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福井谦一

福井谦一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851 更新时间:2024/1/19 4:43:44

福井谦一(FukuiKenichi,1918年10月4日~1998年1月9日),出生于日本,日本量子化学家。毕业于京都大学,日本理论化学家,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艺术科学学院院士、日本政府文化勋章获得者。由于在1951年提出直观化的前线轨道理论,1981年时任京都大学教授的福井谦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日籍科学家,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98年去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福井谦一

外文名:日文平假名:ふくいけんいち

国籍:日本

民族:大民族

出生日期:1918年10月4日

逝世日期:1998年1月9日

毕业院校:旧制大阪高等学校(今大阪大学)、京都大学

职业:日本理论化学家

主要成就:获得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代表作品:《图解量子化学》

血型:A型

获诺奖时任职:京都大学教授

人物经历

职业选择

1918年10月4日,福井谦一出生于日本奈良县井户野町的一个职员家庭,他的父亲毕业于东京商科大学,供职于一家英国公司。家境富裕的福井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学习过《论语》等传统典籍,同时也受到欧美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熏陶。中学时代的福井谦一先后就读于大阪府立今宫初级中学和旧制大阪高中(后身校:大阪大学),他的数学与德语成绩优异,但是这位日后的理论化学家却对中学化学非不感兴趣。在进入大学的升学考试中,福井受到家族亲戚,京都帝国大学工业化学系教授喜多源逸的影响,选择了自己最不喜欢的化学作为终身的专业。

学习历程

1938年福井考入京都大学工业化学系,进入大学的福井没有放弃自己对数学的兴趣,选修了大量数学和理论物理方面的课程,在这一时期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基础。1941年福井大学毕业,进入京都大学燃料化学系儿玉信次郎教授的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儿玉信次郎早年留学德国,返回日本时带回了大量欧洲的书籍资料,当时的欧洲量子理论正出于空前的发展之中,福井谦一通过这些珍贵的书籍,接触到了当时理论科学研究前沿。1943年任京都大学讲师,1948年福井获得了他的博士学位。毕业后的福井留在京都大学燃料化学系,在一间条件简陋的研究室中从事理论研究。1951年起任京都大学物理化学教授。同年,福井谦一发表了前线轨道理论的第一篇论文《芳香碳氢化合物中反应性的分子轨道研究》奠定了福井理论的基础。福井初期的工作并不为人们所认可,他的同事和上司认为福井不专心从事应用化学的研究,而是希望提出全新的化学基础理论,并且希望将当时还不为化学界所接受的量子力学引入到化学领域中,是不切实际和狂妄的;日本学术界对福井的理论也并不重视,直到1960年代,欧美学术界开始大量引用福井的论文之后,日本人才开始重新审视福井理论的价值。由于福井在前线轨道理论方面开创性的工作,京都大学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理论化学研究团队,福井学派也成为量子化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派。

学科贡献

福井谦一在长期从事量子化学理论并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中,总结出著名的前线轨道理论。他指出化合物分子的许多性质主要出最高占据分子轨道相最低未占分子轨道所决定的。凡是处于前线轨道的电子,可优先配对。这对选择有机合成反应路线起决定性作用。1951年福并谦一提出这一理论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59年伍德沃德和霍夫曼首先肯定这一理论的价值,并用它来研究周环反应的立体化学选择定则,进一步把它发展成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这些发现不仅解释了以前化学反应中的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而且能预测许多化学反应是否能进行。维生素B12的合成就是在前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指导下极成功的例子。

前线轨道理论

前线轨道理论是福井谦一赖以成名的理论,这一理论将分子周围分布的电子云根据能量细分为不同能级的分子轨道,福井认为有电子排布的,能量最高的分子轨道(即最高占据轨道HOMO)和没有被电子占据的,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即最低未占轨道LUMO)是决定一个体系发生化学反应的关键,其他能量的分子轨道对于化学反应虽然有影响但是影响很小,可以暂时忽略。HOMO和LUMO便是所谓前线轨道。

福井提出,通过计算参与反应的各粒子的分子轨道,获得前线轨道的能量、波函数相位、重叠程度等信息,便可以相当满意地解释各种化学反应行为,对于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行为,应用前线轨道理论也可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前线轨道理论简单、直观、有效,因而在化学反应、生物大分子反应过程、催化机理等理论研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内禀反应坐标法

过渡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体系从势能面上的一个最低点经过某一特定途径,滑动到另一个最低点的过程,研究体系滑动在势能面上留下的轨迹,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的一项任务,福井提出的内禀反应坐标法可以阐明体系在反应途径上每一处所受到的作用力与核位移之间的关系。

