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宜妃

宜妃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79 更新时间:2023/12/6 5:57:20

宜妃(?―1733年10月2日)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包衣管领下人。盛京镶黄旗包衣佐领兼侍郎衔三官保之女,包衣佐领安塔穆之孙女。有一姐妹为贵人,同为康熙帝妃子。康熙十六年(1677年)入宫,八月,册郭络罗氏为宜嫔,“眷顾最深”。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四,生皇五子胤祺。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晋封为宜妃,在四妃中居位第二,仅次于惠妃。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子胤禟。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皇十一子胤禌。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宠爱的妃嫔之一。宜妃是雍正帝政敌胤禟的生母,雍正帝及日后乾隆帝在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都将宜妃排除在外。雍正四年(1726年),宜妃次子胤禟圈禁而死。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十九,长子胤祺病死。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宜妃薨。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景陵妃园寝。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郭络罗氏

别名:宜妃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逝世日期: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

主要成就:为康熙帝生育三子

丈夫:康熙帝

妹妹:郭贵人

儿子:胤祺、胤禟、胤禌

封号:宜嫔→宜妃

寝宫:翊坤宫

身份:康熙帝的妃子

旗籍:满洲镶黄旗

人物生平

宜妃的父亲是三官保,初任镶黄旗盛京佐领,康熙二十三年升任盛京内务府掌关防印佐领。宜妃深得康熙皇帝喜爱,康熙帝出巡盛京时,曾二次在其父第宅驻跸。

据《清列朝后妃传稿》记载,宜妃父亲佐领三官保去世后,康熙帝曾让状元韩菼为其立碑以示褒奖,并点明宜妃父亲佐领三官保是后妃“戚属”:

“阿凯,镶黄旗人,孙三官保原任工部侍郎兼佐领。案韩菼恭拟赐碑:更毓淑顺之贤,式赞宫闱之化。身缘戚属,班亚近臣。衔书盛京掌管内务府关防印,佐领三官保。”

在《永宪录》中有记载:“眷顾最深”。

郭络罗氏有兄弟五人,分别为和硕恒亲王长史兼镶黄旗蒙古副都统道保、佐领多普库、盛京镶黄旗包衣佐领特普库、郎中鄂普库和司库他普库。《盛京典制备考》记盛京内务府镶黄、正黄、正白三旗额设佐领三员“京包衣缺”,反映她是京城包衣出身。

康熙十六年(1677年)郭络罗氏以宫女身份入宫,随即得到康熙帝的宠幸,并直接享受了嫔等级的待遇。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9月18日),册立遏必隆之女妃钮祜禄氏为继皇后的同时,她正式被册封为嫔,称为宜嫔。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月二十七日,宜嫔之妹庶妃郭络罗氏生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680年1月5日),宜嫔生皇五子胤祺。因胤祺先后被孝懿仁皇后和嫡祖母孝惠章皇后抚养,远离世俗纷争,而没有参与对皇位的争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贵妃佟氏册封为皇贵妃,宜嫔则与惠嫔、德嫔和荣嫔一同晋封为妃,称为宜妃。不过,宜妃的封号在手抄档里经常被错记为懿妃。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巡幸盛京时,收拾崇政殿前厢房及佐领三官保之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二十七日,生皇九子胤禟。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初七日,生皇十一子胤禌。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第三次东巡,依照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之例,住在宜妃之父三官保的家。此次因仁宪皇太后亦随行前往,房间需用甚多,再于三官保的家附近寻找好房子一同加以修缮。

宜妃之父三官保作为内务府佐领,在康熙朝却能与从一品将军一同入坐和行走,都察院左都御史尹泰曾上奏说包衣佐领无视各职、逾越定级的风气是从三官保开始的,而三官保在生时,众人都以祖辈称呼他。由此可见,宜妃得宠令其家族蒙受极大的恩惠。

