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弗雷德里克·桑格

弗雷德里克·桑格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43 更新时间:2023/12/4 11:44:09

弗雷德里克·桑格(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经在1958年及198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第四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基本资料

名:弗雷德里克·桑格

外文名:FrederickSanger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918年8月13日

逝世日期:2013年11月19日

毕业院校: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

职业:生物化学家

主要成就:1981年获得名誉勋位(CH)

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出生地:英国格洛斯特郡

信仰:基督教贵格会

逝世地:英国剑桥郡

人物经历

弗雷德里克·桑格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因此他原先打算研究医学。但是由于对生物化学的浓厚兴趣,而剑桥大学也正好有许多生物化学先驱,桑格决定在那里攻读生物化学。桑格最终在剑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与玛格丽特·琼·豪(MargaretJoanHowe)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桑格完整定序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上世纪70年代提出快速测定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技术"双去氧终止法"、即双脱氧核苷酸链中止法,又称“桑格法”,于1980年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1983年的某一天,桑格在专心做实验时突然感到自己已经够老了,于是停下了实验并宣布自己退休,从此在自己的花园里度过了大部分生。

1986年,桑格获得英国最高荣誉“功绩勋章”,但拒绝封爵,因为不喜欢别人称自己为“爵士”(Sir)。

研究成果

桑格在1955年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完整地定序出来,同时证明蛋白质具有明确构造。他利用自己新发现的桑格试剂(Sanger'sreagent),也就是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将胰岛素降解成小片段,并与专门水解蛋白质的胰蛋白酶混合在一起。再将一部分混合物的样本置放于滤纸的一面,并利用一种色层分析方法来做进一步的实验,首先他将一种溶剂从单一方通过滤纸,同时又让电流以相反向通过。

由于不同的蛋白质片段有不同的溶解度与电荷,因此在电泳后,这些片段最后会各自停留在不同的位置,产生特定的图案。桑格将此图案称为“指纹”(fingerprints);不同的蛋白质拥有不同的图案,成为可供辨识且可重现的特征。之后桑格又将小片段重新组合成氨基酸长链,进而推导出完整的胰岛素结构。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胰岛素具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这项研究使他单独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75年时,桑格发展出一种称为链终止法(chainterminationmethod)的技术来测定DNA序列,这种方法也称做“双去氧终止法”(Dideoxyterminationmethod)或是“桑格法”。两年之后,他利用此技术成功定序出Φ-X174噬菌体(PhageΦ-X174)的基因组序列。这也是首次完整的基因组定序工作。他所发明的技术比起当时其他方法使用了较不具毒性的材料。主要是先进行PCR,利用DNA引子和DNA聚合酶使DNA链得以复制,再利用双去氧核苷酸(dideoxynucleotides)来终止DNA链的合成。实验会使不同序列的DNA带有不同长度,使其得以经由电泳来做分析。

这项研究后来成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研究得以的关键之一,并使桑格于1980年再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与桑格合作研究的沃特·吉尔伯特,以及另一团队的保罗·伯格(PaulBerg)也一同获奖。第二座诺贝尔奖使他成为继玛莉·居里、莱纳斯·鲍林,以及约翰·巴丁之后的第四位两度获奖者。到了1979年,桑格又与吉尔伯特和伯格一同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LouisaGrossHorwitzPrize)。

个人荣誉

*1954年成为皇家学会会员(FRS)。

*1963年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CBE)。

*1981年获得名誉勋位(CH)。

*1986年获得功绩勋章(OM)。

个人影响

桑格于1982年退休,英国的维康信托基金会(WellcomeTrust)和医学研究理事会(MedicalResearchCouncil),于1993年成立了桑格中心(SangerCentre),这座研究机构称为桑格研究院(SangerInstitute),地点位于英国剑桥,是世界上进行基因组研究的主要机构之一。2007年,维康信托提供英国生物化学学会(BritishBiochemicalSociety)一项补助,使其为桑格从1989年以后的实验研究纪录进行建档及保存。

更多文章

  • 沃特·吉尔伯特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沃特·吉尔伯特

    沃特·吉尔伯特(WalterGilbert,1932年3月21日-)是一位美国物理学家与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的早期研究者之一。1980年与弗雷德里克·桑格因为发展了测定DNA序列的方法,而与保罗·伯格(PaulBerg)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沃特·吉尔伯特外文名:WalterGilbert

  • 保罗·伯格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保罗·伯格

    保罗·伯格,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毕业后,在西保留地大学获博士学位。1959年起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由于开发了试管内在酶的作用下将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基因与SV40基因结合在一起的技术,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2023年2月15日,保罗·伯格去世,享年96岁。中文名:保罗·伯格外文名:PaulBerg国籍:

  • 格奥尔格·维蒂希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格奥尔格·维蒂希

    格奥尔格·维蒂希,德国化学家,1979年因将磷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之中而与赫伯特·布朗分享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格奥尔格·维蒂希外文名:GeorgWittig国籍:德国出生日期:1897年6月16日逝世日期:1987年8月26日职业:化学家1897年出生在柏林。1926年,在马尔堡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

  • 赫伯特·布朗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赫伯特·布朗

    赫伯特·查尔斯·布朗(HerbertCharlesBrown,1912年5月22日~2004年12月19日),美国著名化学家,1979年因将硼和磷及其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之中而与格奥尔格·维蒂希分享诺贝尔化学奖。赫伯特·布朗于2004年12月19日因心脏病在印第安纳州Lafayette的一家医院去世。

  • 彼得·米切尔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彼得·米切尔

    彼得·丹尼斯·米切尔,英国生物化学家,1978年因为化学渗透理论建立了公式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彼得·米切尔外文名:PeterDennisMitchell出生日期:1920年9月29日逝世日期:1992年4月10日出生地:英格兰萨里郡博德明格林山谷城性别:男彼得·丹尼斯·米切尔,英国生物化学家

  • 伊利亚·普里高津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伊利亚·普里高津

    普里高津(IlyaPrigogine,1917年1月25日~2003年5月28日)是比利时物理化学家,布鲁塞尔学派的首领,以研究非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而闻名于世,并因而荣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非平衡态统计物理与耗散结构理论奠基人。他把将近一世纪前由克劳修斯(Clausi

  • 威廉·利普斯科姆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威廉·利普斯科姆

    小威廉·纳恩·利普斯科姆(英语:WilliamNunnLipscomb,Jr.,1919年12月9日-2011年4月14日),美国无机化学家,主要研究实验化学、理论化学和生物化学。他在1976年因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威廉·利普斯科姆外文名:WilliamNunnLipscom

  • 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

    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VladimirPrelog,1906年7月23日-1998年1月7日),旅居瑞士的南斯拉夫化学家,1906年7月23日生于萨拉热窝,在布拉格工业大学获工程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二次大战中避居瑞士并加入瑞士国籍。是瑞士籍南斯拉夫化学家。主要研究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他于197

  • 约翰·沃卡普·康福思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约翰·沃卡普·康福思

    约翰·沃卡普·康福思爵士(SirJohnWarcupCornforth,1917年9月7日-2013年12月14日),澳大利亚化学家。他因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而获得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约翰·沃卡普·康福思外文名:SirJohnWarcupCornforth出生日期:1917年9月7

  • 保罗·弗洛里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保罗·弗洛里

    保罗·约翰·弗洛里PaulJohnFlory(1910年6月19日-1985年9月9日),美国化学家,在高分子、聚合物领域贡献巨大。197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10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斯特林市一个牧师家庭。起初在印第安那州曼彻斯特工学院学习,毕业后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研究生,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