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汪旭光

汪旭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11 更新时间:2024/1/16 15:26:03

旭光,男,汉族,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安徽省枞阳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炸药与爆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1963年,汪旭光毕业于安徽大学;1963年—1971年,在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所担任组长;1971年—2002年,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先后担任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副院长;1985年,先后任矿山化工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1年,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992年,当选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1993年,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2007年,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担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07年,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汪旭光长期致力于现代工业炸药与工程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基本资料

名:汪旭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安庆市

出生日期:1939年12月31日

毕业院校:安徽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

:安徽省枞阳县

人物经历

1939年12月31日,汪旭光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安徽省枞阳县人。

1953年,进入浮山中学学习。

1959年9月—1963年7月,在安徽大学化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冶金工业部情报标准研究所工作。

1963年9月—1971年1月,在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所担任组长,负责浆状炸药、乳化炸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工作。

1971年7月—2002年10月,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先后担任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副院长。

1985年,先后任矿山化工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1年,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2年,当选为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

1993年,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副院长。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10月—2007年3月,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担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7年3月,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工作。

主要成就

汪旭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70年代,汪旭光率先在中国国内研制成功高威力田菁10号浆状炸药EL系列乳化炸药,开发出10个系列、38种乳化炸药以及配套工艺及设备,首次实现中国工业炸药技术中国国外转让,先后在中国国内外获得大量推广应用,形成了中国BGRIMM品牌;1999年,主持研发成功中小直径乳化炸药现场混装车,已在中国国内外推广应用200多台套,为工业炸药装填爆破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1971年,汪旭光和同事们倾心于当时国家急需的浆状炸药的探秘,花了很大的精力对中国盐碱滩头盛产的草本植物田菁进行了系统的观测与研究,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田菁胶(SesbaniaGum)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半乳甘露聚糖植物胶,研究提出了以田菁胶代替进口的瓜尔胶(GuarGum)作浆状炸药胶凝剂的分散与交链技术,成功地研制出爆轰感度高、爆炸威力大、成本低的田菁10号浆状炸药,开创了中国浆状炸药的新局面。

1978年,经过反复的研究、分析、比较、讨论,汪旭光和同事们一致认定采用表面活性剂和乳化技术能够改变状炸药的内部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能,不过,这一推论是否就是打开乳化炸药神奇大门的锁匙,尚需进行实践的检验,科学的实验必须依赖必要的试验用品和手段,然而,当时研制组设备仪器比较简陋,困难确实不少,为了选择理想的配方,汪旭光和同事们寻访了中国国内几十个有关的单位,找来了几百种乳化材料反复试验对比。没有先进的乳化设备,硬是凭着双手将一个个试样搅拌试制出来,乳化炸药一共试放了1000多炮,失败了1000多次。

1980年12月,中国自行研制设计的第一条年产1500吨乳化炸药生产线终于在河北龙烟铁矿建成投产,汪旭光一方面对试验过程中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经验及时进行了研究总结,运用薄膜稀释技术对乳化炸药基质粒子的分散状态与油膜厚度进行了深入的观测与研究,建立了乳化炸药内部粒子多面体堆积的结构模型和稳定性理论,从而揭示了氧化剂与可燃剂微细紧密的液液接触使其具有优良抗水与爆轰性能的本质,提出了提高稳定性的途径。还研究观测了该类炸药的爆轰特点、影响因素及合理使用技术,另一方面,为了研究出适合各种特定条件的乳化炸药,汪旭光和同事们走出实验室,对各种特殊要求的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先后成功地研制出适合各种不同爆破作业的八个系列34种安全、高效、低成本乳化炸药及相应工艺、设备和专用原材料,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矿冶研究总院(BGRIMM)乳化炸药技术。

科技获奖

截至2013年10月,汪旭光先后获国际金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优秀设计铜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第三届中国工程科技奖,省部级奖励30项。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8年

国家安全生产科技一等奖

1999年

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综合采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1年

BCRIMM乳化炸药及其混装机械化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1年

乳化炸药工厂设计

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

1986年

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

1982年

EL系列乳化炸药的研究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80年

田菁胶的研究与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78年

田菁10号浆状炸药

全国科学大会奖

学术论著

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汪旭光出版专著14部,发表论文50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6年5月

《英汉爆破技术词典》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年

《中国典型爆破工程与技术》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年

《21世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1年8月

《爆炸合成新材料与高效安全爆破关键科学和工程技术》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年12月

《汪旭光院士论文选集》

汪旭光

科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工程爆破新进展2》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年

《拆除爆破理论与工程实例》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年

《NewDevelopmentonEngineerBlasting》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年

《工程爆破名词术语》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4年

《爆破安全规程实施手册》

汪旭光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年

《RockFragmentationbyBlasting》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5年

