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赖光勋

赖光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674 更新时间:2023/12/9 15:40:00

赖光勋,1914年生,福建永定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测绘队队长、科长、主任教员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太行抗大一分校支队参谋长、抗大总校军教科长等职。1945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参谋长、副旅长、副师长等职,参加了陇海、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长,副军长,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3年1月2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9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赖光勋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永定县仙师乡利芳村

出生日期:1914年11月

逝世日期:2003年1月25日17时

职业:军人

人物简介

赖光勋(1914-2003),福建省永定县仙师乡利芳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瑞金红军学校青年队长,彭杨步兵学校连长,红军总司令部第一局测绘科科长,红四方面红军大学测绘教员,中央红军大学三科主任教员等,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中队长、教员,抗大第一分校支队长、支队参谋长、主任教员,抗大总校军教科科长、抗大第五大队大队长。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太行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17旅参谋长、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16旅副旅长,第二野战军第12军34师副师长、35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科学习。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军32师师长。回国后任第16军师长、副军长。1955年进入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军事科学院院部部长、合成军指挥系一部主任、战史部副部长、部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月2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9岁。

人物生平

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赖光勋同志是福建省永定县人,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测绘队队长、科长、主任教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太行抗大一分校支队参谋长、六大队大队长,抗大总校军教科长、第三大队大队长等职,战斗在军事教学和管理工作第一线,历经了抗大从组建到结束的全过程,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心做好培养干部工作,培养和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挥人才和业务骨干。他1945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参谋长、副旅长、副师长等职,参加了陇海、汤阴、兰封、定陶、南阳、襄樊、鲁西南和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长,副军长,军事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军事学院合成军队指挥系一部主任,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司令部参谋长,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加强与兄弟民族的团结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出了贡献。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赖光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1月2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9岁。

成就及贡献

赖光勋测距的水平很高。有个学员要赖光勋测量大金川河水面的宽度,有的学员要他测山的高度,都难不到他。刘伯承十分关心赖光勋,在长征中为他配了好马,并配备了勤务员、饲养员。1936年2月,红军大学成立测绘队,由赖光勋兼队长,他同时兼高级系、军事指挥系和政治指挥科的测绘教学。测绘队毕业后刘伯承为了让他提高水平,要他一面教学,一面到上级军事科听课。

长征时期

红军地图奇缺,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一份地图,赖光勋带领测绘科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收集各种资料,测绘、调制了大量作战地图和行军路线图,为军委首长选择长征路线,及时正确地指挥部队机动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在张国焘分裂红军危害党中央的紧要关头,当叶剑英参谋长秘密离开右路军指挥部,随主席北上的那天夜里,赖光勋把红军唯一的川、陕、甘地图交给了叶剑英。正是凭这幅地图,毛主席迅速选定了北上路线,率一方面军主力脱离了险境。解放后徐向前元帅在一次论述测绘工作的重要性时说:“红军这份惟一的陕甘地图是当时在西北军中做地下工作的阎揆要同志秘密送交红四方面军的,赖光勋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交予叶剑英同志。叶剑英同志把这份地图带走交给毛主席,对于要穿越数省的几万红军胜利北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一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图。”

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会合后,赖光勋找周恩来朱德,要求到战斗部队去,朱德让他去找负伤住院的刘伯承,刘要赖光勋随他去步校,赖光勋遂任庆阳步校测绘主任教员兼测绘队教员。1938年3月,测绘队毕业,赖光勋离开了测绘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

赖光勋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毕业,随后留在抗大工作,整个抗日战争,赖光勋都是在抗大渡过的。他历任太行抗大一分校支队参谋长、六大队大队长、抗大总校军教科长、第三大队大队长等职。1938年12月,他随抗大第六大队渡过滔滔黄河,穿过敌人重重封锁线,奔赴太行山,深入敌后办学,参与了抗大第一分校的筹备和组建工作。1939年,抗大总校东迁,在何长工同志的领导下,他负责带领留守大队坚持一边开展教学,一边做好迎接总校的各项保障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5年,他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

