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卡罗尔·格雷德

卡罗尔·格雷德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96 更新时间:2024/1/19 16:13:46

卡罗尔·格雷德(CarolGreider),1961年生,美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1983年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教授。她因为“发现端粒端粒酶如保护染色体”而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本资料

名:卡罗尔·格雷德

外文名:CarolGreider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61年

毕业院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职业:分子生物学家

主要成就: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出生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

人物生平

卡罗尔-格雷德198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赢得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在美国泉港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卡罗尔-格雷德1997年被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系任命为教授。

卡罗尔-格雷德同他人共同发现了端粒酶,这种酶有助于端粒保持长度和完整。

卡罗尔-格雷德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杰克-绍斯塔克在2006年因基础性医学研究获得美国艾伯特-拉斯克医学奖。

北京时间2009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获得荣誉

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1998年)

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1999年)

国家科学院议员(2003年)

理查德Lounsbery奖(2003年)

迪克森奖(2006年)

威利在生物医学科学奖(2006年)(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同获)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2006年)(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同获)

路易莎总霍维茨奖(2007年)(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约瑟夫·G·高尔同获)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9)(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同获)

获奖感言

诺贝尔医学奖颁奖词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今天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颁奖词称,这三人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颁奖词节选。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三名科学家,他们解决了生物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完整地自我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以免于退化。这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我们展示,解决办法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

“携带基因信息的DNA线状长分子挤压形成染色体,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特DNA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卡罗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DNA的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如果端粒缩短了,细胞就会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的活动显著,端粒的长度也就能得以保持,并且细胞衰老也将延后。癌细胞就是一个例子,癌细胞被认为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相反,某些特定的遗传疾病,会出现一些有缺陷的端粒酶这样的特征,导致损害细胞。对此诺贝尔奖颁给这一细胞基本机制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助于新的治疗措施的发展。”

总之,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以及杰克-绍斯塔克的发现提高了人们对于细胞的理解的深度,阐明了疾病机制,有助于未来新治疗方法的发展。

标签: 卡罗尔·格雷德

更多文章

  •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1948年11月26日——),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女,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教授。著有《端粒效应》(与伊丽莎·艾波合著,廖月娟译,天下文化出版,2017年)。中文名: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外文名

  • 吕克·蒙塔尼耶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克·蒙塔尼耶

    吕克·蒙塔尼(LucMontagnier,1932年8月18日-2022年2月8日),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荣誉教授,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防治基金会主席,法国著名的病毒学家,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之一,出生在法国,他是巴黎大学的病毒学教授,是法国巴黎艾滋研究和预防世界基金会的荣誉教授和主管。他在艾滋病的研

  •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人,出生于1947年,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直在法国巴斯德研究中心工作。巴尔-西诺西是近年来少有的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之一,以研究艾滋病病毒而闻名,是1983年发现艾滋病病毒的论文作者之一。巴尔-西诺西和同事蒙塔尼因发现了艾滋病的致病病毒(即HIV病毒),与发现了人

  •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Hausen),德国著名科学家、医学家,1936年3月11日生。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俄国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医学教授。现任职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他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发现某些类型的乳头状瘤病毒(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开发出

  • 奥利弗·史密斯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奥利弗·史密斯

    奥利弗·史密斯(英语:OliverSmithies,1925年7月23日-)是英国出生的美国遗传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因发明基因敲除小鼠技术与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一起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奥利弗·史密斯外文名:OliverSmithie

  • 马丁·约翰·埃文斯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马丁·约翰·埃文斯

    马丁·约翰·埃文斯爵士(英语:SirMartinJohnEvans,1941年1月1日-)是一位英国科学家,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校长。中文名:马丁·约翰·埃文斯国籍:英国出生日期:1941年1月1日毕业院校:伦敦大学学院职业:教授、校长1963年毕业于剑桥大

  • 马里奥·卡佩奇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马里奥·卡佩奇

    马里奥·卡佩奇(MarioR.Capecchi,1937年10月6日—),200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美国犹他州医学院著名教授、人类基因系两位主任之一。卡佩奇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少年时移民美国。他从俄亥俄州安提亚克学院获得了化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自哈佛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其

  • 克雷格·梅洛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克雷格·梅洛

    克雷格·梅洛(CraigC.Mello),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2006年因与斯坦福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安德鲁·法尔发现RNA干扰现象而共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克雷格·梅洛外文名:CraigC.Mello国籍:美国出生

  • 安德鲁·法尔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德鲁·法尔

    安德鲁·法尔(AndrewFire),美国科学家、生物医学家,1959年出生于美国,美国科学家、生物医学家。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1998年,他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教授克雷格·梅洛在《自然》杂志上共同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RNA具有可以干扰基因的机制。因在RNA(核糖核酸)

  • 罗宾·沃伦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罗宾·沃伦

    罗宾·沃伦与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予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中文名:罗宾·沃伦外文名:J.RobinWarren出生日期:1937年6月11日职业:科学家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