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德馨

吴德馨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19 更新时间:2023/12/6 13:02:47

吴德馨,女,1936年12月20日出生于河北乐亭县,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研究员。吴德馨于1961年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198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工作;1991年至199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第二届、第三届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聘为“深亚微米结构器件和介观物理”项目首席科学家。吴德馨主要从事砷化镓微波集成电路和光电模块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吴德馨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乐亭

出生日期:1936年12月20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性别:女

人物经历

1936年12月20日,吴德馨出生于河北乐亭。

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

1986年,调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986年—198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第一届副主任。

1991年—199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第二届、第三届主任。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聘为“深亚微米结构器件和介观物理”项目首席科学家。

主要成就

吴德馨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德馨系统地研究成功第一代半导体硅双极型、MOS场效应型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二代砷化镓异质结场效应和双极型晶体管与集成电路以及第三代氮化镓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等,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世纪60年代初期,吴德馨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中国国内首先研究成功硅平面型高速开关晶体管,所提出的提高开关速度的方案被广泛采用,并全国推广。20世纪60年代末期研究成功介质隔离数字集成电路和高阻抗运算放大器模拟电路。

20世纪70年代末期,吴德馨研究成功MOS4K位动态随机存储器。在中国国内首先将正性胶光刻和干法刻蚀等技术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并进行了提高成品率的研究。首先在中国国内突破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低下的局面。随后又相继研究成功16K位和64K位动态随机存储器。开发成功双层多晶硅和差值氧化工艺,独创了检测腐蚀接触孔质量的露点法。

20世纪80年代末期,吴德馨自主开发成功3微米CMOSLSI全套工艺技术,用于专用电路的制造。研制成功多种专用集成电路并研究开发成功VDMOS系列功率场效应器件和砷化嫁异质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20世纪90年代,吴德馨研究成功0.8微米CMOSLSI工艺技术,和0.1微米T型栅GaAsPHEMT器件。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3月梁何利基金网站显示,吴德馨先后编著三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3月何梁何利基金网站显示,吴德馨先后获得国家新产品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64年

国家新产品一等奖

1980年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1年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8年

全套0.8微米CMOS工艺技术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

全套0.8微米CMOS工艺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

先进的深亚微米工艺技术及新型器件

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吴德馨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根据2021年3月何梁何利基金网站显示,吴德馨先后培养研究生二十名。

团队建设

2020年,吴德馨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创新团队获得2019年度中国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团队奖。

科研建议

2010年2月9日,吴德馨参加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七室举行“前沿与创新”学术研讨活动,她对七室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并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向大家提出了要求,她鼓励科研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体会其中的乐趣,要勤于思考、扎扎实实做研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要在研究过程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吴德馨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2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1992年

“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先进个人

200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技术科学奖)

何梁何利基金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8年3月—2003年3月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务委员会委员

2003年3月—2008年3月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顾问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主任

人物评价

吴德馨对中国半导体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

吴德馨完成了半导体平面型高速开关晶体管的研究,打破了中国国外封锁,为中国开关管的自给打下了基础,组织和领导了2微米2000门门阵列的研究,并获得成功,为发展中国微电子技术做出了贡献。(中国人大网评)

标签: 吴德馨

更多文章

  • 吴宏鑫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宏鑫

    吴宏鑫,1939年10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资深技术顾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吴宏鑫于1965年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968年调到北

  • 吴培亨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培亨

    吴培亨,1939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超导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超导电子研究所所长,南宁师范大学名誉校长。1961年吴培亨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担任过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被聘为广西师

  • 吴一戎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一戎

    吴一戎,1963年7月14日出生于北京,籍贯安徽合肥,信号与信息处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空天信息大学(筹)内涵建设工作专班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于198

  • 夏建白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建白

    夏建白,1939年7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半导体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夏建白1956年9月—1962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5年9月获得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1978年—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

  • 相里斌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相里斌

    相里斌,1967年3月出生于陕西西安,原籍山西万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中文名:相里斌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省西安市出生日期:1967年3月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 徐宗本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宗本

    徐宗本,1955年1月出生于陕西商洛,数学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宗本于1976年从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1987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89年在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年至1

  • 许宁生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许宁生

    许宁生,1957年7月出生于广东普宁,籍贯广东澄海,真空微纳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山大学校长、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1986年获得英国阿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受聘于该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起任中

  • 薛永祺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薛永祺

    薛永祺,1937年1月11日出生于江苏张家港,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总工程师。1959年薛永祺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电子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学术委员会

  • 杨德仁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德仁

    杨德仁,1964年4月出生,江苏扬州人。半导体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长。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金属材料专业,1991年获半导体材料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起担任浙

  • 杨芙清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芙清

    杨芙清,1932年11月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计算机软件专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理事长、名誉院长。杨芙清于1955年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1957年至1959年在前苏联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