康熙朝晚年,宜妃为给康熙帝祝禧而重修德胜门外永丰屯的弥勒院,出了几千两银子和三顷七十亩香火地。重修寺庙后,宜妃每年会派翊坤宫首领张用、李荣敬来拈香。康熙帝亦派官兵参与了修寺工程。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建成“宏杰壮丽”的“近山巨刹”,御书“香嵒寺”横石额并御制碑文,山门外还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圣谕碑。文武大臣经过庙前,文官要下轿,武将则要下马。香嵒寺每年开道场三次,分别为三月康熙万寿节、四月佛诞日和十二月宜妃千秋日,忽略宫中位分最高的贵妃佟佳氏,可见圣祖对宜妃的宠眷。

康熙朝内廷外东路宁寿宫等的陈设帐:“西洋香一匣,重十八刃。康熙五十年(1711年)三月十三日湖广巡抚陈诛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十月初二日陈九卿取去一刃,康熙六十年(1721年)正月初六日赏宜妃。”

“(千里眼)二号的一筒出大外随侍,三十八年十月初九日,御前交下。三十九年三月二十八日,二号的一筒,赐翊坤宫”康熙四十年左右,宜妃为翊坤宫首领主位,可知此千里眼是赐予宜妃的。

康熙帝驾崩后,皇四子胤禛登基为帝,生母德妃乌雅氏登位皇太后。康熙帝驾崩时,宜妃正抱病。

在康熙丧礼期间,当年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她便坐着四人抬的软轿到康熙帝灵前致祭。她竟走到了已成为皇太后的乌雅氏前面。当见了雍正帝时,态度仍然倨傲。雍正帝为此诘责宜妃的太监,藉以给她难堪。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甲寅,雍正帝命人逮捕侍奉宜妃的翊坤宫首领张起用等十二人。世宗指责张起用买卖生利甚多,恐怕他是受宜妃的指示而做的。宜妃在深宫内居住的,断无灾外置产之理,世宗令内务府大臣把这件事查明。

此外,宜妃妹妹所生的固伦恪靖公主的太监王士凤、王明分别被发往土儿番耕种、齐齐哈尔为披甲人的奴才。宜妃之子允禟的太监李尽忠被发往云南极边当苦差。世宗又降谕,如果他们不肯被发落到边彊之地,就去自尽,护送人员要报明他们自尽的地方,随行官员验看后烧毁尸体。

宜妃是世宗政敌胤禟的生母,加上前述的事件,造成雍正帝及日后乾隆帝在尊封或追封先朝妃嫔时,都将宜妃和她的妹妹贵人郭络罗氏排除在外。

康熙帝生前有谕旨,在他驾崩后,皇子们可将年长的母妃迎回家中居住。

宜妃在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起搬到大儿子恒亲王允祺府中。怎料,出宫的五位太妃出宫三年以来,未曾向雍正帝和皇后请安过,引起了雍正帝的强烈不满。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二十二日,宜妃次子胤禟圈禁而死,享年四十三岁。

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十日,宜妃长子允祺病死。由允祺侧福晋瓜尔佳氏所生之子弘晊奉旨承袭亲王爵位,宜妃则一直住在恒亲王府邸之中。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二十五日(10月2日),宜妃在恒亲王府寿终正寝。

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景陵妃园寝。

相关事迹

宜妃颇受康熙喜爱,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时,会命人向翊坤宫书信报平安,还会捎回当地特产,这虽不是独一份的恩宠,但在后宫妃嫔里也不多见。

宜妃是皇九子胤禟的生母。康熙末年九龙夺嫡的“乱世”中,胤禟与四阿哥胤禛成为政敌。康熙驾崩后,四阿哥登基。宜妃是胤禛政敌生母,又值病重无法行走,便命人抬着她乘软榻奔丧,雍正帝因此乘机斥责宜妃乘软榻出席举哀。

宜妃身边的侍从成为新皇帝监控的重点。九阿哥胤禟被排挤,派往西宁驻扎,与母亲在翊坤宫辞行时也受到严密监控。雍正帝最终将胤禟革除宗籍,改名为塞斯黑(满语,讨厌的人)后赐死。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迁居儿子胤祺府邸。

资料记载原文:

康熙六十一年(172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上谕: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旧章。当年皇太后见太皇太后礼,何等整齐严肃,众母妃皆所睹悉。今圣母皇太后慈善谦逊,念旧情殷,不遽另行大礼,是圣母皇太后之礼。朕仰承圣母皇太后之意,尽心敬侍众母妃,是朕之礼。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仪文所在,未曾传知。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促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此等处,尔总管理当禀阻,乃并无一言道及,亦难免罪。朕若不传,恐于国体乖违,所关重大。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人物轶事

