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叶声华

叶声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724 更新时间:2024/1/13 18:32:22

叶声华,男,汉族,1934年6月11日出生于湖北省沙市(今荆州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曾任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叶声华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56年至1959年,到北京俄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高教部作为留苏预备生学习俄语专业;1962年,在天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62年至1986年,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工作;1986年,担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声华长期从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本资料

名:叶声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沙市(今荆州市)

出生日期:1934年6月11日

毕业院校:天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4年6月11日,叶声华出生于湖北省沙市(今荆州市)。

1952年8月—1956年8月,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6年8月—1959年8月,在北京俄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高教部作为留苏预备生学习俄语专业。

1959年8月—1962年10月,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62年1月—1983年1月,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工作。

1983年1月—1986年1月,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工作。

1986年1月,担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主要成就

叶声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叶声华在中国率先把激光技术引入精密测试领域,开拓了一个新的方——激光光电测量,并在激光视觉检测技术、激光衍射测量技术、激光准直技术、柔性在线自动测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1960年初,叶声华和导师一起,在工人师傅的配合下,自己动手制作仪器。在解决浮标式气动世仪的锥体玻璃管的制作以及定标等关键问题时,克服了重重困难,制成了浮标式气动量仪,后来,叶声华又研制成了电磁分度测量中的相位计。

1961年,叶声华研制成了电磁分度相位计。

1972年,由于国防战备的需要,天津驻军某单位委托叶声华的小组研制激光测距仪,用以武装中国的海岸炮兵部队,这对提高部队的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叶声华领导小组克服了环境闭塞、资料匮乏等一系列困难,最后研制出了激光测距仪。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叶声华团队将激光技术应用到精密计量当中来,发展了激光准直测量、衍射测量、干涉测量、光纤传感、视觉测量等一系列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开拓了精密仪器专业的一个新领域,叶声华团队利用激光良好的方向性研制成四种型号的激光准直仪系列,分别用于造船业、高层电梯等设备的安装等,解决了一些生产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在完成了四种准直仪的研制后,叶声华团队针对准直仪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激光束漂移补偿办法,减少了激光束的漂移,提髙了准直测量的精度,为了扩大应用领域,叶声华团队还研制成功激光多自由度测的传感器,激光准直测量技术除了广泛地应用于船舶的轴系安装、高层电梯的轨道准直安装外,还用于机床导轨平直度测摄、大型机械同轴度测量与安装的基准给定,以及航空航天工业中六分力试验台天平的校准等等,后来,叶声华团队又利用激光的单色性,研制成激光细丝S径衍射测侦仪,应用于天津金刚石工具厂,作为金涡丝和模具检验的标准仪器,从测世上讲,细丝直径测量是一维尺寸测迓,但足衍射效应还可以用于统计衍射测,因此派生出了激光衍射红血球变形测量仪的研究。

从1984年开始,叶声华团队瞄准了国际上先进的激光在线检测的研究,并承担了在中国国内组织攻关的任务。

1986年,叶声华担任了国家重点“七五”攻关项目——激光在线检测课题的攻关组长,并具体承担了标准金属筛网孔尺寸及缺陷激光在线检测系统的研制任务。

1986年,叶声华的科研小组完成了可行性试验。

1987年,叶声华团队完成了动态模拟测量。

1988年,叶声华团队完成光电变换系统的试制、调试。

1990年,由叶声华主持研制的“标准金属网激光在线检测系统”,通过了由国家教委和中科院组织的专家鉴定。它将生产过程中的被测参数转换成光信息,再转换成电信号,并输人计算机进行计算、分析、处理,最后绘出测量结果,或提供有效的反馈信号,对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控制。

科研获奖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叶声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优秀专利奖、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及其他10项省部级科研奖励等。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13年

天津市科学技术奖

2009年

柔性在线自动测量方法

天津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4年

先进制造中空间几尺寸测量的现场校准方法和装置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1年

天津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几何量计量仪器自标定、现场标定新技术

1999年

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8年

准直技术及其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78年

激光准直仪系列

全国科学大会奖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5月,叶声华发表了168篇重要学术论文。

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1年

《激光测量技术》

叶声华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85年

《精密机械测量论文选集》

叶声华

计量出版社

1980年

《激光在精密计量中的应用》

叶声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叶声华人才培养

教育成果

叶声华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叶声华的教改研究成果——“培养高质量博士,关键抓创造性”也先后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指导学生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叶声华指导毕业的博士后有7人,博士、硕士共百余人。

