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复盛,1938年1月19日出生于成都简阳,环境保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1964年魏复盛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教;1974年开始从事环境污染物质分析方法研究;1983年5月调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先后担任分析研究室主任、副站长、研究员、总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获得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13年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首任院长;2017年获得首届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魏复盛一直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工作,包括环境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监测技术方法系统验证和标准化。
基本资料
中文名:魏复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简阳县
出生日期:1938年1月19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9年9月,魏复盛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学习。196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担任助教、讲师(1964年至1977年1月)、室主任(1978年1月至1983年3月)。
1983年5月,调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先后担任分析研究室主任(1983年4月至1985年1月)、副站长(1985年2月至1999年2月)、高级工程师(1986年1月至1992年1月)、研究员(1992年1月至-)。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获得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13年5月3日,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首任院长。
2017年10月20日,在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中获得首届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
主要成就
魏复盛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70年代中期魏复盛开始进行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80年代中期领导并组织了全国按照“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等要素进行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统一验证和标准化,对建立和发展中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展了中国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他领导的课题组与美国癌症研究所合作,筛选出导致云南宣威肺癌高发的主要因素和易感基因,推动了当地政府采取煤炉改造等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居民多环芳烃的暴露。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至2013年,魏复盛负责组织并承担国家科技部一系列重大攻关课题,也开展与美国合作的课题研,如“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研究”,“PAH's暴露量及其代谢物与肺癌风险评价研究”,“硼污染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研究”等,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此两项也获得部级进步一等奖);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获部级三等奖一项。
承担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备注 |
---|---|---|
—— | 污染物监测方法统一与标准化研究 | |
1983年 | 我国酸雨来源、影响及控制对策研究 | 六五攻关 |
1986年 | 中国土壤背景值研究 | 七五攻关 |
—— | 空气污染对人体呼吸健康研究 | 中美科技合作课题,中方首席科学家 |
—— | FTIR用于有害有机污染物排放监测方法研究 | 中美科技合作课题 |
—— | 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 九五攻关 |
—— | 典型区域有毒有害污染物探查及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 九五国家计委课题 |
—— | 硼污染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 | 中美科技合作,中方首席专家 |
—— | 多环芳烃暴露量与代谢产物1-OH-Py(生物指标)相关性研究 | 中美科技合作,中方首席专家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项名称 |
---|---|---|
2003年 | 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影响的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02年 | 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证书号:2002环-2-002-01 |
1998年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及指南 |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J98069-01 |
1996年 | 中国土地环境背景值研究 | 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16-2-005-01 |
1993年 | 中国土地环境背景值研究 |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93044-1 |
1990年 | 我国酸雨来源、影响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 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环2-003-03 |
1989年 | 我国酸雨来源、影响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 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89-003-3 |
1989年 | 环境分析新方法开发研究 |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号:89-006-1 |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截至2017年10月,魏复盛编著或组织编写的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230余篇,专著、论文举例如下:
出版著作
出版时间 | 图书名称 | 出版社 |
---|---|---|
1988年 | 《原子吸收光谱及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89年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1年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上册)》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2年 |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2年 | 《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3年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中册)》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3年 | 《大气固定源的采样和分析(编译)》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4年 | 《土壤环境元素化学》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7年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下册)》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1年 | 《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影响的研究》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2年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3年 |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08年 | 《硼污染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期刊论文