康熙帝宜妃报恩重修香岩寺

据现存于北京市海淀区永丰屯香岩寺内一通残碑记载:“都城德胜门外永丰屯,旧有弥勒院,日久倾圮。风雨不蔽,先师祖待,全老和尚驻锡于此。先师祥戒,行精严焚,修刻苦发愿修。”又记:“宜妃娘娘出内帑数千……宜妃娘娘懿旨……万寿之坛二……慈恩将寺中兴作……宜妃娘娘买地三顷七十亩,作为该庙香火地,御前太监梁九公……经与每年三月,万寿节四月,佛诞日十二月,宜妃娘娘中秋开道场,祝一人之有庆颂,万福之攸。以后每年,宜妃派宫内太监来寺瞻礼……以垂祀云,康熙六十一年,岁次王寅,仲秋谷旦。”通过以残碑中断断续续的文字可知,宜妃郭络罗氏与永丰屯香岩寺的重修,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

另据村中老人李占魁口述:香岩寺系康熙年间重修。相传康熙年间,宜妃娘娘有病,昼夜听见打击乐器的声响,不能入睡。康熙帝谕旨,京城内八刹、外八刹,严禁一周内吹打乐器。停止一周后,宜妃依然听到声响。又派宫中太监出宫盘查,查到永丰屯,听到寺内有打击乐器声响。进庙查问,皇上有谕旨,不准打击器乐,为何不遵旨,寺内主持遵旨立即停止。这天,宜妃果然听不到声响了。过几天,太监传旨寺内老方丈进宫给宜妃娘娘看病。老方丈进宫给宜妃娘娘诊治,开处方后,娘娘服了几服汤药,不日痊愈。宜妃为表示对永丰屯寺内方丈的谢意,将老方丈召进宫,问,“赐多少银两?”老方丈回奏:“出家,要钱没有用,只求娘娘开恩,重修庙宇。”时隔数日,宜妃乘鸾驾,又到永丰屯,见寺庙破败不堪。长老跪迎寺门前,宜妃问长老,回奏只要一庙址。宜妃听后降懿旨,赐地一百亩。回宫后,又将节省的香粉银数万两,赐予修庙。重修后的寺庙,康熙帝御赐为香岩寺。乡民感谢宜妃修庙功德,故俗为香粉寺至今。

史籍记载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

宜妃,郭络罗氏。当圣祖崩时,妃方病,以四人舁软榻诣丧所,出太后前,世宗见之,又傲,世宗为诘责宫监。子三:允祺、允禟、允禌,允禌十二岁殇。

《永宪录》(清)萧奭撰朱南铣点校

惠妃、良妃等衙门在莲化诸皇后陵旁。惠妃之薨时日未详。康熙二十年以嫔进位贵妃者四人。惠妃、宜妃、今皇太后德妃、荣妃。自孝懿皇后崩。遂不立后。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乾隆元年今上降谕。朕自幼龄蒙皇祖抚育宫中。命太妃、皇贵妃提携看视。朕心感不忘。意欲两太妃千秋后另建园寝。可于景陵哨后择地营造。规制稍卑。抑以昭敬礼。钦此。则或雍正中所加封之太妃也。俟考。

康熙帝册封宜嫔为宜妃册文:

尚书吴正治、持节进封宜嫔郭罗洛氏、为宜妃。册文曰、朕惟治本齐家、茂衍六宫之庆。职宜佐内、备资四德之贤。恪恭久效于闺闱。升序用光以纶綍。咨尔宜嫔郭洛罗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靡懈于勤。兹仰承太皇太后慈谕、以册印、进封尔为宜妃。尔其祗膺晋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赞坤仪、迓鸿庥之方至。钦哉。

后宫排位

根据官方资料《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顺序记载:

温僖贵妃

慧妃、惠妃、宜妃、荣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顺懿密妃、纯裕勤妃、定妃

神位排位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乾隆二年奉旨:景妃园寝飨殿两次间增造寝室牀龕,并定诸妃神位次序:

