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大澂

吴大澂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98 更新时间:2024/1/16 15:27:13

吴大澂[chéng](1835年—1902年),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1886年,吴大澂与沙俄谈判。他据理力争,迫使沙俄重立土字碑、并对中国的出海权进行妥协:图们江口的出海权虽不能共享,但中国船只可以借道出海,俄国不得阻止。吴大澂又设法延长谈判,迫使沙俄归还了黑顶子山地区(今吉林珲春敬信镇)。其战略眼光与爱国精神令后人称颂。

基本资料

本名:吴大澂

别名:吴大淳(初名)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吴县

出生日期:1835年

逝世日期:1902年

主要作品:《说文古籀补》、《皇华纪程》等

主要成就:重立土字碑、争得中国船只在图们江口的航行权;在吉林巩固边防

字号:止敬、清卿(字)

籍贯: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

人物生平

整顿军旅,巩固边防

1868年(同治七年)进士,授编修。出为陕甘学政。1877年(光绪三年)赴山、陕襄办赈务,不辞劳苦,亲赴灾区察勘,得左宗棠曾国荃等保荐,次年,授河北道。1880年(光绪六年),诏给三品卿衔,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宁古塔、三姓、珲春等东陲边务。次年,授太仆寺卿。是年4月,吴大澂为三品卿衔,赴吉林随同铭安帮办一切事宜,旋即改为“督办”。于6月行抵吉林,即与吉林将军铭安商酌防务事宜,于整军吏、守边强边等方面多有建树。

吴大澂与吉林将军铭安于吉林建立边防军队。改原有八旗兵,废除世袭制,改为招募制,共建防军马步13营,5000人。次年防军增至9000人,后统称靖边军,经过严格训练,己“悉成劲旅”。于珲春开始修筑东、西炮台。为防御沙俄从水上入侵,还创建图们江、松花江水师营。同时设立招垦局,移民垦荒,推行实边政策。他经过实地勘查,确定以珲春和三岔口所属边地为招垦中心,设立珲春招垦局,下设五道沟和南岗分局。招垦范围广泛,且规定许多优惠政策。为给垦民、商旅和军队提供方便,1880年底,修筑从宁古塔至吉林省城长达600里的大道及北、东线大道,建有百余座木桥,同时还增加许多驿站,加强了边疆的防务力量。

1883年(光绪九年),法国从越南向中国扩张,奉命会办北洋军务。1884年迁左副都御使。诏令赴朝鲜处理甲申政变,抵制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活动。

勘界谈判,据理力争

1885年(光绪十一年),吴大澂会同宁古塔副都统容山、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重勘东部边界。经吴大澂、依克唐阿再三辩驳,据理力争,终于达成协议。于1886年10月12日正式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及《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含补立“土”字牌,添立“啦”、“萨”、“玛”字界牌和一至十八记号;收回黑顶子;争得图们江口通航权等,从而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矗立在珲春市区的龙虎石刻及具清代建筑风格的五角碑亭,就是珲春人民为纪念爱国大臣吴大澂谈判胜利而建立的。石刻正面篆书阴刻“龙虎”二字,左下竖刻“吴大澂书”,字体流畅,气势磅礴。吴大澂于谈判期间曾多次书写“龙”、“虎”二字,抒发其“龙骧虎视”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1886年,任中国首席代表在岩杵河-珲春同俄国进行勘界会谈。与沙俄代表据理力争,收回了被沙俄非法霸占的黑顶子百余里的领土,纠正了“土”字界牌。又争得了中国船只在图们江口的航行权。

1887年(光绪十三年),调任广东巡抚,又同葡萄牙强占澳门和香山七村的侵略活动作斗争。

微服视察,贪吏束手

1887年(光绪十三年)八月,郑州十堡黄河决口南泛,为害严重。先是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李鹤年、河南巡抚倪文蔚主持堵口,朝廷复派礼部尚书李鸿藻到工督修,1888年(光绪十四年)五月,口门埽占失事,功败垂成。李鹤年等均革职。七月,皇帝命吴大澂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接办堵口大工,于当年八月到任视事。他认为河工堵口收发料物弊端甚多,乃只身微服,混杂在送料民工中,背运秸料,进行私访。发现发料短缺,克扣工钱,吴大澂有意率众与管料官员争吵,该官员正拟将大澄推下鞭杖时,他的随从立即站出高呼:他是河帅,谁敢动手?这时吴大澂喝令对管料的官员予以杖责,并带枷在工地示众,以儆效尤。

