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谭献

谭献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068 更新时间:2023/12/11 13:11:46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原名廷献,一作献纶,字仲修,号复堂、半厂、仲仪(又署谭仪)、山桑宦、非见斋、化书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104阕。

基本资料

本名:谭献

字:仲修

号:复堂、半厂、仲仪(又署谭仪)、山桑宦、非见斋、化书堂

所处时代:清末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浙江仁和

出生日期:1832年

逝世日期:1901年

主要作品:《复堂类集》《复堂词》

原名:廷献

人物简介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少孤。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赴进士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铭藩幕。后署秀水县教谕。又历任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等县知县。后去官归隐,锐意著述。晚年受张之洞邀请,主讲经心书院,年余辞归。骈文师法六朝,尤工词,家藏前人词曲甚富。

文学成就

谭献治学勤苦,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著,隐括于所为日记”(《清史稿·谭廷献传》)。二十五、六岁后,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义。他的骈文,规仿六朝,高出时人,诗亦“优柔善入,恻然动人”(吴怀珍《复堂诗叙》)。但以词与词论的成就最突出。

谭献的论词主张,本于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较周济"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之论,更趋具体。他称赞常州派兴,"而比兴渐盛"(《复堂日记》),极力推尊词体。他认为,词“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洁行芳,而后洋洋乎会于风雅”(《复堂词录序》),不应当视为“小道”;强调词要有“寄托”,自谓早年读词,即“喜寻其旨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同前)。他选清人词为《箧中词》今集6卷,续集4卷,“以比兴为本,庶几大廓门庭,高其墙宇”(《复堂日记》),并详著其流别;又曾评点周济《词辨》,皆意在阐发自己的论词主张,影响甚大。叶恭绰说他“开近三十年之风尚”(《广箧中词》)。

作品一览

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如〔青门引〕"人去阑干静"、〔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以及〔临江仙〕《和子珍》、〔一萼红〕《吴山》等阕,有比较鲜明的形象,凄惋沉郁,是谭词中的佳作。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104阕。今人陈乃乾编《清名家词》,全部辑录。他的词论,散见于文集、日记、《箧中词》及所评周济《词辨》中,由门人徐珂辑为《复堂词话》,有《词话丛编》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藏书故实

生平好聚书、刻书,藏书数万卷,有12000余册,重复者接近2000册。名家之本如《管子》《淮南子》《盐铁论》《说苑》等。藏书处曰“复堂”、“谪麟堂”等,尤以藏前人词曲为富,亦精于鉴别校勘。藏书印有“复堂藏书”、“谪麟堂”、“珍藏五典三坟”、“莫为功名始读书”等。

词选

浙江仁和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生。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举人,纳赀为县令,历署歙县、全椒、合肥知县。旋归隐,锐意撰述,为一时物望所归。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卒,年七十。工骈体文,于词学致力尤深,选清人词为《箧中词》六卷,续三卷,至精审,学者奉为圭臬。又曾评点《骈体文钞》及周止庵《词辨》,皆能度人金针者,亦近代词坛之一大宗师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谭复堂《箧中词选》谓:“蒋鹿潭《水云楼词》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间,分鼎三足。”然《水云楼词》小令颇有境界,长调惟存气格。《忆云词》精实有馀,超逸不足,皆不足与容若比。然视皋文、止庵辈,则倜乎远矣。

(二)近人词如《复堂词》之深婉,《疆村词》之隐秀,皆在半塘老人上。疆村学梦窗而情味较梦窗反胜。盖有临川庐陵之高华,而济以白石之疏越者。学人之词,斯为极则。然古人自然神妙处,尚未见及。

(三)宋直方《蝶恋花》:“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谭复堂《蝶恋花》:“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可谓寄兴深微。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复堂词品骨甚高,源委悉达,其胸中、眼中,下笔时独不屑为陈、朱,尽有不甘为梦窗、玉田处,所传虽不多,自是高境。余尝谓近时词人,庄中白尚矣,蔑以加矣,次则谭仲修,鹿潭虽工词,尚未升风、骚之堂也。仲修小词绝精,长调稍逊,盖于碧山深处,尚少一番涵咏功也。

叶恭绰《广箧中词》:

仲修先生承常州派之绪,力尊词体,上溯风、骚,词之门庭,缘是益廓,遂开近三十年之风尚,论清词者,当在不祧之列。

青门引

谭献

人去栏干静,杨柳晚风初定。

芳春此后莫重来,一分春少,减却一分病。

离亭薄酒终须醒,落日罗衣冷。

绕楼几曲流水,不曾留得桃花影。

--------------------------------------------------------------------------------

【《白雨斋词话》五】陈廷焯曰:“透一层说更深,即‘相见争如不见’意。”又曰:“此词凄婉而深厚,纯乎骚、雅。”

蝶恋花贰首

谭献

蝶恋花

庭院深深人悄悄。

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

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

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

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

玉颊妆台人道瘦。一日风尘,一日同禁受。

独掩疏栊如病酒,卷帘又是黄昏后。

六曲屏前携素手。

戏说分襟,真遣分襟骤。

书札平安君信否?

梦中颜色浑非旧。

--------------------------------------------------------------------------------

【《白雨斋词话》五】陈廷焯曰:“‘庭院深深’阕,上半传神绝妙,下半沉痛已极,所谓‘情到海枯石烂时’也。‘玉颊妆台’阕,上半沉至语,殊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下半相思刻骨,寤寐潜通,顿挫沉郁,可以泣鬼神矣!”

【《广箧中词》二】叶恭绰曰:“正中、六一之遗。”

金缕曲江干待发

谭献

又指离亭树。

恁春来、消除愁病,鬓丝非故。

草绿天涯浑未遍,谁道王孙迟暮?

肠断是、空楼微雨。

云水荒荒人草草,听林禽、只作伤心语。

行不得,总难住。

今朝滞我江头路。

近篷窗、岸花自发,向人低舞。

裙衩芙蓉零落尽,逝水流年轻负。

渐惯了、单寒羁旅。

信是穷途文字贱,悔才华、却受风尘误。

留不得,便须去。

--------------------------------------------------------------------------------

【《广箧中词》二】叶恭绰曰:“如此方可云‘清空不质实’。”

鹧鸪天

谭献

绿酒红灯漏点迟,黄昏风起下帘时。

文鸳莲叶成漂泊,幺凤桐花有别离。

云澹澹,雨霏霏,画屏闲煞素罗衣。

腰支眉黛无人管,百种怜侬去后知。

一萼红吴山

谭献

黯愁烟,看青青一片,犹认旧眉山。

花发楼头,絮飞陌上,春色还似当年。

翠苔畔、曾容醉卧,听语笑、风动画秋千。

一曲琴丝,十三筝柱,原是人间。

细数总成残梦,叹都迷踪迹,只有留连。

劫换红羊,巢空紫燕,重来步步回旋。

尽消受、云飞雨散,化胡蝶、犹绕旧栏干。

不分中年到时,直恁荒寒!

洞仙歌初秋

谭献

杨枝弄碧,系天涯心眼,几日凉风便零乱。

画桥边、一片流水无声,人独立、暮角将愁吹断。

春城烟雨里,如梦帘栊,曾拂檐花笑相见。

我已厌闻歌,玉笛苍凉,又吹起十年清怨。

问采采夫容隔西洲,却树下门前,为谁留恋?

渡江云大观亭同阳湖赵敬甫、江夏郑赞侯。

谭献

大江流日夜,空亭浪卷,千里起悲心。

问花花不语,几度轻寒,恁处好登临?

春幡颤褭,怜旧时、人面难寻。

浑不似、故山颜色,莺燕共沉吟。

销沉,六朝裙屐,百战旌旗,付渔樵高枕。

何处有、藏鸦细柳,系马平林?

钓矶我亦垂纶手,看断云、飞过荒浔。

天未暮,帘前只是阴阴。

--------------------------------------------------------------------------------

【《广箧中词》二】叶恭绰曰:“曲而有直体。”

桂枝香秦淮感秋

谭献

瑶流自碧,便作就可怜,如许秋色,只是烟笼水冷,后庭歌歇。

帘波澹处留人景,褭西风、数声长笛。

彩旗船舫,华灯鼓吹,无复消息。

念旧事、沉吟省识。

问曾照当年,惟有明月。

拾翠汀洲,密意总成萧瑟。

秦淮万古多情水,奈而今、秋燕如客。

望中何限,斜阳衰草,大江南北。

临江仙和子珍

谭献

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

罗衣花下倚娇憨。

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

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

树犹如此我何堪?

