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杰克·绍斯塔克

杰克·绍斯塔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00 更新时间:2023/12/24 11:21:23

杰克·绍斯塔克,美国人。1952年生于伦敦,在加拿大长大。他先后就读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并于1977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绍斯塔克自1979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是马萨诸塞综合医院遗传学教授,并同时任职于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基本资料

名:杰克-绍斯塔克

外文名:JackSzostak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52年

毕业院校:加拿大麦基尔大学

职业: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

主要成就: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艾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博士导师:吴瑞

获得荣誉

三名科学家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在医学或生理学领域,诺贝尔奖得奖项目代表了该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方,他们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崇高的理想境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具有极深的教育意义。“2014·诺贝尔获得者医学峰会”,将于2014年3月23日-24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特别邀请到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医学领域的产学研领域的顶尖人才将参会。本次峰会,向我国广大的医务、医药工作者及管理者了解到国际前沿思想和最新研究动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对于推动世界医学前沿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促进我国生物医学研究、加速国内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医学领域的金融投资发展、在社会上推广现代医学技术信息,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奖金

三人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共享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时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端粒酶研究领域的成果,从而再一次让三位科学家共享这一殊荣。实际上,自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这已是第30次三人共享该奖。诺贝尔委员会对同时让多人平分一奖解释说,有时一年有两类研究项目同时获得评委的认可,因此有必要向两类项目同时颁奖,而有时被认可的研究项目中又有一位以上的杰出科学家。不过,诺贝尔委员会还从未向三位以上的科学家同时颁发这一奖项。已有195人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只有10名女科学家,包括这次获奖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萝尔·格雷德。此外,这一奖项的最年轻获奖者是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奖的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他在1923年获奖时年仅32岁;最年长的获奖者是因癌症研究而获奖的美国科学家劳斯,他1966年获奖时已是87岁高龄。

获奖感言

突如其来的获奖消息显然令绍斯塔克也十分激动,他说:“我期待能举办一个大型的聚会,来庆祝获得这一声望很高的奖项。”

主要贡献

生老病死,这或许是人类生命最为简洁的概括,但其中却蕴藏了无数的奥秘。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状物质,它们被称为“染色体”。正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它们对人类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众所周知,决定男女性别的就是一对染色体。在染色体的末端部分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这就是端粒。而端粒酶的作用则是帮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长度等结构得以稳定。“染色体携有遗传信息。端粒是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它能够保护染色体,而端粒酶在端粒受损时能够恢复其长度。”获奖者之一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介绍说:“伴随着人的成长,端粒逐渐受到‘磨损’。于是我们会问,这是否很重要?而我们逐渐发现,这对人类而言确实很重要。”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这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解释了端粒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借助他们的开创性工作,人们知道,端粒不仅与染色体的个性特质和稳定性密切相关,而且还涉及细胞的寿命、衰老与死亡等等。简单地说,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陆续有研究发现,端粒和染色体等虽然与细胞老化有关,进而影响衰老,但并非唯一的因素,“生命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进程,它有许多不同的影响因素,端粒仅仅是其中之一”。“这是有关人类衰老、癌症和干细胞等研究的谜题拼图中重要的一片,”新闻公报说,“他们的发现使我们对细胞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维度,清楚地显示了疾病的机理,并将促使我们开发出潜在的新疗法。

评选委员会说,绍斯塔克的研究成果“为世人理解细胞(运行机制)提供新视角,有助于摸清疾病原理,促进开发潜在新疗法”。

2013年12月12日,2014·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官方网站正式上线,标志着峰会筹备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峰会将于2014年3月23日-3月24日在北京隆重召开,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中国医学产学研顶尖学者、企业家参与,将成为2014年中国医学界的盛会。

研究成果表明,癌症细胞利用端粒酶支撑自己无控制的“疯长”。科学家正在研究是否能用药物遏制端粒酶,从而治疗癌症。评奖委员汉松说,以三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有关血液、皮肤和肺部疾病的疗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表示,端粒酶在许多癌细胞中非常活跃,“如果能够摧毁具有这么高活动性的细胞,那就可能能够治疗癌症”。端粒酶缺陷可以引起某些遗传性的皮肤病、肺病和某种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标签: 杰克·绍斯塔克

更多文章

  • 卡罗尔·格雷德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卡罗尔·格雷德

    卡罗尔·格雷德(CarolGreider),1961年生,美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1983年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教授。她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而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卡罗尔

  •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1948年11月26日——),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女,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教授。著有《端粒效应》(与伊丽莎·艾波合著,廖月娟译,天下文化出版,2017年)。中文名: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外文名

  • 吕克·蒙塔尼耶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克·蒙塔尼耶

    吕克·蒙塔尼(LucMontagnier,1932年8月18日-2022年2月8日),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荣誉教授,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防治基金会主席,法国著名的病毒学家,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之一,出生在法国,他是巴黎大学的病毒学教授,是法国巴黎艾滋研究和预防世界基金会的荣誉教授和主管。他在艾滋病的研

  •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人,出生于1947年,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直在法国巴斯德研究中心工作。巴尔-西诺西是近年来少有的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之一,以研究艾滋病病毒而闻名,是1983年发现艾滋病病毒的论文作者之一。巴尔-西诺西和同事蒙塔尼因发现了艾滋病的致病病毒(即HIV病毒),与发现了人

  •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Hausen),德国著名科学家、医学家,1936年3月11日生。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俄国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医学教授。现任职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他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发现某些类型的乳头状瘤病毒(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开发出

  • 奥利弗·史密斯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奥利弗·史密斯

    奥利弗·史密斯(英语:OliverSmithies,1925年7月23日-)是英国出生的美国遗传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因发明基因敲除小鼠技术与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一起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奥利弗·史密斯外文名:OliverSmithie

  • 马丁·约翰·埃文斯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丁·约翰·埃文斯

    马丁·约翰·埃文斯爵士(英语:SirMartinJohnEvans,1941年1月1日-)是一位英国科学家,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校长。中文名:马丁·约翰·埃文斯国籍:英国出生日期:1941年1月1日毕业院校:伦敦大学学院职业:教授、校长1963年毕业于剑桥大

  • 马里奥·卡佩奇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马里奥·卡佩奇

    马里奥·卡佩奇(MarioR.Capecchi,1937年10月6日—),200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美国犹他州医学院著名教授、人类基因系两位主任之一。卡佩奇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少年时移民美国。他从俄亥俄州安提亚克学院获得了化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自哈佛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其

  • 克雷格·梅洛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克雷格·梅洛

    克雷格·梅洛(CraigC.Mello),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2006年因与斯坦福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安德鲁·法尔发现RNA干扰现象而共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克雷格·梅洛外文名:CraigC.Mello国籍:美国出生

  • 安德鲁·法尔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德鲁·法尔

    安德鲁·法尔(AndrewFire),美国科学家、生物医学家,1959年出生于美国,美国科学家、生物医学家。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1998年,他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教授克雷格·梅洛在《自然》杂志上共同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RNA具有可以干扰基因的机制。因在RNA(核糖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