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赵朴初

赵朴初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646 更新时间:2023/12/5 7:11:18

赵朴初(1907—2000),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早年从事佛教和社会救济工作。1936年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任上海慈联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负责收容工作,动员、组织青壮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宪政促进运动。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朴初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安庆

出生日期:1907年11月

逝世日期:2000年5月

毕业院校: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

信仰:佛教

代表作品:《佛教常识答问》、《滴水集》等

人物生平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1911年随父母迁回老家太湖县寺前河居住。早年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大学时代即开始学佛。

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秘书、主任秘书,上海慈联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副院长,上海少年村村长。

1945年参与发起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6年后,任上海安通运输公司、上海华通运输公司常务董事、总经理。

1949年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委、副主席,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委。

1950年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华东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

1953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缅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

1996年,他闻讯《西泠艺丛》即将复刊,寄去5000元人民币资助。

1997年为筹建中国印学博物馆,他上书国家有关部门建议给予扶持,并为中国印学博物馆题写馆名。

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人物轶事

1907年11月5日,赵朴初出生在安庆天台里四代翰林府第中。是嘉庆元年(1796年)状元赵文楷的后人。父亲赵恩彤,任过县吏和塾师,生性敦厚,家中作主的是母亲陈慧。家中设有佛堂,母亲每日早晨烧香拜佛;门前的水塘是她的放生池,里面放养着不少她买下的龟、鳖。

1914年夏日的一天,七岁的赵朴初看到一只蜻蜓在蜘蛛网里挣扎,不一会儿,蜻蜓被越缠越紧,渐渐不能动弹。赵朴初转身到厨房找来一根竹竿,把蜘蛛网耐心地挑开,将蜻蜓救出。母亲见了,非常高兴,第二天带儿子去廨院寺烧香。

佛事结束后,母亲与先觉师父闲谈,说起儿子会对对子了。师父听了,指着庙中的火神殿,出了一句上联:“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间灾祸”。赵朴初想了想道:“观音阁观音大佛保佑黎民平安”。先觉师父笑了,对陈慧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赵朴初的表舅关絅之曾以同知(相当于地方政府厅一级长官)身份做上海道尹袁树勋的幕僚。二次革命失败后,关絅之接到上海镇守史郑汝成逮捕孙中山的密令,作为同盟会会员,他悄悄地让公廨秘书杨润之通知孙中山转移,并故意拖延发捕票的时间。孙中山脱险后,曾亲笔题写书扇感谢他。

1921年,关絅之走上佛教道路。在中国现代佛教史上,关絅之有重要地位。他与周舜卿、沈心师、谢泗亭等人于1922年发起成立佛教居士林,这是全国第一个居士林团体。同年,关絅之等创办净业社,施省之任董事长,关絅之任副会长。1927年,净业社迁入觉园。

净业社是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下属单位,赵朴初在这里做秘书,收发报纸,起草文件。关絅之对赵朴初要求很严。第一次看到赵朴初起草的文字时,关絅之皱着眉头,一边拿笔批改,一边婉言批评:“你的国文很好,毛笔字也好,但佛教有佛教的门径,你要多看佛书。”从此,赵朴初开始研究佛经。后来,关絅之建上海佛教慈幼院并任院长,日常工作即由赵朴初去做。

1929年4月,中国佛教会成立,关絅之被选为九人常委之一。从此,赵朴初和全国高僧大德的接触更加频繁了。年轻的赵朴初在这样一个佛化气氛里,不知不觉也走上了慈善为本、普度众生的道路。

1935年秋天,圆瑛法师在上海兴办圆明讲堂,经他介绍,赵朴初皈依佛门,成了在家居士。佛教传入中国后,居士一般指隐居不仕之士、佛教居家修行人士、所有非出家的学佛人士。赵朴初就属于居家修行人士。

在圆明讲堂,赵朴初接触了卷帙浩瀚的佛经。在经卷和高僧的影响下,赵朴初将自己在私塾和东吴大学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佛学中去;他的诗书造诣,也与日俱进了。

主要成就

赵朴初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1945年12月30日,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鳌、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初同志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赵朴初同志始终热爱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同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有着亲密的友谊。他长期担任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领导职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发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为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朴初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和信教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佛学造诣极深,《佛教常识答问》等着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传广泛。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就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学说,经过漫长的求索,他逐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最能代表中国劳苦大众的意志和利益,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成繁荣富强的新社会。作为新中国一代宗教界领袖,赵朴初同志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扞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的伟大事业之中。他充分地论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的问题,指出:党和国家从政策上、法律上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宗教徒则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拥护党的领导,报国家恩,报众生恩,积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他告诫佛教弟子,佛教的利益必须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我们的生命好比一滴水,只要我们肯把它放到人民的大海中去,这一滴水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赵朴初同志坚决拥护党中央制定的关于宗教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要指示,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赵朴初同志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理论和工作,坦诚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他积极促进全国各宗教界的团结和稳定。他热情支持十世班禅为发展藏传佛教文化,建立藏传佛教正常秩序,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境外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他积极拥护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经金瓶掣签、报中央政府批准认定的十一世班禅,并热情关心十一世班禅的培养教育工作。他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个人荣誉

1982年获日本佛教大学名誉博士称号和日本佛教传道协会传道功劳奖。

1985年获日本第三届庭野和平奖。

1990年日本龙谷大学赠授文学博士。

1992年获日本明仁天皇赠授一等瑞宝章和韩国东国大学赠授哲学博士。

1997年获国际狮子会文化功劳奖。

1998年获中韩日佛教文化贡献奖。

个人作品

(主要作品参考)

人物评价

作家协会应当吸收赵朴初先生为会员。他在文学、诗词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很有名气。(周总理评)

