9月

重庆大数据产业研究院顾问

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第五届专家组组长

亚洲仿真学会联盟首任理事长

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及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东华大学兼职特聘教授

《系统仿真学报》编委主任

国际杂志“IJMSSC”主编

欧洲仿真学会学刊《仿真实践与理论》外籍编委

人物评价

李伯虎在过去30多年来在仿真技术领域的研究以及推动仿真学科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世界性的、杰出的贡献。(国际建模仿真学会评)

李伯虎是中国计算机仿真技术和制造业信息化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计算机学会评)

您(李伯虎)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中国系统仿真及制造业信息化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您十分关心和支持工程院的工作,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您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祝贺李伯虎院士八十寿辰贺信)

标签: 李伯虎

更多文章

  • 李德仁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德仁

    李德仁,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泰县,籍贯江苏镇江,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李德仁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获

  • 李乐民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乐民

    李乐民,男,汉族,1932年5月28日出生,原籍浙江省吴兴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52年7月,李乐民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并留校任教;1956年6月,经国家院系调整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教;1956年9月至199

  • 李幼平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幼平

    李幼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5月1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武器电子学专家,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1957年7月,李幼平本科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无线电系;1957年9月至1959年9月,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研修;1959年1月至1964年10月,先后任成都

  • 林永年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林永年

    林永年,1932年02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51研究所研究员。林永年于1953年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1960年从苏联莫斯科大学毕业,同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国防科研单位工作;1992年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作模范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凌永顺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凌永顺

    凌永顺,1937年4月2日出生于安徽滁州,电子对抗技术专家,全军英模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凌永顺于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197

  • 刘尚合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尚合

    刘尚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7年4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男,汉族,静电与电磁防护、电磁环境效应专家,中共党员,我国静电安全工程学的奠基者和装备电磁环境效应研究的开拓者。现任石家庄铁道大学一级教授、电磁环境效应研究所首席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留

  • 陆建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陆建勋

    陆建勋,男,汉族,1929年9月11日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通信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舰船研究院研究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顾问。1947年—1951年,陆建勋在清华大学学习;1950年—1954年,担任海军司令部通信处机务组长;1954年—1958年,先后担任海军司令部701厂技术股

  • 马远良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远良

    马远良,男,汉族,1938年7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市,水声工程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声学与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马远良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在原哈军工水声专业插班学习;1961年—198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先后担任航空声纳研究室副主任、水声工

  • 毛二可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毛二可

    毛二可,男,汉族,1934年1月26日出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雷达、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毛二可在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雷达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56年—1961年,担任北京工业学院雷达实验室主任;1

  • 倪光南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倪光南

    倪光南,1939年8月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倪光南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64年作为外部设备插件组长参与的119机研制项目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1968年参与717机显示器研制;1981年至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