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多罗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多罗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760 更新时间:2024/1/18 3:35:09

多罗西·克劳福特·霍奇金(DorothyCrowfootHodgkinOM,1910年5月12日~1994年7月29日),结婚前名为多罗西·玛丽·克劳福特(DorothyMaryCrowfoot)英国的化学家。由于通过X射线分析出分子构造而于1964年获奖诺贝尔化学奖。1965年获得英国功绩勋章。

基本资料

名:多罗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外文名:DorothyCrowfootHodgkinOM

别名:罗西·玛丽·克劳福特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910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1994年7月29日

职业:化学家

主要成就:1964年获奖诺贝尔化学奖

人物介绍

多罗西·克劳福特·霍奇金(DorothyCrowfootHodgkinOM,1910年5月12日~1994年7月29日),结婚前名为多罗西·玛丽·克劳福特(DorothyMaryCrowfoot)英国的化学家。由于通过X射线分析出分子构造而于1964年获奖诺贝尔化学奖。1965年获得英国功绩勋章。

1910年5月12日,多罗西出生于埃及开罗。她的父亲是英国政府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母亲是一位出色的植物学家。父母二人被派往开罗工作,多罗西她的几个妹妹则留在英国由祖父母和保姆照顾,直到一战结束。这种分离造就了多罗西的独立精神。

1921年,多罗西被送往萨福克郡的圣约翰莱曼语法学校学习。在制取明矾和硫酸铜溶液,用来生长晶体的化学课程中,多罗西的注意力逐渐被化学和晶体所吸引。1928年,多罗西如愿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化学,193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一等荣誉学位。尔后,多罗西进入剑桥大学纽汉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贝尔纳(J.D.Bernal)学习X射线晶体学。当时,晶体学是一门相对较新的科学。贝尔纳善于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复杂的有机分子。1934年,多罗西返回牛津担任化学助教。1937年,多罗西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并和托马斯·霍奇金(ThomasLionelHodgkin)结婚。

1942年到1949年,多罗西开始进行青霉素的结构分析。1945年,她与卡莱尔(C.H.Carlisle)合作,首次测定了碘化胆固醇的三维生物分子结构。同年,她与同事合作测定了青霉素的结构,但直到1949年才正式发表这项成果。她的研究促进了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后来DNA结构的发现。1948年,多罗西首次接触到维生素B12,当时人们对它的分子结构一无所知。多罗西发现它含有金属元素钴,认为可以用X射线晶体学来探索它的结构。1955年,多罗西发表了关于维生素B12结构的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多罗西还开展了一项非重要的研究计划,即胰岛素的结构分析。早在1934年,她从罗宾逊(RobertRobinson)那里获得了一小块胰岛素晶体样品,但当时的X射线晶体学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处理胰岛素分子的复杂结构。她和其他合作者一起努力提高分析技术,直到1969年,也就是35年后,她才最终攻克胰岛素的结构问题。之后,她还长期与其他实验室积极合作开展胰岛素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讲解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由于在维生素B12方面的工作,多罗西最终获得了196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她是63年来化学领域的第3位女性获奖者。

难得的是,多罗西还是一位品行高洁、胸怀大爱的人。事业有成的她从不吝啬于帮助、指导和鼓励那些与她有联系的晶体学家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多罗西本人的一生是幸运的。她的父母开明,促使她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博士阶段,又师从志趣相投的名师。在回忆自己的科学生涯时,多罗西坦言受母亲的影响很深,她促使女儿保持一种对事物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以找到问题最终答案的钻研精神。导师贝尔纳和丈夫霍奇金也对多罗西产生了重要影响,她坦言自己科学生涯的大部分工作几乎没有一项不是从与贝尔纳一同研究晶体时开始的。

或多或少受母亲、贝尔纳和霍奇金的影响,多罗西成为世界和平和裁减军备的坚定拥护者,是民族独立自由的坚定支持者。她热情地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科研。1959年她率英国科学家代表团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至她去世前一年的1993年,她共8次访问中国。

