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恩斯特·鲁斯卡

恩斯特·鲁斯卡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90 更新时间:2023/12/4 17:31:51

恩斯特·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鲁斯卡(德语:ErnstAugustFriedrichRuska,1906年12月25日-1988年5月27日),德国物理学家,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名:恩斯特·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鲁斯卡

外文名:ErnstAugustFriedrichRuska(德语)

国籍:德国

出生地:海德堡

出生日期:1906年12月25日

逝世日期:1988年5月27日

职业: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慕尼黑工业大学(学士),柏林工业大学(硕士,博士)

主要成就: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平

恩斯特·鲁斯卡生于海德堡,是德国东方学家、科学历史学家教育家尤利乌斯·鲁斯卡(JuliusRuska)的儿子,恩斯特·鲁斯卡的弟弟赫尔穆特·鲁斯卡(HelmutRuska)是医生,也是电子显微镜的先驱之一。

鲁斯卡在海德堡读完中学后,1925年起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学习电子学,1927年转到柏林工业大学,1933年完成论文《关于电子显微镜的磁性镜头》(ÜbereinmagnetischesObjektivfürdasElektronenmikroskop)并获得博士头衔。

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商业化开发不是大学研究所的任务,研究所的仪器也无法达到这个要求,鲁斯卡开始在电子光学的工业界寻求新的发展。他于1933年至1937年在柏林电视机股份公司(BerlinerFernsehAG)的研发部门工作,负责电视机接收发送管和带二级放大器的光电池的开发。在此期间,他同博多·冯·博里斯(BodovonBorries)开始试探性地开发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1936年底1937年初,他们在西门子公司的电子显微镜工业研发工作实现了这一目标,在柏林设立了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并于1939年研发出了第一台能够批量生产的“西门子-超显微镜”。

在研发“西门子-超显微镜”的同时,他和弟弟赫尔穆特·鲁斯卡及其同事开始了它的应用,尤其是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为了使得它能够迅速地使用在各个领域,他们建议西门子公司建立一所电子显微镜研究所,1940年建成后直至1944年底,这个研究所共发表了约200篇不同专业领域的文章。

二战后,鲁斯卡为西门子公司重建了在柏林的电子光学实验室,使得1949年起重新开始生产电子显微镜,有超过1200家的各国研究所使用他们的产品。除此之外,鲁斯卡开始更多地在科学研究所工作,以加大对电子显微镜的物理学研究。1947年8月至1948年12月在德国科学学会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所工作,1949年1月起接手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弗里茨·哈勃研究所(Fritz-Haber-Institut)的电子显微镜部门,直至1974年底退休,这个部门在1957年成为独立的电子显微镜研究所,并以鲁斯卡的名字命名,鲁斯卡也在此前的1955年辞去了西门子公司的工作。

1944年鲁斯卡在柏林工业大学获得大学任教资格,1949年成为柏林自由大学的教授,1959年起也在柏林工业大学任教,直至1971年,教授电子光学基础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发表科学文章超过100篇。

1988年,恩斯特·鲁斯卡在柏林逝世,葬于其弟弟赫尔穆特·鲁斯卡在柏林的墓旁。

研究

鲁斯卡是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开拓者之一,1931年4月7日,他和马克斯·克诺尔(MaxKnoll)成功用磁性镜头制成第一台二级电子光学放大镜,实现了电子显微镜的技术原理,基于磁场会因电子带电而偏移的现象,使得通过镜头的电子射线能够像光线一样被聚焦,当时被称为“超显微镜”。因为电子的波长远小于光线的波长,因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明显优于光学显微镜。

鲁斯卡与工程师博多·冯·博里斯一起完善了他的电子显微镜发明,1938年至1939年起投入批量生产。

荣誉

鲁斯卡获得过众多的奖项,是多个科学学会的荣誉会员。1970年被授“保罗·埃尔利希和路德维希·达姆施泰特奖”(Paul-Ehrlich-und-Ludwig-Darmstaedter-Preis)。1986年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者格尔德·宾宁和海因里希·罗雷尔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5年11月24日起,柏林工业大学物理研究所的一座以鲁斯卡的名字命名。

标签: 恩斯特·鲁斯卡

更多文章

  • 冯·克里津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冯·克里津

    冯·克利津(又译冯·克利青KlausvonKlitzing,1943-)因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获得了198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霍尔效应是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导电的性质时发现的一种电磁效应。此效应广泛地用于半导体。百年后的1980年,克里津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电晶体中发

  • 西蒙·范德梅尔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西蒙·范德梅尔

    西蒙·范德梅尔(荷兰语:SimonvanderMeer,1925年11月24日——2011年3月4日),出生于荷兰海牙,荷兰物理学家,198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西蒙·范德梅尔外文名:荷兰语:SimonvanderMeer出生日期:1925年11月24日逝世日期:2011年3月14日出生地:

  • 卡洛·鲁比亚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卡洛·鲁比亚

    卡罗·鲁比亚(CarloRubbia),男,1934年出生于意大利戈里齐亚。世界著名的粒子物理学家和发明家,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教授,科学家。1984年与范德梅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6年1月获2015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19年10月30日在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获得大使李军华颁发的“庆

  • 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

    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WilliamAlfredFowler,1911年8月9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1995年3月14日逝世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是一位美国天体物理学家,198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外文名:WilliamAlfredFowler国籍:美国出

  •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Chandrasekhar,1910年10月19日——1995年8月21日),男,印度裔美国籍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在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与另一位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威廉·艾尔弗雷德·福勒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另一个获诺

  • 肯尼斯·威尔逊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肯尼斯·威尔逊

    肯尼斯·威尔逊,(KennethG.Wilson1936年6月8日—2013年6月15日)美国物理学家。因建立相变的临界现象理论,即重正化群变换理论,获得了198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肯尼斯·威尔逊外文名:KennethG.Wilson出生地:美国马萨诸塞州出生日期:1936年6月8日逝世日

  • 阿瑟·伦纳德·肖洛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阿瑟·伦纳德·肖洛

    阿瑟·肖洛(ArthurSchawlow,1921年5月5日纽约州芒特弗农-1999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美国物理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阿瑟·伦纳德·肖洛外文名:ArthurSchawlow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21年5月5日职业:物理学家阿瑟·伦纳德·肖洛,(

  •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NicolaasBloembergen,1920年3月11日—2017年9月5日),布洛姆伯根荷裔美籍物理学家。他和美国的肖洛(ArthurLeonardSchawlow)及瑞典的西格班(KaiManneBorjeSiegbahn)一起,因革新了研究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谱学

  • 凯·西格巴恩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凯·西格巴恩

    凯·西格巴恩(瑞典语:KaiSiegbahn,1918年4月20日-2007年7月20日)瑞典物理学家。因致力于研发一种用电子检测复合材料成分和纯度的新技术,于1981年与尼古拉斯·布隆伯根及阿瑟·伦纳德·肖洛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公认是用电子光谱学(ESCA)发展化学分析技术的带头人。他的父亲

  • 瓦尔·洛格斯登·菲奇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瓦尔·洛格斯登·菲奇

    瓦尔·洛格斯登·菲奇(ValLogsdonFitch,1923年3月10日-2015年2月5号),美国物理学家,198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瓦尔·洛格斯登·菲奇外文名:ValLogsdonFitch出生日期:1923年3月10日逝世日期:2015年2月5日职业:物理学家主要成就:1980年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