《EmulsionExplosives》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6年

《乳化炸药》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5年

《浆状炸药理论与实践》

汪旭光

冶金工业出版社

汪旭光人才培养

专著获奖

汪旭光的《乳化炸药》是中国国内外第一本全面阐述乳化炸药技术的专著,英文版畅销130多个国家,分别于1988年和199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国家图书提名奖。

教育理念

汪旭光认为,第一,大学生首先要立志干一番事业,成就事业贵在坚持;第二,大学除了学专业外,一定要多读书。读书多,就意味着眼界更加开阔,更加会思考问题,更具有创新精神;第三,将把人生经历的智慧和读书的智慧结合起来就会变成真正的大智慧,就会变成未来创造事业的无穷无尽的源泉和工具。

汪旭光认为,行业协会应该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新战略、新思路、新理念。新战略:瞄准“世界一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行业协会作为“产业联合体”的代表,一定要在标准化制定方面走在前头,建立并完善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体系,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一定要有长远的科技规划,要瞄准“世界一流”,建立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只有瞄准世界一流水平,行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行业协会要加强对科技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作用,要站在行业最前沿制定合理的长远规划和目标;新思路:抓住“优秀人才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行业协会必须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使优秀拔尖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凝聚优秀科技人才,把他们团结在协会里,为行业的创新驱动发展作贡献,行业协会要充分调动企业和省级协会的积极性,建立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对于优秀的一线人才,要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要主动奖励优秀人才,凝聚优秀人才,制定实施长期的激励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有制度保障,要特别尊重行业资深老专家,注重老中青人才的传承,要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环境,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创建自己的学术品牌;新理念: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措科技发展资金,行业协会要与时俱进,建议企业千方百计地筹措科技发展资金,坚定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创新的内在动力,企业投入经费之后,行业协会要在服务行业的科技创新方面主动作为,加强行业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讲座报告

2013年10月18日,汪旭光在安徽理工大学新图书馆一楼北会议室为师生作了题为《世界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我们的思考》的学术报告。

2013年12月11日下午,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学术报告厅,汪旭光为全体师生作了“世界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我们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指导建设专业

2018年3月,汪旭光到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指导该校工程爆破专业建设,汪旭光表示,民爆工程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高职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不仅有利于培养相关人才,更有利于助推整个行业健康高速发展。

汪旭光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2008年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30位有影响力人物

2005年

全国劳动模范

2004年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2000年

光华工程科技奖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2年

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

1991年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4年

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

社会任职

汪旭光担任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6月—1988年4月),FRAGBLAST编辑委员会委员,中日韩炸药与爆破技术委员会主席,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公安部爆破专家组组长,公安部消防局专家组顾问,国际岩石爆破破碎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非煤矿山组组长,全国安全评价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评价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工程院出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

人物评价

汪旭光作为中国国内外著名的工业炸药与爆破技术专家,学识渊博、成果丰硕,有着极为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孙昊哲评)

在业内,汪旭光有“炸药大”、“中国的诺贝尔”之称,是中国乳化炸药的奠基人。(中国爆破网评)

标签: 汪旭光

更多文章

  • 王一德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一德

    王一德,1938年12月3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压力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王一德于1961年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1968年从北京钢铁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分配至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室主任、钢研所主任工程

  • 王泽山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泽山

    王泽山,1935年10月10日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王泽山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进入炮兵工程学院工作;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开始山先后在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

  • 翁宇庆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翁宇庆

    翁宇庆,1940年1月1日出生于四川西昌,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翁宇庆于1963年从清华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后进入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工作,历任冶金工业部研究总院研究室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1980年作为访问学者被派往美国;198

  • 吴慰祖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吴慰祖

    吴慰祖,男,汉族,1932年11月13日生,江苏通州人,精细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某部第五十五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50年-1952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1952年-1953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53年-1980年,在军委二部工作;1980年-1982年,担任总参某

  • 徐承恩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徐承恩

    徐承恩,1927年1月21日出生于浙江诸暨,石化工程设计专家、炼油工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石化北京石油设计院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49年徐承恩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奉命到锦州合成厂参加该厂恢复建设工作;1953年被调到东北石油

  • 杨启业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启业

    杨启业,1932年1月2日出生于江苏镇江,炼油工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杨启业于1957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工作,先后担任北京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担任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 殷国茂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殷国茂

    殷国茂,男,1932年1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成都无缝钢管厂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年5月,殷国茂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党员;1960年3月至1978年1月职于成都无缝钢管厂,担任科长、车间主任一职;1985年1月担任四川省政府科技

  • 余永富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余永富

    余永富,男,汉族,1932年9月30日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中国共产党党员,选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沙矿冶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余永富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1956年—196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陶瓷研究

  • 袁渭康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渭康

    袁渭康,1935年7月1日出生于上海市,化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考入华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6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化工学院担任助教;1973年进入华东化工学院任职,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前往美

  • 张生勇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生勇

    张生勇,男,汉族,1939年11月17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精细化工专家,空军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1964年,张生勇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1964年—1968年,在南京大学法语系学习;1968年—1978年,被派往复旦大学化学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