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浦安修

浦安修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98 更新时间:2024/1/16 4:12:45

浦安修(1918年7月-1991年5月2日),上海嘉定人,1918年生于北京。全国解放后,先后任纺织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轻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司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的夫人。1979—1987年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8年3月任全国政协常委,1991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青年时代,她就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妇女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延安参加组织群众,为保卫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陕甘宁边区陇东土改工作团和晋西北土改工作团,其后,到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工作。

基本资料

名:浦安修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8年7月

逝世日期:1991年5月2日

毕业院校:北平师范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丈夫:彭德怀

人物生平

青年时代她就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妇女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她受党的派遣,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组织群众武装训练以及部队政治工作。1938年4月去延安,任陕北公学党总支妇女干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训练班秘书。1938年11月,再赴山西抗日前线,为保卫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1943年秋,她回到延安,任中央妇女委员会研究员。

解放战争时期

她先后参加了陕甘宁边区陇东土改工作团和晋西北土改工作团。其后,到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工作。

解放后

全国解放后,她服从组织分配,先后担任西北局国营企业党委副书记,纺织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轻工业部劳动工资司司长。1957年她调至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担任政治教育系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学校党委副书记。

作为彭德怀同志的夫人,彭德怀同志受到错误批判后,她受到株连,被免去党委副书记职务,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浦安修被列为全校批斗的重点对象,遭受迫害。她提出与彭德怀离婚,但组织上未获批准,彭德怀病重去世前想与之见最后一面的心愿也未实现。

改革开放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她获得彻底平反,恢复了学校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党中央为彭德怀同志平反以后,她积极协助组织为受彭德怀同志株连的冤案平反,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她参与彭德怀同志史料的收集工作,到老根据地访问老党员、老干部、老房东,在她的主持下,将彭德怀同志在受审查和“文革”时期写的生平简历和材料,整理成《彭德怀自述》一书,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彭德怀同志光辉的一生,为青年一代进行传统教育,提供了珍贵史料。她还把彭德怀同志平反后补发的部分工资和《彭德怀自述》稿费、分别捐给彭德怀同志家乡和左权县、武乡县的学校建设校舍、购买图书,把自己的稿费捐给中小学幼儿教师基金会。

婚姻生活

从相识到建国初期

浦安修与彭德怀结识于延安,当时彭德怀返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一次中组部举行的聚会中认识了浦安修,之后经时任中组部副部长富春的介绍,二人确定了关系,并结为夫妻。之后浦安修便随彭德怀转战

无奈“离婚”

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被打为反党集团,会后彭德怀携全家搬出了中南海,在这期间,浦安修在工作岗位上面临了很大压力,单位长期要她交代彭德怀生活中的“反革命言行”,而彭德怀给主席写的八万言书,更加剧了彭德怀的“罪行”,七千人大会之后将彭德怀定性为“里通外国”,而浦安修在单位里也长期遭到批斗和不公正对待。最终浦安修承受不了巨大压力,向组织提出与彭德怀离婚,邓小平周恩来都看了她的报告,最后没有批准。然而此后,浦安修就开始与彭德怀分居。

文革期间

文革前毛主席派彭德怀去“三线”工作,文革期间他被四人帮从成都押解到北京,在北师大与浦安修一起被红卫兵批斗,此后彭德怀便长期遭到四人帮的摧残和折磨。

最后时刻

1974年9月,彭德怀因长期被迫害,加上身患结肠癌,健康状况恶化,临近病危。组织上曾通知浦安修是否要去探视,但是浦安修拒绝了这一提议。1974年11月29日中午,彭德怀满怀冤屈地离开了人世。

晚年忏悔

“四人帮”垮台以后,浦安修开始反思自己和彭德怀晚年的关系,彭家的晚辈对浦安修也有意见,最终党中央恢复了浦安修彭德怀夫人的身份。之后她到中央纪委任职,并拒绝了国家提供的优厚生活条件,请求节俭。还整理了彭德怀在8年囚徒生活中写的自述,以《彭德怀的自述》为名出版,发行了290万册。

标签: 浦安修

更多文章

  • 陈思思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思思

    陈思思(1938年12月28日-2007年10月7日),长城三公主之三公主,原名陈丽梅,香港电影演员。193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后与家人迁往香港。1954年加入长城影业公司,1955年拍摄电影处女作《鸣凤》,成名作是1957年拍摄的《红灯笼》。后来相继主演《魔影》、《金美人》、《香喷喷小姐

  • 赵朴初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赵朴初

    赵朴初(1907—2000),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早年从事佛教和社会救济工作。1936年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任上海慈联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负责收容工作,动员、组织青壮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

  • 周建人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建人

    周建人,1888年11月12日生于绍兴都昌坊口,1984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兴人。笔名克士、高山、李正、孙鲠等,鲁迅三弟。(即《风筝》中的小弟。)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有同名传

  • 杨善洲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

  • 王霄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霄

    王霄(1962年-2004年11月13日),香港演员、导演。十八岁参军,入福建省军区歌舞团任独唱演员,转业后由于偶然机会开始其表演生涯,八十年代中期赴香港发展,拍摄了三十几部影视作品,期间还担任了卫视中文台的节目主持人,89年毕业于美国伯克莱大学导演系,并独立执导了电影“Six-stringSamu

  • 王纠思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纠思

    王纠思,黄炎培第一位夫人。(今属上海市)周浦镇人,少读私塾,17岁时和黄炎培缔结姻缘。婚后就读于上海城东女学,习师范、育蚕,课余哺育婴儿,料理家务。她共生育了六子六女,其中一子二女早殇。黄炎培说她“无脂粉习,见度大方”,去世后,黄炎培作长诗《天长七首》以示纪念。中文名:王纠思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省

  • 李鼎铭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鼎铭

    李鼎铭,出身农家,曾从事教育事业十余年,并开办医馆,治病救人,群众颇多赞誉。1941年夏,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先后当选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边区政府副主席。同年,在边区参议会二届会上提出“精兵简政”议案,受大多数议员尤其是毛泽东的大力支持。1941年底,他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 徐特立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特立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

  • 邹韬奋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邹韬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江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九·一

  • 林楚麒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林楚麒

    林楚麒,香港演员,在香港第四届《新秀歌唱》中脱颖而出,曾在1987年的“东京音乐节”上获奖。林楚麒曾是黄家驹的女友,因某些原因分手。1993年,黄家驹逝世后,林楚麒参加其葬礼。中文名:林楚麒外文名:Gina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香港代表作品:情浓出道节目:第四届《新秀歌唱》地区:香港性别:女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