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承喜(ChoeSung-Hee,1911年11月24日-1969年8月8日),生于汉城士大夫家庭,15岁毕业于汉城“淑明女子高等普通学校”。1926年5月,去东京师从日本现代舞蹈开拓者石井漠习舞,三年后,担纲成为主角舞者,后来更进一步被拔擢为“首席代教”。1929年,回到朝鲜开办舞踊研究所,18岁即成为朝鲜第一位现代舞蹈家。1930年至1932年,举办公演三次。作品中包括了标榜要将“民族舞蹈现代化”的“灵山舞”。1950年末,曾在中国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系以教授身份教学一年。
基本资料
中文名:崔承喜
外文名:최승희ChoeSung-Hee
国籍:韩国
出生地:汉城
出生日期:1911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1969年8月8日
职业:舞蹈家
毕业院校:淑明女子高等普通学校
代表作品:《霓裳羽衣舞》,《水社梦歌》
性别:女
舞蹈家
在20世纪30到50年代之间,崔承喜是享誉世界的舞者。她将学到的西方现代舞蹈技巧和从韩国传统舞蹈中吸取的精神主题结合起来,把韩国人感情中固有的、隐约可见的奔放激情,同从西方当代舞蹈中移植过来的新鲜的舞台风格成功地结合起来,创作了非常富于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舞蹈作品。1937年,崔承喜在当时闻名于全世界的表演艺术经理所罗门·胡鲁克主持下访问美国、拉丁美洲和欧洲。她在这次访问中举行了一百多场演出,演出一直进行到1939年,在观众和评论家中间博得良好反应。1946年9月在平壤成立崔承喜舞蹈研究所,(新中国第一批骨干舞蹈艺术力量开始赴平壤学习).1950年韩战爆发,1951年舞蹈家崔承喜来到中国,在中央戏剧学院又附设了一个崔承喜舞蹈班(*新中国成立后,众多中国舞蹈艺术家都曾师从崔承喜)。而在1966年最后一个舞蹈作品《Taleofadivingwoman》公演之后,她就从公众的眼中永远地消失了,这个受欢迎和爱戴的舞蹈家的最终归宿成了一个难解的历史谜题。
先驱舞者
中国古典舞的诞生基本上是与共和国同步的,这种同步性也决定了中国古典舞的发生带有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最早对中国古典舞感兴趣的是两个外国人;阿甫夏洛穆夫和崔承喜[1912-?].前者四十年代和京剧演员合作更换做了戏曲式的舞剧{古刹惊梦}和歌舞剧{孟姜女},以及一些京剧风格的舞蹈."阿甫夏洛穆夫演出的{古刹惊梦}吸收了许多戏曲舞蹈,其中有'千手观音显灵舞','长袖舞','玉盘舞'等,还运用了传统戏曲武打手段.当时梅兰芳曾亲临排练场指导."另一个就是著名朝鲜舞蹈家崔承喜,她对中国古典舞的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著名朝鲜舞蹈家崔承喜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来到中国,对中国的戏曲艺术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中国居住期间她与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一起探索中国古典舞戏剧中的舞蹈艺术.五十年代崔承喜在中央戏剧学院"舞研班"的教学更是把这些探讨有效地融入了她的教学中,为中国古典舞的建设起到了启蒙性的作用.欧阳老明确提出整理中国古典舞,舞研班做了最初的古典舞整理工作.这一整理工作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发生无疑起到了铺垫作用.但是在崔承喜时代并没有提出"中国古典舞"这一定义,其话语语境中"的中国古典舞有着戏曲舞蹈和中国民间舞双层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众多的中国舞蹈学员在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综合艺术学院)跟随著名朝鲜舞蹈家,亦是国际知名的舞蹈教育家崔承喜学习(研究班的学员大部份是国家第一代舞蹈家和舞蹈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