治理黄河,筹划有方

吴大澂对堵口工程筹划有方,措施得当。对在工的官吏,分工明确,严限完成。他誓言:如依限不能完成者斩,自己也将以身殉职。在工人员无不凛然,于是日夜赶堵,于当年(1888年)十二月合龙。该工程较拨发款银节约60余万两。吴大澂任河督时,对郑州、中牟、开封一带险工甚为重视。他说:中河厅头堡大王庙顶冲之石堤,……八堡之人字坝、托头坝(中牟境),下南厅七堡之顺二坝,十九堡之盖坝(开封境)均甚紧要,是防御省城之门户。他提倡用水泥砌筑砖石坝,加固工程,这是黄河上使用水泥修工程之始。

1885年(光绪十一年)时,他曾奏请用新法测绘黄河图,自河南省阌乡县(今灵宝境)金斗关到山东利津铁门关海口,测量河道长1021公里。次年图成,呈光绪帝浏览,命名《御览三省黄河全图》。

郑州十堡大工完成后,因河势南趋,行将塌至堤身。吴大澂审时度势,在荥泽八堡(今郑州李西河一带)老滩前,筑石坝一座,工竣立一石碑,碑文是:“老滩土坚,遇溜而日塌,塌之不已,堤亦渐圮,今我筑坝,保此老滩,滩不去则堤不单,守堤不如守滩。”阐明了他的固滩保堤的治河思想。

吴大澂治河成功后,实授河道总督,赏头品顶戴。

暮年兵败,抱恨辞世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吴大澂时任湖南巡抚,奏请从军。8月15日、17日连电“奏请统率湘军赴朝督战”。不久,获清廷允准,“带勇北上”。旋被任为帮办东征军务。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月,吴大澂率新老湘军二十余营出关,2月11日到达田庄台。从2月21日开始,吴大澂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及宋庆等部合军,进行第四次反攻海城。当时集中在海城附近的清军共一百余营,三万余人。兵力虽多,但因系统复杂,有湘军、楚军、淮军和东北军队,互不统属,缺乏统一指挥。吴大澂名义上为帮办军务,但无法指挥全军。诸将多“拥兵据要害,徘徊观望,乍却乍前,不能出死力以决一胜”。归吴大澂节制的军队只有二十营,而他所率领出关的湘军将领又多系庸劣无能、贪生怕死之徒。被调遣时,“迟不赴命”。亲军统领刘树元临敌“诓怯不前”,炮队统领吴元恺闻战“相率而退”。加以吴大澂低估了敌人,对战争全局缺乏认真部署。正当吴大澂等集中兵力会攻海城之际,日军利用清军的弱点,采取“佯攻辽阳,实取牛庄”的声东击西战术,3月3日派第3、5两个师团进犯牛庄。吴大澂等未能识破日军阴谋,置牛庄于不顾,全力围攻海城。由于牛庄防务空虚,致使一日之内就被日军攻陷。牛庄失守当天,吴大澂匆匆由田庄台奔往石山站,“沿途溃勇络绎,其势已成瓦解”,吴大澂退走石山站后,宋庆也把守营口的主力撤往田庄台,致使营口兵力空虚,3月7日日军又轻易的攻取营口,田庄台随后也被攻陷。田庄台即失,“湘军力战而败,死伤过多,人心不振”。吴大澂愤湘军尽覆,欲拔剑自裁,被左右格阻之。乃自叹曰:“余实不能军,当请严议”。清廷以吴大澂“徒托空言,疏于调度”,3月17日下令撤去其帮办军务职,交部议处。旋革职留任,寻命开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复降旨革职,永不叙用。

此后,他为生计所迫,曾任上海龙门书院山长,授徒自给,又变卖个人所藏字画、碑帖、古铜器以补日用。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吴大澂辞世,时年68岁。蛰居山的翁同龢得知吴大澂去世的消息后,特遣人送去挽联:

文武兼资,南海北海;

汉宋一贯,经师人师。

横批:一卧沧江

艺术特色

吴大澂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吴大澂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早年从陈硕父学篆书,中年以后又参以古籀文,书法益进。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他对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开拓了对先秦文字的广阔的视野,使他的篆书从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吴大澂写篆书,喜用隶书书款。他的隶书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吴大澂又以诗词及散文著称。著有《愙斋诗文集》《说文古籀补》《字说》《愙斋集古录》《古玉图考》《权衡度量实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吉林勘界记》《十六金符斋印存》等十余种。