量子化学直观化

无论是前线轨道理论还是内禀反应坐标法,都是将复杂、抽象的量子化学公式转化为简单直观的近似理论,福井谦一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量子化学直观化这一目标进行的,通过他提出的理论,传统的化学家可以不经过抽象的公式推导和计算,直接使用量子化学的理论指导实验,为他们打开了理论化学神秘的大门。为此福井专门编写了《图解量子化学》一书,这部书是非理论化学专业工作者了解量子化学的经典读物。

获奖记录

1981年福井谦一与提出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的美国科学家罗尔德·霍夫曼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同年,他又获得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艺术科学文学院院士、日本政府文化勋章、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一系列荣誉。1982年福井从京都大学退休,被京都工艺纤维大学(京都技术学院)聘为校长,同时担任福井基础化学研究所所长、京都基础化学研究院理事等职。

标签: 福井谦一

更多文章

  • 弗雷德里克·桑格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弗雷德里克·桑格

    弗雷德里克·桑格(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曾经在1958年及198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第四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文名:弗雷德里克·桑格外文名:FrederickSanger国籍:英国出生日期:1918年8月13日逝世日期:2013年11月

  • 沃特·吉尔伯特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沃特·吉尔伯特

    沃特·吉尔伯特(WalterGilbert,1932年3月21日-)是一位美国物理学家与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的早期研究者之一。1980年与弗雷德里克·桑格因为发展了测定DNA序列的方法,而与保罗·伯格(PaulBerg)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沃特·吉尔伯特外文名:WalterGilbert

  • 保罗·伯格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保罗·伯格

    保罗·伯格,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毕业后,在西保留地大学获博士学位。1959年起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由于开发了试管内在酶的作用下将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基因与SV40基因结合在一起的技术,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2023年2月15日,保罗·伯格去世,享年96岁。中文名:保罗·伯格外文名:PaulBerg国籍:

  • 格奥尔格·维蒂希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格奥尔格·维蒂希

    格奥尔格·维蒂希,德国化学家,1979年因将磷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之中而与赫伯特·布朗分享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格奥尔格·维蒂希外文名:GeorgWittig国籍:德国出生日期:1897年6月16日逝世日期:1987年8月26日职业:化学家1897年出生在柏林。1926年,在马尔堡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

  • 赫伯特·布朗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赫伯特·布朗

    赫伯特·查尔斯·布朗(HerbertCharlesBrown,1912年5月22日~2004年12月19日),美国著名化学家,1979年因将硼和磷及其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之中而与格奥尔格·维蒂希分享诺贝尔化学奖。赫伯特·布朗于2004年12月19日因心脏病在印第安纳州Lafayette的一家医院去世。

  • 彼得·米切尔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彼得·米切尔

    彼得·丹尼斯·米切尔,英国生物化学家,1978年因为化学渗透理论建立了公式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彼得·米切尔外文名:PeterDennisMitchell出生日期:1920年9月29日逝世日期:1992年4月10日出生地:英格兰萨里郡博德明格林山谷城性别:男彼得·丹尼斯·米切尔,英国生物化学家

  • 伊利亚·普里高津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伊利亚·普里高津

    普里高津(IlyaPrigogine,1917年1月25日~2003年5月28日)是比利时物理化学家,布鲁塞尔学派的首领,以研究非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而闻名于世,并因而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非平衡态统计物理与耗散结构理论奠基人。他把将近一世纪前由克劳修斯(Clausi

  • 威廉·利普斯科姆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威廉·利普斯科姆

    小威廉·纳恩·利普斯科姆(英语:WilliamNunnLipscomb,Jr.,1919年12月9日-2011年4月14日),美国无机化学家,主要研究实验化学、理论化学和生物化学。他在1976年因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威廉·利普斯科姆外文名:WilliamNunnLipscom

  • 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

    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VladimirPrelog,1906年7月23日-1998年1月7日),旅居瑞士的南斯拉夫化学家,1906年7月23日生于萨拉热窝,在布拉格工业大学获工程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二次大战中避居瑞士并加入瑞士国籍。是瑞士籍南斯拉夫化学家。主要研究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他于197

  • 约翰·沃卡普·康福思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约翰·沃卡普·康福思

    约翰·沃卡普·康福思爵士(SirJohnWarcupCornforth,1917年9月7日-2013年12月14日),澳大利亚化学家。他因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而获得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约翰·沃卡普·康福思外文名:SirJohnWarcupCornforth出生日期:1917年9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