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288 更新时间:2024/1/17 23:29:24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JohannesGeorgBednorz,1950年5月16日-),德国物理学家,因在发现陶瓷材料中的超导电性(高温超导)所作的重大突破,与卡尔·亚历山大·米勒共同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名: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

外文名:JohannesGeorgBednorz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950年5月16日

职业: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与卡尔·亚历山大·米勒共同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生平

1950年5月16日,贝德诺尔茨出生在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诺因基兴,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是钢琴教师,他们在贝德诺尔茨小时候引导他学习古典音乐,但他却不喜欢练习钢琴,而是帮他的哥哥们修理摩托车和汽车,展现出他的动手实践能力。贝德诺尔茨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起源于学习化学,而不是物理,物理更偏于理论,而在学习化学中,他可以自己做实验,充分发挥动手能力。

1968年,贝德诺尔茨开始在明斯特大学学习化学,但却在大课授课的气氛中感到失落,他很快换专业到矿物学中的晶体学,基于化学和物理之间。

经导师的安排,贝德诺尔茨在1972年去IBM公司的苏黎世研究实验室进行为期3个月的季交流学生,前往瑞士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在那里,他在卡尔·亚历山大·米勒领导的部门工作,学习了晶体生长的不同方法、材料特性和固体化学,他很快感受到实验室中的自由,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新问题。1973年再一次前往苏黎世交流后,1974年又到苏黎世附近的Rüschlikon,完成了关于晶体生长和SrTiO3特性的硕士论文中的实验部分。钙钛氧化物是亚历山大·米勒的研究方向,他建议贝德诺尔茨继续在这类材料上做研究。

贝德诺尔茨1976年硕士毕业后回到明斯特,1977年加入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ürich)的固体物理学研究所,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仍旧是亚历山大·米勒。贝德诺尔茨在完成对钙钛氧化物CaTiO3型晶体生长的结构、导电特性和极化特性等的研究后,于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加入IBM公司。

主要研究

自从超导电性被发现以来,超导技术有被广泛应用的潜力,但是由于超导转变温度太低,需要昂贵的液氦设备,科学家们努力探索提高超导转变临界温度的途径,对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高温超导)的探索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贝德诺尔茨与卡尔·亚历山大·米勒紧密合作开始于1983年对高临界温度的超导氧化物的系统研究,1986年获得重要发现。他们在陶瓷材料中发现超导电性,钡镧铜氧化物(BaLaCuO或LBCO)的临界温度是绝对零度以上33度(即33开尔文),这在当时是临界温度的最高纪录,高出前一纪录12开尔文。这一发现对全球许多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最终超导转变温度达到135开尔文。

所获荣誉

1986年MarcelBenoist奖

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7年FritzLondon纪念奖

1987年DannieHeineman奖

1987年RobertWichardPohl奖

1988年惠普欧洲物理奖

1988年APS国际材料研究奖

MinnieRosen奖

ViktorMortizGoldschmidt奖

OttoKlung奖

更多文章

  • 海因里希·罗雷尔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海因里希·罗雷尔

    海因里希·罗雷尔(英语:HeinrichRohrer,1933年6月6日出生于圣加伦),瑞士物理学家。1981年与格尔德·宾宁共同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因此与格尔德·宾宁、恩斯特·鲁斯卡(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共同获得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海因里希·罗雷尔外文名:HeinrichRohre

  • 格尔德·宾宁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格尔德·宾宁

    格尔德·宾宁(德语:GerdBinnig,1947年7月20日-),德国物理学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者之一,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格尔德·宾宁外文名:德语:GerdBinnig国籍:德国出生地:法兰克福出生日期:1947年7月20日职业:物理学家毕业院校:法兰克福大学

  • 恩斯特·鲁斯卡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恩斯特·鲁斯卡

    恩斯特·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鲁斯卡(德语:ErnstAugustFriedrichRuska,1906年12月25日-1988年5月27日),德国物理学家,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恩斯特·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鲁斯卡外文名:ErnstAugustFriedrichR

  • 冯·克里津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冯·克里津

    冯·克利津(又译冯·克利青KlausvonKlitzing,1943-)因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获得了198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霍尔效应是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导电的性质时发现的一种电磁效应。此效应广泛地用于半导体。百年后的1980年,克里津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电晶体中发

  • 西蒙·范德梅尔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西蒙·范德梅尔

    西蒙·范德梅尔(荷兰语:SimonvanderMeer,1925年11月24日——2011年3月4日),出生于荷兰海牙,荷兰物理学家,198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西蒙·范德梅尔外文名:荷兰语:SimonvanderMeer出生日期:1925年11月24日逝世日期:2011年3月14日出生地:

  • 卡洛·鲁比亚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卡洛·鲁比亚

    卡罗·鲁比亚(CarloRubbia),男,1934年出生于意大利戈里齐亚。世界著名的粒子物理学家和发明家,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教授,科学家。1984年与范德梅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6年1月获2015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19年10月30日在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获得大使李军华颁发的“庆

  • 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

    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WilliamAlfredFowler,1911年8月9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1995年3月14日逝世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是一位美国天体物理学家,198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外文名:WilliamAlfredFowler国籍:美国出

  •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Chandrasekhar,1910年10月19日——1995年8月21日),男,印度裔美国籍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在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与另一位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另一个获诺

  • 肯尼斯·威尔逊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肯尼斯·威尔逊

    肯尼斯·威尔逊,(KennethG.Wilson1936年6月8日—2013年6月15日)美国物理学家。因建立相变的临界现象理论,即重正化群变换理论,获得了198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肯尼斯·威尔逊外文名:KennethG.Wilson出生地:美国马萨诸塞州出生日期:1936年6月8日逝世日

  • 阿瑟·伦纳德·肖洛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阿瑟·伦纳德·肖洛

    阿瑟·肖洛(ArthurSchawlow,1921年5月5日纽约州芒特弗农-1999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美国物理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阿瑟·伦纳德·肖洛外文名:ArthurSchawlow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21年5月5日职业:物理学家阿瑟·伦纳德·肖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