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伦世仪

伦世仪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82 更新时间:2023/12/23 15:19:42

伦世仪,1928年11月9日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发酵工程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伦世仪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发酵工程专业,之后分别在南京工学院、无锡轻工学院任教;1962年专职任教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出任无锡轻工学院发酵工程系主任,在此期内主持创建中国国内首个国家级发酵工程重点学科点;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伦世仪主要从事发酵工程、环境生物技术和酶工程的科研与教学。

基本资料

名:伦世仪

外文名:LunShiy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出生日期:1928年11月09日

毕业院校:南京工学院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4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发酵工程专业,9月开始分别在南京工学院、无锡轻工学院任教(至1961年12月)。

1962年1月,开始专职任教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先后担任讲师(1962年1月至1981年4月)、副教授(1981年5月至1986年3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1月-)。

1984年1月,出任无锡轻工学院发酵工程系主任(至1989年2月),在担任主任期内,主持创建中国国内首个国家级发酵工程重点学科点。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是当时中国发酵工程方唯一的院士。

主要成就

伦世仪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为解决30年前国内发酵工业技术水平较低、经验依赖性强等问题,率先进行发酵过程优化研究,研究开发了6项发酵过程优化技术,在包括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功能糖、酶制剂等多种产品中得到工业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工程技术研究,掌握了厌氧颗粒污泥培育技术和适用于食品、发酵等工业废水处理的UASB反应器技术,完成了25项轻工行业工业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其中部分是当时国务院实施的环保三大战役——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污染治理达标重点项目。

发酵工程方面

伦世仪在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和模型化研究中,主持完成国家“七.五”项目“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和模化研究”,研制开发的高效工业规模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分别被应用于单细胞蛋白生产、面包酵母培养和甘油发酵等工业中。从反应器主要结构与操作条件的关联、菌体动力学和反应器流动特性的结合等方面,对100升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进行了模型化研究,成功地完成了350立方米反应器的放大。该反应器用于单细胞蛋白工业化生产的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工程推广项目,应用于面包酵母生产,比能耗优于国际先进水平;用于甘油工业发酵也具有明显的优点,已通过江苏省科委组织的鉴定。该反应器及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论文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并应邀在第二届亚太地区生化工程年会(日本横滨)上作为所在专题组唯一发言的中国代表。

在发酵过程的优化和控制研究中,首次在国内采用恒化技术选育和动力学参数评价法,为建成年产500吨SCP(干)的车间和全面、超额完成攻关指标奠定了基础,他应用恒化培养技术和动力学参数评价法筛选出的菌种,成功应用于酒精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业生产;他指导下研究的流加发酵优化控制策略,完成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在赖氨酸和可降解塑料、L-异亮氨酸、透明质酸等发酵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

“赖氨酸发酵优化与控制”研究中,为其主持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的顺利完成创造了条件,并已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在所指导的“甘油发酵动力学与生物代谢热力学”研究中,得到了美国普渡大学的Georget.Fsao教授等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这些研究成果编入由他主编的《生化工程》高校教材。

在发酵工程高效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比拟放大、氨基酸及有机酸的代谢调控技术和流加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工程应用中获得多项成果。另在发酵工程与环境学科的交叉领域开展了研究,影响较大的成果为:内部多流型共存的上流式厌氧颗粒菌体床反应器的模型化和比拟放大法,反应器内厌氧菌自身颗粒化的机制,甲烷化混菌体系的相分离技术等。成果已在太湖及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的高浓度有机污染源治理中做出了贡献。

环境生物工程方面

在环境厌氧微生物学研究中,伦世仪对第二代厌氧反应器高效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在厌氧微生物颗粒内部种间氢转移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导致实现了颗粒污泥培养的可控化,并在工程上实现了高效分相厌氧处理新技术;在研制开发上流式厌氧颗粒污泥废水反应器方面,有关结构优化和放大方法的学术成果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建成的10多个工业规模装置(75-1600M)已为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和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工业废水达标治理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难降解的毒害性化合物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PROCESSBIOCHEMISTRY》上发表的论文被20多个国家的40多位学者来函索取。这一研究确定了厌氧微生物颗粒的工业化培养方法,成果已多次应邀在国外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和用于工业装置的生产运行,且为其所指导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有机废水处理方面

在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伦世仪领导完成了多个处理酿造废水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废水的工程,并在工程上实现了高效分相厌氧处理新技术,创立了在工程上易于实现的高效两相厌氧处理新技术。在此同时,他还指导了生物降解持久性毒害性化合物以及应用微生物从地下油井增产原油的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工作。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截至2008年,伦世仪主编了高校教材《生化工程》,参编《发酵工程与设备》及《酶制剂工业》等书籍,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