*邢小茹、吴国平、荀琳、WendieA.Robbins、魏复盛,硼工业粉尘污染特征的研究,环境科学研究,16(6),37(2003)
*段小丽、魏复盛、JimZhang等,人尿中1-羟基芘与环境暴露PAHs的定量关系,环境科学研究,17(3)(2004)
*胡伟、JimZhang、魏复盛,儿童肺功能的多因子及交互影响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3(6),2003年
魏复盛、胡伟,中国四城市空气污染及其对儿童呼吸系统影响的分析,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2(3),9-13(2000)
魏复盛、胡伟、滕恩江、吴国平,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的进展,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2(3),14-18(2000)
魏复盛、胡伟、滕恩江、吴国平、JimZhang、RobertS.Chapman,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系统患病率的相关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0(3),220-224(2000)
胡伟、魏复盛、JimZhang、吴国平、滕恩江、R.S.Chapman,两步回归法研究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患病率的关系,中国环境科学,21(6),2001
魏复盛、胡伟、吴国平、滕恩江、JimZhang、R.S.Chapman,空气污染与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相关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1(5)(2001)
胡伟、魏复盛、滕恩江、吴国平、JimZhang、R.S.Chapman,空气污染对儿童及其父母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20(5)(2000)
吴国平、胡伟、滕恩江、魏复盛,我国四城市空气中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中国环境科学,19(2)(1999)
滕恩江、胡伟、吴国平、魏复盛,中国四城市空气中粗细颗粒物元素组成特征,中国环境科学,19(3),238-242(1999)
F.Wei,E.Teng,G.Wu,W.Hu,W.E.Willson,R.S.Chapman,J.C.Pau,J.Zhang,AmbientconcentrationsandelementalcompositionsofPM10andPM2.5infourChinesecities,EnvironmentalSicence&Technology,33(23),(1999)
JunFeng(Jim)Zhang,WeiHu,FushengWei,GupingWu,LeoR.Korn,andRobertS.Chapman,Children'srespiratorymorbidityprevalenceinrelationtoairpollutioninfourChinesecities,EnvironmentalHealthPerspectives,110(9),961-967(2002)
ZhengminQian,JunfengZhang,FushengWei,WillameWilson,R.S.Chapman,Long-termambientairpollutionlevelsinfourChinesecities:inter-cityandintra-cityconcentrationgradientsforepidemiologicalstudies,JournalofExposureAnalysisandEnvironmentalEpidemiology,11,(2001)
*段小丽、魏复盛,苯并(a)芘的环境污染、健康危害及研究热点问题,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4(1),11-17(2002)
魏复盛,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污染及安全防治建议,中国工程科学,3(9),37-39(2001)
*赵淑莉、魏复盛、邹汉法、徐晓白,用固相萃取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废水中芳香胺类化合物,J.Liq.Chrom.AndRelatedTechnol.21(5),717(1998)
*赵淑莉、魏复盛、邹汉法、徐晓白,烟道气中低分子醛酮化合物作为2,4-DNPH的电泳色谱测定,Chemosphere,35(10),2131(1997)
戴天有、王琴惠、魏复盛,烟道气中羟基化合物的采样和测定,JournalofEnviron.Sci.,11(1),48-56(1997)
戴天有、魏复盛、彭清涛、周申范,空气和废气中10种醛酮污染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环境科学研究,9(6),29-33(1996)
魏复盛人才培养
截至2014年,魏复盛已经培养出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6名,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骨干人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1988年至2012年期间,魏复盛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魏复盛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参考资料 |
---|---|---|
1997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2010年 | 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 |
2017年 | 首届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参考资料 |
---|---|---|
1998年-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
1999年- | 北京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5月) | |
2000年01月- | 中国环境科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
2003年03月至2008年0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 | |
——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 |
2003年12月9日-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客座教授 | |
2004年01月-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 |
2004年01月- | 西藏自治区政府科技顾问委员会(两届)委员 | |
2004年06月至2006年06月 | 中国工程院农业与轻纺织环境工程学部副主任 | |
2006年06月至2010年06月 | 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任 | |
2007年01月- |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 |
2016年10月9日- | 武汉工商学院客座教授 | |
——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 | |
—— | 华南理工大学双聘院士 |
人物评价
魏复盛对建立和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现代环境监测方法体系做出了重要的奠基性贡献,他在国家重大战略咨询研究方面开展工作,组织编写的有害化学品的监管和士壤保护等一系列重要咨询报告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首届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