吴大澂,做《古玉图考》,对古玉的颇为有识。也喜欢紫砂壶,曾请过当时的制壶名家黄玉麟来自己家里造壶,其壶底有阳文的“愙斋”款,壶形古朴,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

家族

弟弟吴大衡。

吴大澂为汪鸣銮的姨表兄,吴湖帆的祖父,姻亲中较出名是张之洞,袁世凯。

女儿吴本娴嫁给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

女儿吴本静嫁给费树蔚。

侄儿吴本善之女相继嫁给张是彝。吴本善之子吴湖帆过继给吴大澂为嗣孙。

结拜兄弟副都统容山(字峻峰)。

标签: 吴大澂

更多文章

  • 富察·傅恒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富察·傅恒

    富察·傅恒(1722~1770年),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外戚、名将,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初为蓝翎侍卫、山西巡抚、总管内务府大臣,累迁户部尚书等职,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罗奔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

  • 丁日昌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丁日昌

    丁日昌(1823—1882),字持静,小名雨生,别名禹生,潮汕先贤,广东潮州府丰顺县(今梅州市丰顺县)人,晚年定居揭阳县榕城梅林巷内。潮汕诗人,梅州八贤之一,客家先贤,历任广东琼州府儒学训导,江西万安、庐陵县令,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总督衔会办海防、节制

  • 刘步蟾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步蟾

    刘步蟾(1852年一1895年2月10日或2月8日),字子香,汉族,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后,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规。1882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

  • 阿古柏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阿古柏

    穆罕默德·雅霍甫(MohammadYaqubBeg,1820年-1877年5月30日),汉名阿古柏,被称为“中亚屠夫”,为中亚浩罕汗国阿克麦吉特(白色清真寺)伯克。在俄罗斯帝国以及大英帝国的幕后支持下,于1865年至1877年成立哲德沙尔汗国,后被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击败。1865年至1877年率军入

  • 马化龙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化龙

    马化龙,曾用名马朝清(1810年12月15日-1871年1月13日),哲合忍耶第五辈穆勒师德,教内称十三太爷,经名“穆罕默德·艾依乃玛·阿俩毛俩乎”,道号“托布尔·屯拉”,尊号“赛义德·束海达依”(即殉道者的领袖)本名:马化龙别名:马朝清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宁夏灵武金积堡出生日期:1810年12月

  • 郎世宁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郎世宁

    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圣名若瑟,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画家,意大利米兰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来中国传教,随即入皇宫任宫廷画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

  • 袁春望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袁春望

    袁春望,古装宫廷剧《延禧攻略》中登场的虚构人物。从中期开始登场、和魏璎珞一见如故、相辅相成,但是后期因为魏璎珞不喜欢袁春望而导致他变得偏激、反倒开始处处折磨陷害魏璎珞。他的生母是个被先帝雍正玷污的农家女,又因为乾隆并非太后的亲生儿子。误以为自己原本有机会成为太后养子,所以一直认为皇帝的位子是自己的。

  • 林召棠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林召棠

    林召棠(1786~1872年),清朝道光年间癸未(1823年)科状元,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吴阳(广东吴川)霞街村人,父泰雯,任东安县教谕。其一生主要著述有《心亭亭居诗存》、《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笔记》等手抄本。本名:林召棠字号:爱封民族族群:汉出生地:吴阳出生时间:1786去世时间:187

  • 寂然法师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寂然法师

    寂然法师出生江苏东台县,俗姓严,少年出家。公元1909年受具足戒于镇江宝华山,禅定于镇江江天禅寺大彻堂,后到南京栖霞寺,时任监院和尚。公元1938年3月,寂然法师在栖霞寺营救2.4万名南京大屠杀幸存难民。寂然法师终因积劳成疾,于公元1939年10月12日圆寂。中文名:寂然法师出生日期:清朝末期职业:

  • 张乐行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乐行

    张乐行(1810年~1863年),字洛行,乳名香儿,别名老乐,安徽涡阳人,出身于清末豪绅地主家庭,后成为清末中原地区农民起义军首领,被封为捻军盟主。咸丰二年(1852年)冬,作为十八股捻首之一,在安徽亳州雉河集起义抗清,张乐行被推举为盟主,史称“十八铺聚义”。咸丰四年(1854年),张乐行与起义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