出版著作

出版时间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84年

《发酵工程与设备》

参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84年

《酶制剂工业》

参编

科学出版社

1985年10月

《生物工程浅说》

伦世仪,章克昌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3年10月

《生化工程(第一版)》

伦世仪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年09月

《环境生物工程》

伦世仪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08月

《生化工程(第二版)》

伦世仪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至2009年,伦世仪作为梯队成员之一,先后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奖项

获奖人员或参考

1997年

在学科建设中培养高质量硕士研究生的实践与探索

省部级二等奖

1999年

发酵罐中系列轴向流搅拌浆的研究与开发

省部级二等奖

1999年

赖氨酸发酵中试

省部级二等奖

2003年

发酵法生产丙酮酸

社会团体一等奖

2006年

以高产量、高转化率和高生产强度为目标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陈坚、堵国成、寅、伦世仪、华兆哲、刘登如、刘立明、刘和

2009年

化工园区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任洪强,丁丽丽,严永红,伦世仪国平,路光

伦世仪人才培养

1982年伦世仪开始培养硕士生,1986年开始培养博士生,是第一位发酵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1992年开始接收博士后。在教学成果方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轻工总会一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等。截至2015年,伦世仪创建的生物系统与生物加工工程研究室,30年来已培养8名博士后,84名博士,186名硕士以及一大批本科生。指导的学生陈坚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伦世仪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参考资料

1985年起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轻纺组成员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轻纺组召集人

1989年01月至1996年12月

政协江苏省委员

1990年01月至-

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兼职教授

1991年01月至-

农业部厌氧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

1996年01月至-

《中国沼气》编委

2003年01月至2010年01月

江苏省生物活性制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二届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8年01月至-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务理事

《生物工程学报》编委

《工业微生物学报》编委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第四、五届专家组成员

人物评价

伦世仪是中国发酵工程重点学科的奠基人,在发酵过程动力学、高效生物反应器的研制、模型化和比拟放大、工业有机废物资源化及废水处理工程、颗粒污泥培养的可控化以及微生物去毒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国内外一流的成果,他研制开发的工业规模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的10多个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业规模装置,为淮河流域、太湖和长江流域的工业废水污染治理达标作出了贡献。伦世仪从事发酵工程和环境生物技术的教学40多年,在培养发酵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江南大学评)

人物影响

以伦世仪名字命名的伦世仪教育基金在江南大学正式成立,该基金为不动本基金,每年以上一年度该基金本金总额的10%作为年度专项奖助资金,奖励和资助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优秀、贫困学生,以及奖励国内发酵工程领域优秀青年学者,致力于发酵工业强国梦的实现。

标签: 伦世仪

更多文章

  • 钱易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钱易

    钱易,女,1936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1952年钱易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卫生工程专业本科;1957年进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进行研究生学习;1959年硕士毕业后留在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1988年在荷兰访学

  • 任阵海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任阵海

    任阵海,1932年11月07日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大气环境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影响研究中心总工。1955年任阵海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就读研究生;196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1978年晋升为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81年

  • 唐孝炎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孝炎

    唐孝炎,1932年10月16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太仓,环境科学专家,中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53年唐孝炎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技术物理系任教;1972年起开创中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

  • 王文兴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王文兴

    王文兴,1927年11月17日出生于安徽萧县,祖籍山东临沂,环境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王文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56年进入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班学习;1957年毕业后进入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工作,并担任研究室主任;1976年起从催化研究转向

  • 魏复盛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魏复盛

    魏复盛,1938年1月19日出生于成都简阳,环境保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1964年魏复盛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教;1974年开始从事环境污染物质分析方法研究;1983年5月调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先后担任分析研究室主任、副站长、研究员、总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

  • 姚穆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姚穆

    姚穆,1930年5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纺织材料专家、教育家,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终身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48年姚穆考入南通学院(现为公立南通大学)纺织科纺织工程系;1950年在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已并入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1

  • 袁业立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业立

    袁业立,1938年3月29日出生于山东荣成,物理海洋学家和海洋工程环境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1962年袁业立进入复旦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学习;196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同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

  • 张全兴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全兴

    张全兴,1938年12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环境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57年张全兴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1960年开始在南开大学化学系和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南开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85

  • 周翔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翔

    周翔,女,1934年9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1955年周翔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染化工程系后在山东省济南成通纺织染厂见习;1956年进入华东纺织工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农业部南

  • 陈湘生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湘生

    陈湘生,1956年6月1日出生于湖南湘潭,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双聘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创院院长,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982年陈湘生从淮南矿业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煤炭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