多罗西是X射线晶体学领域的巨匠,也是世界和平的爱好者;是称职的母亲,也是优秀的教师和所在领域的完美合作者与指导者。她能把多重角色——母亲、教师、朋友和指导者——完美地集于一身,是年轻女性学习的榜样。

更多文章

  • 居里奥·纳塔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居里奥·纳塔

    居里奥·纳塔(GiulioNatta,1903年2月26日-1979年5月1日),意大利化学家,在聚合反应催化剂研究上作出很大贡献,因此与德国化学家卡尔·齐格勒共同获得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居里奥·纳塔外文名:GiulioNatta出生日期:1903年2月26日逝世日期:1979年5月1日

  • 卡尔·齐格勒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卡尔·齐格勒

    卡尔·齐格勒联邦德国有机化学家。1898年11月26日生于黑尔萨,1973年8月12日卒于米尔海姆。1920年获马尔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27年在海德堡大学任教授。1936年任哈雷-萨勒大学化学学院院长。1943年任威廉皇家学会(后称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煤炭研究所所长,直至逝世。齐格勒在金属有机化

  • 约翰·肯德鲁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约翰·肯德鲁

    约翰·肯德鲁,男,爵士,CBE,FRS(SirJohnKendrew,1917年3月24日牛津-1997年8月23日),英国生物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约翰·肯德鲁约翰·肯德鲁外文名:SirJohnKendrew籍贯:英国牛津出生地:英国牛津性别:男国籍:英国出生年月:1917年3月

  • 马克斯·佩鲁茨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克斯·佩鲁茨

    马克斯·佩鲁茨(MaxF.Perutz,1914年5月19日-2002年),男,英国生物学家和结晶学家,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二战时去英国求学,在剑桥获博士学位并加入英国籍。蛋白质晶体学家。因发现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与肯德鲁共获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也是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创建人与第一任主任,

  • 梅尔文·卡尔文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梅尔文·卡尔文

    梅尔文·埃利斯·卡尔文(MelvinEllisCalvin,1911年4月8日—1997年1月8日),美国著名生化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因与AndrewBenson和JamesBassham发现卡尔文循环(CalvinCycle)或称Calvin-Bens

  • 威拉得·利比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威拉得·利比

    威拉得·弗兰克·利比(WillardFrankLibby,1908年12月17日-1980年9月8日),著名美国化学家、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及博士),曾参与曼哈顿计划。利比一生致力于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dating)的发展,1940年

  • 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

    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捷克语:JaroslavHeyrovský1890年12月20日-1967年3月27日),捷克化学家,布拉格大学教授。中文名: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外文名:JaroslavHeyrovský国籍:捷克出生日期:1890年12月20日逝世日期:1967

  • 亚历山大·罗伯兹·托德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亚历山大·罗伯兹·托德

    亚历山大·罗伯兹·托德AlexanderRobertusTodd,BaronTodd(1907年10月2日-1997年1月10日),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化学家、男爵。他被称为近代核酸化学的前驱,主要成就是对核苷、核苷酸的研究,弄清了核苷酸的结构和组成,首先合成了人体内几种重要核苷酸单体,也为核酸的双螺

  • 尼古拉·谢苗诺夫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尼古拉·谢苗诺夫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苏联医生、化学家;1896年4月15日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谢苗诺夫的重大贡献是发展了链反应理论,并于1956年与西里尔·欣谢尔伍德一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86年9月25日逝世。中文名: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外文名:Никола́йНикола́евичСе

  • 西里尔·欣谢尔伍德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里尔·欣谢尔伍德

    西里尔·欣谢尔伍德是英国化学家。1897年6月19日生于伦敦,1967年10月9日卒于同地。曾入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学习,1914年因战事中断学习。1916~1918年在皇家兵工厂炸药车间工作。1919年回原校复学。1920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21年起到牛津大学三一学院工作。1937年后任牛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