奉安温僖贵妃神位于中龕内居左,慧妃神位居右,惠妃神位次左,宜妃神位次右。

奉安荣妃神位于西龕内居首,次平妃神位,良妃神位,宣妃神位。

乾隆六年,奉安成妃神位于东龕内居首,九年奉安顺懿密妃神位在成妃神位之次,十九年奉安纯裕勤妃神位在顺懿密妃神位之次,二十二年奉安定妃神位在纯裕勤妃之次。

家庭成员

丈夫:康熙帝

儿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

影视形象

电视剧《雍正皇帝》:许雅芝饰演宜妃。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第1―4部:邓婕饰演宜妃。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第5部:温碧霞饰演宜妃。

标签: 宜妃

更多文章

  • 和硕悫靖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和硕悫靖公主

    和硕悫靖公主,康熙第十四女,序齿为九公主,母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初七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嫁散秩大臣、佐领、一等男又一云骑尉孙承运。乾隆元年十一月在甘肃逝世,年四十八,儿子孙五福。别名:和硕悫靖公主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日期:康熙二十八年(1689)逝世日期:乾隆元年(17

  • 和硕淑慎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硕淑慎公主

    和硕淑慎公主(1708-1784),胤禛兄、废太子允礽第六女。康熙四十七年(1708)正月初二日生。母为允礽侧福晋唐氏。雍正初抚养宫中。雍正四年(1726)十二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封和硕淑慎公主。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十日卒。年77岁。中文名:和硕淑慎公主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日

  • 固伦纯禧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固伦纯禧公主

    固伦纯禧公主(1671-1741),康熙帝之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康熙十年十月二十八生,抚养宫中,为康熙帝养女,序齿为大公主。康熙二十九年(1690)时年20岁,封为和硕纯禧公主,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般迪。雍正元年(1723)二月晋封固伦纯禧公主,般迪卒后,居京师(北京)。乾隆

  • 和硕端柔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和硕端柔公主

    和硕端柔公主(1714-1754),清雍正朝三公主,雍正帝抚其十六弟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嫡福晋郭络罗氏生。雍正初抚养宫中。八年(1730),嫁科尔沁郡王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九年(1731),封和硕端柔公主。乾隆十九年薨,年四十一,葬于辽宁省法库县公主陵村。中文名:和硕端柔公主外文名:Heshuo

  • 纯惠皇贵妃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纯惠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1713年6月13日-1760年6月2日)苏氏,苏召南之女,清高宗妃,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皇六子质庄亲王永瑢、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雍正年间,入侍宝亲王府为格格。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继位,即清高宗,诏封纯嫔。乾隆二年(1737),晋封纯妃。乾隆十年(1745)正月二十

  • 和硕和婉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和硕和婉公主

    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清高宗乾隆之弟和亲王弘昼长女,母福晋乌札库氏,雍正十二年六月二十四生。乾隆初抚养宫中,封和硕和婉公主。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嫁巴林博尔济吉特氏德勒克。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十七日去世,年仅27岁。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日期: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

  • 固伦和静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固伦和静公主

    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8月10日-1775年2月9日),乾隆皇帝第七女。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五日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妃)。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封今位号。七月,下嫁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仅20岁。本名:爱新觉罗氏别名:七公主、固伦和静公主所处

  • 和硕和嘉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硕和嘉公主

    和硕和嘉公主(1745年12月24日—1767年10月29日)生于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日,为清高宗第四女,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今位号。三月初七行初定礼,十九日下嫁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乾隆三十二年(1767)九月初七日因肺病去世,年二十三岁。子丰绅

  • 端悯固伦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端悯固伦公主

    端悯固伦公主(1813年7月29日—1819年12月7日),清宣宗道光帝嫡长女,母孝慎成皇后,时为智亲王继福晋。公主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日酉时,薨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仅七岁,追封为郡主。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道光七年(1827年)入葬清东

  • 庄敬和硕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庄敬和硕公主

    庄敬和硕公主(1781年1月30日一1811年4月4日),本姓爱新觉罗,名字不详,清朝时期公主。嘉庆帝第三女,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嘉庆六年十一月(1802),出嫁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索特纳木多布济,受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去世,时年三十一,与妹妹庄静固伦公主同葬于公主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