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

--------------------------------------------------------------------------------

【《白雨斋词话》五】陈廷焯曰:“语极清隽,琅琅可讽,‘玉人吹笛’二语,尤为警绝。”

标签: 谭献

更多文章

  • 汤国梨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汤国梨

    汤国梨(1883—1980),字志莹,号影观,1883年出生于浙江乌镇的平民之家。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性情刚强,有丈夫气概,且天资聪慧,能诗善书,胸怀政治抱负,为近代女子先驱、诗词家、书法家。博学多才,其志自坚,有“旷代清才,直与贺、柳并辔”之美誉。1980年7月27日,

  • 宋子良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子良

    宋子良(1899—1983),海南文昌市人,父宋耀如,是宋庆龄的弟弟。1899年生于上海。早年留学美国,毕业回国后曾任上海会文局局长。外交部总务司司长、中国国货银行总经理、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总经理、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广东财政厅厅长等职务。中文名:宋子良籍贯:海南文昌市出生日期:1899年逝世日期:198

  • 蒋孝勇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蒋孝勇

    蒋孝勇(1948年10月27日~1996年12月22日),男,汉族,浙江宁波奉化人,出生于上海,蒋介石幼孙,蒋经国第五子。自小深得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疼爱。长大后入读军校,后插班进入台湾大学就读。1973年7月23日与蒋方智怡结婚。婚后两人育有3个儿子:蒋友柏、蒋友常和蒋友青。后将全家迁往加拿大定居

  • 李秋岳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秋岳

    李秋岳(1901-1936),女,东北抗日烈士,生于朝鲜平安南道,原名金锦珠,别名张一志,1919年参加朝鲜“三.一”起义。1936年8月27日,时任中共延(寿)方(正)特支书记的李秋岳被日军肃整宣抚工作班逮捕,受尽了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于1936年9月3日在她被捕后的第七天,被枪杀于通河县城西

  • 阎川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阎川野

    阎川野,男;山东荣成人。1921年7月出生。1939年3月入伍,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地区二中队分队长、东海独立一营副政治教导员、第八十一师副参谋长、副师长,二十七军司令部参谋长、副军长、军长等职。2005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中文名:阎川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荣成阎川

  • 胡炳云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胡炳云

    胡炳云(1911年-1996年),原名胡能清,四川南充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文名:胡炳云别名:胡能清出生地:四川南充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1996年职业:军人军衔:少将1928年入川军当兵。1929年曾参加川军第

  • 程应铨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程应铨

    程应铨(?—1968年12月13日),男,江西人,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师。是我国最早参加清华建筑系的人,负责城市规划。1957年因为提出保护古建筑,被认为是反对“党的城市建设路线”,遂被定为右派;“文革”中,程应铨被诬陷为“隐藏的特务”。1968年12月13日,程应铨换上访问莫斯科时所穿的崭新西装,

  • 邱维达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邱维达

    邱维达(1904年4月16日——1998年3月29日),原名邱青白,字力行,号杏荪。湖南省平江县献钟新江人。民国1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留校任区队长,后任第二方面军教导团连长。17年赴山东,在王耀武部任连长、营长、团长,到江西、陕北等地“围剿”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因战

  • 甘少苏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甘少苏

    甘少苏,女,广州人,童年时代因为家境贫困,念书只念到小学三年级,之后就开始做各种零工,如车衣、做珠篮等等,赚钱补贴家用。12岁那年,有一次甘少苏在邻居一对唱粤剧的夫妇带领下,到佛山去看戏。看戏的第五天,戏班缺了个做“兵仔”的角色,班主就让甘少苏顶了这份差。就这样,甘少苏开始了她前半生的舞台生涯。最初

  • 廖翠凤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廖翠凤

    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林语堂与她的兄弟很有交情,应邀去廖家吃饭。席间林语堂觉得有一双眼睛在偷看他(后来廖翠凤说是看他吃几碗饭),接着又发现他远行换下来的脏衣服被廖翠凤拿去洗了。后来廖翠凤上了圣玛丽亚书院,她听说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读大二时连续三次上台领奖,大出风头,对林语堂更有了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