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肯尼斯·威尔逊

肯尼斯·威尔逊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4564 更新时间:2024/1/15 17:37:18

肯尼斯·威尔逊,(KennethG.Wilson1936年6月8日—2013年6月15日)美国物理学家。因建立相变的临界现象理论,即重正化群变换理论,获得了198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资料

名:肯尼斯·威尔逊

外文名:KennethG.Wilson

出生地:美国马萨诸塞州

出生日期:1936年6月8日

逝世日期:2013年6月15日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获得了198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介

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的化学教授。在上高中之前,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学习物理数学。他当时学的数学是微积分,而物理是采用微积分的。他从这时起就决心当一名物理学家。在上大学前,K.威耳逊就跟父亲学习符号逻辑。他父亲还试图教他群论,但不太成功。

生平

1952年,这时K.威耳逊才16岁,就进入美国哈佛大学主修数学,但同时也学了许多物理,几个暑假都参加课题组研究。他的研究生阶段在加州理工学院渡过,其中有两年是在核物理实验室里工作,并跟随盖尔曼做博士论文。

在加州理工学院肯尼斯·威尔逊和物理系一位名叫马休斯(J.Mathews)的助教很谈得来,马休斯教他使用学院的计算机。有一个暑假他参加通用原子能公司,从事等离子体工作。第二年回到哈佛,当一名临时工作人员,然后再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论文。当时哈佛的理论活动较少,于是K.威耳逊就去了MIT,以便利用那里的计算机做理论工作,在那里和MIT的理论组成员联系很多。

1962年肯尼斯·威尔逊来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参加肯德尔和布约肯的小组,研究场论和粒子物理学,他的兴趣在于用重正化群方法来处理强相互作用的模型。

1963年9月肯尼斯·威尔逊到康奈尔大学当助理教授,

1965年受聘为副教授,1971年升教授,以后他就一直在康奈尔大学,除了几次休假和访问。有一次是去SLAC,有一次是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又有一次是去加州理工学院当访问学者,还到IBM苏黎世实验室工作过一年。1971年,他把重正化群的方法用于统计物理学中的临界现象的研究,建立起二级相变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准确地计算了低温下热容对温度的线性关系式中的系数。

学术成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开始对某些特殊系统的临界行为,例如液气之间的相变和铁磁性与顺磁性之间的转变,作定性描述。例如,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就在1937年发表了相变的普遍理论。然而,当人们对许多系统作更为广泛而详细的研究之后,便发现相变的临界行为与朗道理论的预言有很大偏离。

1971年威尔逊发表了两篇有重大影响的论文,既明确又深入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威尔逊认为,相变的临界现象与物理学其他现象不同的地方在于,人们必须在相当宽广的尺度上与系统中的涨落打交道。所有尺度上的涨落在临界点都是重要的,因此,在进行理论描述时,要考虑到整个涨落谱。威尔逊的临界现象理论是在重正化群变换理论的基础上作了实质性的修改后建立的。威尔逊的临界现象理论,全面阐述了物质接近于临界点的变化情况,还提供了这些临界量的数字计算方法。

随着相变的临界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威尔逊创建的重正化群变换方法已不仅用来解释临界现象,还可用来解决其他一些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公告中所说的:“威尔逊的理论代表着一种新的思想,它不仅圆满地解决了相变的临界现象这一典型问题,而且还似乎具有解决其他一些重要的,迄今尚未解决的问题的巨大潜力。”

家庭

肯尼斯·威尔逊1975年遇到布朗小姐,1982年两人结婚。布朗小姐在

康奈尔计算机公司工作,他们两人合作,在计算机软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这以后,K.威耳逊以很大精力投身于大规模运用计算机作科学计算的研究之中。

个人荣誉

Dannie海涅曼数学物理奖1973年

波尔兹曼奖章1975年

沃尔夫奖1980年

哈佛大学,4学士学位(荣誉学位)

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1年

兰克林奖章1982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1982年

交流Eringen奖章1984年

拉赫曼奖1993年

标签: 肯尼斯·威尔逊

更多文章

  • 阿瑟·伦纳德·肖洛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阿瑟·伦纳德·肖洛

    阿瑟·肖洛(ArthurSchawlow,1921年5月5日纽约州芒特弗农-1999年4月28日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美国物理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阿瑟·伦纳德·肖洛外文名:ArthurSchawlow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21年5月5日职业:物理学家阿瑟·伦纳德·肖洛,(

  •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尼古拉斯·布隆伯根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NicolaasBloembergen,1920年3月11日—2017年9月5日),布洛姆伯根荷裔美籍物理学家。他和美国的肖洛(ArthurLeonardSchawlow)及瑞典的西格班(KaiManneBorjeSiegbahn)一起,因革新了研究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谱学

  • 凯·西格巴恩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凯·西格巴恩

    凯·西格巴恩(瑞典语:KaiSiegbahn,1918年4月20日-2007年7月20日)瑞典物理学家。因致力于研发一种用电子检测复合材料成分和纯度的新技术,于1981年与尼古拉斯·布隆伯根及阿瑟·伦纳德·肖洛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公认是用电子光谱学(ESCA)发展化学分析技术的带头人。他的父亲

  • 瓦尔·洛格斯登·菲奇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瓦尔·洛格斯登·菲奇

    瓦尔·洛格斯登·菲奇(ValLogsdonFitch,1923年3月10日-2015年2月5号),美国物理学家,198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瓦尔·洛格斯登·菲奇外文名:ValLogsdonFitch出生日期:1923年3月10日逝世日期:2015年2月5日职业:物理学家主要成就:1980年获

  • 詹姆斯·沃森·克罗宁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詹姆斯·沃森·克罗宁

    詹姆斯·克罗宁(JamesWatsonCronin;1931年9月29日-2016年8月25日),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世界顶级学府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中文名:詹姆斯·沃森·克罗宁外文名:JamesWatsonCronin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芝加哥出生日期:1931年

  • 史蒂文·温伯格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蒂文·温伯格

    史蒂文·温伯格(StevenWeinberg,1933年5月3日-2021年7月23日),美国物理学家,因提出基于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的电弱理论获得197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史蒂文·温伯格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文学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国家天文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和科学史学会会员,美国中

  • 阿卜杜勒·萨拉姆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阿卜杜勒·萨拉姆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萨拉姆(乌尔都语:محمدعبدالسلام)(1926年1月29日-1996年11月21日),男,巴基斯坦理论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哲学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由于“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的,包括对弱中性流的预言在内的贡献”,萨拉姆与谢尔登·格拉

  • 阿诺·彭齐亚斯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阿诺·彭齐亚斯

    阿诺·彭齐亚斯,德国出生的美国射电天文学家,犹太人,1964年与罗伯特·威尔逊一起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并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阿诺·彭齐亚斯外文名:ArnoPenzias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33年4月26日毕业院校:纽约市立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主要成就: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诺贝尔物

  • 彼得·卡皮查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彼得·卡皮查

    彼得·卡皮查(ПётрЛеонидовичКапица,1894年7月9日—1984年4月8日),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超流体的发现者之一,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彼得·卡皮查外文名:ПётрЛеонидовичКапица国籍:苏联出生日期:1894年7月9日逝世日期:1984年4月8

  • 约翰·凡扶累克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约翰·凡扶累克

    约翰·凡扶累克(JohnH.vanVleck1899年3月13日—1980年10月27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安德森与内维尔·莫特(SirNevillF.Mott)、约翰·凡扶累克(JohnH.vanVleck)共获197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