开始,赖光勋被派往刘邓野战军6纵,先在17旅任参谋长,后调到16旅任参谋长。1946年8月,六纵在陇海路二封至徐州段对国民党军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作战,战役发起前,为摸清兰封城内敌军布防情况,组织上派他化装潜入兰封城内进行侦察。他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在地下党的配合下,获取了敌城防、兵力布置、工事构筑等大量的作战情报资料,为纵队首长定下决心,全歼城内守敌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个师级干部,化装深入敌后侦察,在我军战史上是极为少见的。1946年11月,为粉碎敌人打通平汉公路的计划,他奉命率领四十八团参加上官村战役,战斗中他及时觉察敌企图突围的阴谋,主动将部队秘密运动至敌逃路之处埋伏,一举俘敌800余人,表现出很高的组织指挥能力。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6旅为右路军后卫,随刘邓及中原局由汝南埠过汝河。当我军达到汝河北岸时,国民党大批部队已占领了南岸的渡口和村庄。汝河水深叁四米,两岸陡峭,水流湍急,不能徒涉,渡口船只已被敌掠走。赖光勋同志临危受命于刘邓首长,率16旅46团顽强阻击十几个师的追敌,一面将敌人放近打,以短促火力给敌重大杀伤,直至发展到白刃战;一面沉着指挥炸毁浮桥,将国民党十几个师全部挡在汝河北岸。为保护中原局和刘邓首长指挥部安全渡过汝河,冲破敌包围圈作出了重要贡献。赖光勋在汝河之战有出色表现,不久晋升为16旅副旅长。淮海战役中,赖光勋同志参与指挥部队攻打双堆集,夺占了敌外围阵地,对取得战役全局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4月,他参加了伟大的渡江战役,亲自指挥由3个师和军直炮兵70余门火炮组成的军炮群,向对岸之敌发起猛烈攻击,并施放烟幕掩护我突击队抢滩上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赖光勋同志历任十二军三十四师、三十五师副师长、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长、十六军三十二师师长、十六军副军长、军事学院军事科学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军事学院合成军队指挥系一部主任、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部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司令部参谋长、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49年10月,他随部挺进大西南,参加了解放成都等战役。1953年6月,他率领三十二师入朝参战。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赖光勋同志进入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0年,赖光勋同志调新疆军区工作后,他不顾身患肺气肿、高血压、胃溃疡等多种疾病,倾其全力为巩固国防、加强国防现代化而工作。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赖光勋同志长期在部队、院校的领导岗位上忘我工作,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加强与兄弟民族的团结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粉碎"四人帮"之后,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拥护改革开放和部队精简整编。离职休养后,他仍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心军队的建设和发展,自觉保持革命晚节。他是我军一位智勇双全、能文能武的高级将领。

2003年1月25日17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赖光勋同志在南京病逝,享年89岁。

标签: 赖光勋

更多文章

  • 马洪山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马洪山

    马洪山(1918—2010),陕西省延长县人。1935年10月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兵团职离休干部、陕西省军区原顾问。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月16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2岁。中文名:马洪山国籍:中国出生地

  • 贺大增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贺大增

    贺大增(1906-1977)陕西葭县(今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二十七军指导员、红十五军团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三师八旅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纵

  • 王鸿寿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王鸿寿

    王鸿寿(1850—1925)艺名三麻子,原籍安徽怀宁,生于江苏如东县掘港场茶庵庙。幼在自家昆、徽班习昆曲武丑和徽戏靠把老生。青年时在太平军徽班度过,后投师里下河徽班武生艺人朱湘其门下深造。清同治十年前后,在上海庆乐、天仙、天乐、丹桂等茶园搭班。他演的《扫松下书》、《三搜苏府》、《徐策跑城》等戏别具一

  • 王方名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方名

    王方名,著名作家王小波的父亲。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文名:王方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渠县逝世日期:1985年9月3日职业:教授王方名(1911年-1985年9月3日),男,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作家王小波的父亲。父亲是渠县的烟商,因经营

  • 张宜爱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宜爱

    张宜爱(1912─2002),安徽省六安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文革”中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参与了上海未遂暴乱。198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认定犯有反革命罪。中文名:张宜爱外文名:无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

  • 袁俊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俊

    袁俊(1924~2004)江苏启东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新四军。曾任苏中军区连指导员,华中战军营员,华东野战军营长、团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团参谋长。参加了苏中、鲁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副团长、才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

  • 罗伯特·约翰逊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罗伯特·约翰逊

    罗伯特·约翰逊(RobertJohnson,1911.05.01-1938.8.16),出生于密西西比州,美国蓝调吉他手、歌手和作曲家。他出身佃农之家,可能受到他个人接触的三角洲的蓝调歌唱家的一些人(如豪斯和巴顿)的影响,他学习口琴和吉他。足迹遍布南方各地,曾远达北方的芝加哥和纽约,常在家庭舞会、小

  • 杨敏之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敏之

    杨敏之,男,1933年4月生,河北省丰润县丰登坞乡杨家庄人。中国监察学会原副会长,前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1988年到1998年主政湖南反腐工作。因胆识过人,在全国纪委系统具有极高知名度。2014年7月29日凌晨2时28分,因糖尿病并发症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81岁。中文名:杨敏之国籍:中国出生日期

  • 邓少东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邓少东

    邓少东(1910—1993),曾用名邓绍泮。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王家河村人。1910年9月生。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部队中曾任连长、营长、政治委员、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第

  • 宋存寿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存寿

    宋存寿(Tsu-shouSung,1930年9月2日~2008年5月27日),江苏江都人,中国台湾电影导演,昔年在华语影坛与李行、李翰祥、胡金铨等人齐名,以拍摄爱情文艺片见长,有“文人导演”称誉,曾一手发掘了秦汉、林青霞等明星演员,代表作有《破晓时分》、《母亲三十岁》和《窗外》等,于2001年获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