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约瑟夫·胡顿·泰勒

约瑟夫·胡顿·泰勒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207 更新时间:2024/1/15 18:25:13

约瑟夫·胡顿·泰勒(JosephHootonTaylor,1941年3月29日~),美国物理学家,他拉塞尔·艾伦·赫尔斯共同发现史上第一个位于双星系统脉冲星PSRB1913+16,并通过对其深入研究首次发现引力波存在的间接定量证据,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验证。泰勒也因此和赫尔斯一同获得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名:约瑟夫·胡顿·泰勒

外文名:JosephHootonTaylor

别名:JosephHootonTaylor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41年3月29日

毕业院校:马萨诸塞大学默斯特分校

职业: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

出生地:费城

人物简介

继1974年休伊什教授因发现脉冲星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1993年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两位教授又因发现射电脉冲双星共同获得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按照广义相对论理论的预言,宇宙空间中可能存在引力场及引力波,人们在地球上的实验室中建造了许多探测宇宙引力波的仪器装置,可均未捕捉到过有关引力波的可靠信号。引力波的探测成为一项为物理学家们牵肠挂肚的重大课题。辐射比较强的引力波源都是天体系统,因此探测引力波也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任一种新的理论都需要观测和实验来验证。然而,有关引力波理论的验证让人们等了半个多世纪。

个人成就

1968年泰勒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投入发现才1年的脉冲星的观测研究,为了搜寻周期更短、距离更远、流量更弱的脉冲星,他筹划了一个技术先进的脉冲星巡天计划。选定了阿雷西博这个世界最大的天线、研制了有消色散能力的接收机和应用计算机来处理观测资料。

执行这一巡天观测的是他的学生赫尔斯,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顺利完成了140平方度天区的观测和资料处理,在当时脉冲星仅有100颗的情况下,一下子增加了40颗,对脉冲星的观测研究有巨大的促进。特别是发现了第一个脉冲双星系统,更使这一次巡天观测成果身价百倍。

这第一个射电脉冲双星非同一般,它是一个轨道椭率很大、轨道周期很短的双中子星系统,可以成为验证引力辐射存在的空间实验室。根据广义相对论理论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引力辐射很强,将导致它的轨道周期发生变化,其变化率为秒/秒。只要在观测上能测出这个双星轨道周期的变化,就可以对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是否存在作出判断。

泰勒教授在发现这个双星以后,全力投入到引力波验证的研究中,20多年坚持不懈。他利用世界上最大的305米射电望远镜进行上千次的观测,最后得到的观测值和广义相对论理论预期值的误差仅为0.4%。终于以无可争辩的观测事实,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赫尔斯和泰勒荣获199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

获奖记录

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
199387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

更多文章

  • 拉塞尔·赫尔斯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拉塞尔·赫尔斯

    拉塞尔·赫尔斯,1950年11月28日出生于纽约,美国物理学家,199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拉塞尔·艾伦·赫尔斯外文名:RussellAlanHulse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50年11月28日出生地:纽约拉塞尔·赫尔斯,1950年11月28日出生于纽约,美国物理学家,1993年获诺贝尔物理

  • 乔治·夏帕克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乔治·夏帕克

    乔治·夏帕克(GeorgesCharpak,1924年8月1日-2010年9月29日),出生于波兰的法国物理学家。因发明多线路正比探测器和推动粒子探测器,于199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乔治.夏帕克外文名:GeorgesCharpak出生日期:1924年8月1日逝世日期:2010年9月29日乔

  •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皮埃尔-吉勒·德热纳

    德热纳的主要贡献在于:为研究简单系统中的有序现象而创造的方法,能够推广到研究较复杂的物质形态,特别是液晶和聚合物等物质。他因在研究超导体、液晶和聚合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誉为“当代牛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通常会同时颁发给两位甚至三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而德

  • 杰罗姆·弗里德曼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杰罗姆·弗里德曼

    杰罗姆·弗里德曼,美国物理学家,由于和理查德·泰勒一起进行有关电子与质子和束缚中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而共同分享了199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杰罗姆·弗里德曼外文名:JeromeI.Friedman国籍:美国职业:美国物理学家(March28,1930—)杰罗姆·弗里德曼,,与肯德尔(Hen

  • 汉斯·格奥尔格·德默尔特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斯·格奥尔格·德默尔特

    汉斯·格奥尔格·德默尔特(德语:HansGeorgDehmelt,1922年9月9日-2017年3月7日),德国-美国物理学家,198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汉斯·格奥尔格·德默尔特外文名:HansGeorgDehmelt出生日期:1922年9月9日逝世日期:2017年3月7日职业:德国-美国

  • 利昂·莱德曼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利昂·莱德曼

    利昂·莱德曼(1922年7月15日-2018年10月3日),男,著名粒子物理学家,出生于纽约,1946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58年后任该校教授,1979-1989年曾任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主任,并主持设计了超导超级对撞机建造计划。利昂·莱德曼长期从事

  • 卡尔·亚历山大·米勒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卡尔·亚历山大·米勒

    卡尔·亚历山大·米勒(德语:KarlAlexanderMüller,1927年4月20日巴塞尔),瑞士物理学家,中文名:卡尔·亚历山大·米勒出生日期:1927年4月20日卡尔·亚历山大·米勒(德语:KarlAlexanderMüller,1927年4月20日巴塞尔),瑞士物理学家,卡尔·亚历山大·米

  •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JohannesGeorgBednorz,1950年5月16日-),德国物理学家,因在发现陶瓷材料中的超导电性(高温超导)所作的重大突破,与卡尔·亚历山大·米勒共同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外文名:JohannesGeorg

  • 海因里希·罗雷尔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海因里希·罗雷尔

    海因里希·罗雷尔(英语:HeinrichRohrer,1933年6月6日出生于圣加伦),瑞士物理学家。1981年与格尔德·宾宁共同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因此与格尔德·宾宁、恩斯特·鲁斯卡(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共同获得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海因里希·罗雷尔外文名:HeinrichRohre

  • 格尔德·宾宁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格尔德·宾宁

    格尔德·宾宁(德语:GerdBinnig,1947年7月20日-),德国物理学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者之一,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格尔德·宾宁外文名:德语:GerdBinnig国籍:德国出生地:法兰克福出生日期:1947年7月20日职业:物理学家毕业院校:法兰克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