教育理念

叶声华希望年轻人要德才兼备,注重团队精神。

叶声华认为,要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为他们尽快创造出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叶声华比较欣赏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有独到的见解,叶声华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敢于向世界尖端技术水平冲刺。

叶声华认为,要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注重团队建设的延续性,实现研究方向的可持续发展。

团队建设

2004年,叶声华的科研团队获得全国总工会首批命名的“科技创新示范岗”称号。

2012年,叶院士所带团队被教育部评为创新团队。

讲座报告

2013年11月26日,应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和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重点实验室的邀请,叶声华在逸夫楼报告厅为南昌航空大学测试技术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激光及光电几何量测量”的学术报告。

叶声华奖学金

2014年10月,为了让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耽误了发展,为了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叶声华携其弟子捐资200万元作为动资金设立“叶声华奖学金”,其中叶声华将其个人“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所获奖金50万元全部捐入,奖励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优秀研究生,每年评选10人,每人奖金1万元。

叶声华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1999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0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3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

2007年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2年

当代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领域杰出科学家

2013年

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

社会任职

叶声华兼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ICMI(国际测量及仪器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叶声华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师,他们为人正直、忠厚,一生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深得师生敬重。

1937年,曰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叶声华的家乡也没能躲过这场浩劫,一家人四处逃难,母亲带着叶声华和哥哥刚刚逃到奉节,就遇到敌人的轰炸,街道被炸成了废墟,叶声华全家被压在一堵断墙下,被救出来后,叶声华的哥哥因为伤势过重,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不幸身亡了。

寒夜苦读冻坏双耳

叶声华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导:“只有好好读书,长大才有本领。”叶声华每天晚上,别人休息了,他还会在油灯下看书。父母给的零花钱,他都用来买书。湖北的冬天特别,晚上,叶声华用棉袄盖在腿上照常学习,手脚和耳朵全部冻裂。由于没有暖气,耳朵被冻伤的皮肉得不到恢复而坏死。

人物评价

叶声华院士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扎根在计量科学技术科研的第一线,书写了一段又一段科学传奇。(荆州电视台评)

叶声华是中国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杰出学者,中国激光与光电测试技术与仪器的开创者,为提升中国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的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叶声华在科研上素有“不要命”之称,带有为科学献身的拼命精神活跃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中国计量网评)

叶声华甘当人梯,注重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建立了朝气蓬勃的学术梯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家俊评)

我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叶老师亲自指导,他不仅教我做科研,也教我做人。(天津大学教授邾继贵评)

标签: 叶声华

更多文章

  • 张光义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光义

    张光义,男,汉族,1935年9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工程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研究员、科技委主任、博士生导师。1962年,张光义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1962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担任载人航天工程中所需的

  • 张履谦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履谦

    张履谦,男,汉族,1926年3月1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共产党党员,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1951年,张履谦获得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士学位;1951年—1956年,在军委通信部工程师室雷达组工作;1956年—1957年,担任总参通信部电信技术研究所

  • 张明高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明高

    张明高,1937年12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市,无线电波传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产业部第22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明高于196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进入国防科委1019研究所工作;1965年进入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

  • 张锡祥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锡祥

    张锡祥,男,汉族,1933年5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中国共产党党员,雷达对抗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产业部第29所高级工程师、所长顾问。1958年,张锡祥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系;1958年至1959年,在西安786厂毕业实习;1959年至1963年,在中

  • 张钟华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钟华

    张钟华,男,汉族,1940年7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一级研究员,电磁计量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张钟华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专业,后又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在电机系电工基础教研组进行研究生学习;1967年被分配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

  • 周立伟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立伟

    周立伟,男,汉族,1932年9月17日出生于上海,浙江省诸暨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1958年,周立伟从北京理工大学仪器系毕业;1966年,在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获得苏联数学物理副博士学位;1951年—1953年,在上海

  • 周寿桓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寿桓

    周寿桓,1937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激光与光电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寿桓于1962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工作;1987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4年至1996年在美国纽约市

  • 周仲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仲义

    周仲义,1935年8月6日出生于上海,信息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研究员。周仲义于1951年7月入读于中央军委技术干部学校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1955年8月—1985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研究员;1985年7月—1990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处长;

  • 庄松林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庄松林

    庄松林,男,汉族,1940年8月14日出生,江苏省溧阳人,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华太极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专家。1962年,庄松

  • 曹喜滨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喜滨

    曹喜滨,1963年2月2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1985年7月,曹喜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压力加工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压力加工专业获硕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