赵朴老行文恬淡,诗也如此,他不用慷慨激昂和轰轰烈烈的词,同样能激励人。(夏衍评)

劳动之余,他(朴老)就是看书写字,吟吟诗。(愚评)

提到赵朴老,我真是早已久仰久仰了。他是著名的身体力行的佛教居士,中国佛协的领导人,造诣高深的佛学理论家;他又是蜚声书坛的书法家;他还是有悠久革命经历的国务活动家。赵朴老真正是口碑载道,誉满中外,成为人们景仰的对象。可就是这样一位名人,一位大人物,却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大人物的派头,同他一接触,就会被他那慈祥的笑容所感动,使人们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季羡林评)

朴翁擅八法,千古人好李泰和、苏子瞻书,每日临池,未曾或辍,乃知八法功深,至无怪乎书韵语之罕得传为家宝者矣。(功评)

从普通衲子到高僧大德,从一般信徒到学界巨擘,从广大民众到党政领导,从港澳台同胞到国际友人,依然深深追思缅怀,感念他深远广大的菩提心和济世利人的菩萨行。哲人已逝,“峨峨若千丈松崩”,德音未远,神理绵绵。(释学诚评)

赵朴老是上海市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他为新中国上海佛教和全国佛教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当代中国佛教维摩诘。赵朴老是‘人间佛教’的提倡者、倡导者与实践者,是‘爱国爱教’的好典范、好榜样与好楷模,是‘绍隆佛种’的播种者、耕耘者与实施者。(慧明法师评)

人物纪念

赵朴初文化公园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规划占地23公顷,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公园分为三大部分,东侧是以气势恢宏的朴公陵等人文景观为主的纪念园区;中间部分是以纪念堂、报恩禅寺、上客房、纪念碑林为主的寺庙区;西侧为仿建的赵朴初祖居状元府(兼陈列馆)。

陵园牌坊宽15.9平方米,内植睡莲9株,诗碑亭为重檐园亭、方形基座,取“天园地方”之意,亭内石碑刻朴老名诗名句,正面为“自度曲”,背面为“生死观”。赵朴初铜像铜像高9.3米,神道最后段93级台阶,寓意朴老走过的93年不平凡的生命历程,雕像底座上嵌刻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所书“赵朴初先生”五字。

祭扫平台为半圆形,中央千年银杏树下即为地棺。陵园台阶、平台、栏杆等均以本地优质石材凿制而成,朴实庄重,也紧扣赵朴初先生生前钟情于石的性格特征。赵朴初陵园设计空间布局合理,予人以神圣、庄严、永恒而充满生气。形成强烈的纪念气氛,注重朴实自然,充分体现赵朴初先生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

世太史第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南方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七进五院一园一场,布局规整,结构合理,气势恢宏。整体布局为深宅大院,综合性功能齐全。在功能区域处理上,利用东三、东四、西三隔断墙封闭大门,又灵活地使各进自成独立庭院。建筑结构上,七进主体建筑有三进采用了望板直接铺在桁条上,取代原有椽子中间环节,合理地减少了制作安装工序和结构衔接点,形成皖西南地域古建筑的一大特色。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赵朴初

更多文章

  • 周建人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建人

    周建人,1888年11月12日生于绍兴都昌坊口,1984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初名松寿,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乔峰,浙江绍兴人。笔名克士、高山、李正、孙鲠等,鲁迅三弟。(即《风筝》中的小弟。)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专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有同名传

  • 杨善洲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善洲

    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

  • 王霄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霄

    王霄(1962年-2004年11月13日),香港演员、导演。十八岁参军,入福建省军区歌舞团任独唱演员,转业后由于偶然机会开始其表演生涯,八十年代中期赴香港发展,拍摄了三十几部影视作品,期间还担任了卫视中文台的节目主持人,89年毕业于美国伯克莱大学导演系,并独立执导了电影“Six-stringSamu

  • 王纠思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纠思

    王纠思,黄炎培第一位夫人。(今属上海市)周浦镇人,少读私塾,17岁时和黄炎培缔结姻缘。婚后就读于上海城东女学,习师范、育蚕,课余哺育婴儿,料理家务。她共生育了六子六女,其中一子二女早殇。黄炎培说她“无脂粉习,见度大方”,去世后,黄炎培作长诗《天长七首》以示纪念。中文名:王纠思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省

  • 李鼎铭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鼎铭

    李鼎铭,出身农家,曾从事教育事业十余年,并开办医馆,治病救人,群众颇多赞誉。1941年夏,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先后当选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边区政府副主席。同年,在边区参议会二届会上提出“精兵简政”议案,受大多数议员尤其是毛泽东的大力支持。1941年底,他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 徐特立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特立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

  • 邹韬奋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邹韬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江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九·一

  • 林楚麒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林楚麒

    林楚麒,香港演员,在香港第四届《新秀歌唱》中脱颖而出,曾在1987年的“东京音乐节”上获奖。林楚麒曾是黄家驹的女友,因某些原因分手。1993年,黄家驹逝世后,林楚麒参加其葬礼。中文名:林楚麒外文名:Gina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香港代表作品:情浓出道节目:第四届《新秀歌唱》地区:香港性别:女参与

  • 邓绍昌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邓绍昌

    邓绍昌,邓小平和邓垦之父,四川广安牌坊村人,字文明,生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毕业于成都政法学校,受到一些新式教育。在广安县协兴乡教了几年书之后,当上了乡团总。当时,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正在四川兴起,他加入了以反洋教、保路为宗旨的盛行于四川的民间帮会“袍哥会”(哥老会)”,成为协兴码头哥老会的

  • 钱穆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享年95岁),男,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