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初(1945年11月4日-2022年12月28日),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汉族,安徽省金寨人,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建设领军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主任。1970年李天初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91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被聘为中国计量院研究员,1996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量子部主任,2002年被聘为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初从事时间频率、原子干涉绝对重力、激光光谱和光纤-光电子计量等研究工作。2022年12月28日,李天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天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贵州省贵阳市
出生日期:1945年11月04日
逝世日期:2022年12月28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NIM4#钟冷却光系统的改善》《激光冷却和操控原子:原理与应用》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籍贯:安徽省金寨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科方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学位:博士
人物生平
1945年11月4日,李天初出生在贵州省贵阳市,籍贯是安徽省金寨。
1964年09月—1970年02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燃烧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1978年09月—1981年07月,就读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激光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4年10月—1986年11月,在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进行学习研究。
1986年12月—1993年10月,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1990年02月—1991年07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系,工程光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3年11月—1994年11月,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进行工作交流
1994年,被聘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997年04月—2005年04月,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任量子部主任、量子处处长。
2005年,被聘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12月28日,李天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主要成就
李天初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天初长期从事时间频率、光干涉和光纤光电子计量研究。20世纪80、90年提出和研究准相干光干涉光纤传感,干涉逼近测量液体折射率,牛顿环测量光学表面反射相移等新原理新技术;研究空气折射率干涉仪设计原理,光干涉测量长度的相对不确定度极限等;规划并主持研制系列光纤基本参数测量标准装置。
1997年以来主持研制系列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基准钟,复现秒定义。2005年NIM4铯喷泉基准钟通过鉴定,不确定度5e。2008年NIM5-M铯喷泉钟通过总装验收,不确定度5e。2009年NIM5-M交付解放军时间频率中心应用。2010年NIM5铯喷泉基准钟通过鉴定,不确定度2e,同年,完成实验室光纤传输9GHz微波频率实验,稳定度2e/s,1e/d,次年,搬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院区,恢复运行,并有改进提高,不确定度<2e。2014年NIM5喷泉钟通过国际评审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被接收为国际计量局(BIPM)认可的基准钟之一。
2015年起为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地面时间提供计量溯源;规划指导研制飞秒光学频率梳,建立微波和光学频率的相干联系;指导研制伺服锁定光纤链路高保真传输微波频率;规划指导研制锶原子光晶格钟;2015年参与国际锶原子推荐频率赋值;指导研制NIM-AGRb-1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成功参加2017年国际绝对重力比对;指导潮汐重力频率偏移的研究;规划和参加重力频率偏移来源于频率源,还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研究等。
期刊论文
1、LiT.Long-timebehaviorofthecharged-carrier-elastic-wavesystem[J].PhysicalReviewB,1980,22(12):5829-5832.
2、LiTC,ZhangZQ.Along-rangeDomany-Kinzelmodelofdirectedpercolation[J].JournalofPhysicsAMathematical&General,1983,16(12):L401-L406.
3、李天初,赵文奎,张小荣.激光衍射——CCD接收的矩形截面细丝在线测量[J].计量学报,1985(02):51-54.
4、李天初.光反馈激光开关干涉伙[J].中国激光,1990,17(6):376-378.
5、李天初,李明寿,林平卫,etal.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NIM4#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C]//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2004.
6、LiTC,NiuHS.Desulfurizationanddenitrificationusingactivatedcarbons[J].XinxingTanCailiao/newCarbonMaterials,2005,20(2):178-182.
7、李天初.从长度单位米到时间单位秒:稳频激光-飞秒光梳-铯原子喷泉钟-光钟[J].计量学报,2006,27(1):1-6.
8、SuoR,FangF,LiT.Towardsa1542nmlaserstabilizedtoanopticalcavity[M].2011.
9、李天初,方占军.从长度米到时间秒:稳频激光-铯喷泉钟-飞秒光梳-锶光晶格钟[J].科学通报,2011(10):709-716.
10、庄伟,李天初.激光冷却和操控原子:原理与应用[J].科技导报,2018.
会议论文
1、2005年11月,李天初在广东广州召开的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上,发表论文“NIM4#钟冷却光系统的改善”,论文介绍NIM4#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的喷泉效率受水平四束对射冷却光功率波动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2、2006年11月,李天初在浙江杭州召开的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上,发表论文“从米到秒: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微波—光学频率基标准研究”,论文介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在微波-光学频率计量基标准研究的新进展,用NIM4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复现国际单位制(SI)时间单位秒(s),用飞秒(fs)光学频率梳间接复现长度单位米(m)并标定稳频激光波长实际实施米定义等内容。
3、2011年09月,李天初在浙江杭州召开的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上,发表论文“基于掺Er光纤飞秒激光器的光学频率梳的研制进展”,论文讲述了超短脉冲技术和光纤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基于光纤飞秒激光器的光学频率梳的发展等内容。
4、2013年05月,李天初在浙江杭州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发表论文“基于超稳激光的超稳微波”,论文主要介绍通过飞秒光梳进行光学-微波频率下转换,可以将超稳激光的频率稳定性完美传递到超稳微波,得到具有10-15/s量级的短稳的超稳微波源等知识。
发明专利
科技奖项
1995年,参与光纤折射率分布和几何参数标准测量装置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02年,参与建立光纤损耗/光纤长度和光纤时域反射计检定标准装置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6年,参与NIM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09年,参与飞秒激光光学频率梳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科研项目
1996年—1998年,“光纤损耗/长度和光纤OTDR标准检定装置”课题,建立的装置于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标准。
1999年—2003年,“NIM4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课题组,建立了中国新一代时间频率体系的源头。
1999年—2005年,“1.5mm光通讯波分复用波长标准装置”课题组,此成果在科学意义上填补了中国国内近红外波段没有波长标准的空白;在实际应用上建立了中国光通讯波分复用光波长标准。
李天初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在教育和培养上,李天初推荐和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推荐主动引进具备学科带头人潜力的优秀科研骨干人才,让更多有才能的年轻人参加这场和时间赛跑的竞赛。
在科研管理中,李天初注意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创新,长期努力营造既宽松活跃,又实事求是、严谨扎实、反对夸大和弄虚作假的学术氛围,在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内,按照科研工作的客观规律协调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课题,努力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让有能力的科研人员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指导学生
2002年和2005年,李天初促成方占军和陈李生两位博士分别从德国和美国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并且帮助支持他们独立承担重大前沿科研课题。他先后主动推荐支持贺青和方占军担任副处级的科研管理工作,推动科研骨干走上科研管理岗位。
截至2020年4月,李天初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2名。
李天初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人物语录
“在正确的时间提出正确的科研方向,是我追求的理想目标。”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能完成几项既有学术价值,又能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科研成果,是自己的最大心愿,是一生莫大的欣慰。”
“社会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总要有一批人淡泊名利,乐于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一门心思想着挣钱、发财、就别做科研。对于我来说,活着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情,从中才能体会到无穷的乐趣,这是花钱买不来的。”
人物评价
李天初在计量科研岗位上,几十年如—日,恪尽职守,默默攻关,无怨无悔,以实际行动履行了计量科技工作者的职责,他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已成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学习的榜样。用他的事迹谱写了—曲“用一团火照亮别人”的一名共产党员之歌,不愧为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201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评)
李天初密切关注国际计量科学发展动向,从中国国家需求出发,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专业眼光,注重学科战略规划,开展前瞻研究。(《中国质量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