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白春礼

白春礼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45 更新时间:2024/1/24 5:19:17

白春礼,1953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化学家纳米科技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欧洲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等国家和地区院士或外籍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首任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1987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STM实验室主任、副所长、党委委员。1996年至2004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2004年至2011年任中国科学院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2011年至2020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其间:2001年至2012年兼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2012年至2014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1996年至2006年兼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第25、26届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1年至2011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13年至2019年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2019年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基本资料

名:白春礼

外文名:BaiChunli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辽宁丹东

出生日期:1953年9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职业:科研管理工作者

代表作品:《纳米科学与技术》、《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7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

2008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9年当选为印度科学院荣誉院士

2011年当选为德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当选为丹麦皇家文理学院外籍院士

2016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6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70年09月-1974年09月,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八团机运连司机、文书。

1974年09月-1978年01月,北京大学化学系催化专业学习。

1978年01月-1978年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78年10月-1981年12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结构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

1981年12月-1985年09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结构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1985年09月-1987年11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在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真空扫描隧道显微境(STM)研究。

1987年11月-1992年07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STM实验室主任。

1991年10月-1992年04月,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客座教授。

1992年07月-1996年03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

1996年03月-2004年12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1995年06月-2003年12月,兼第三、四届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1995年07月-2000年07月,兼全国青联副主席。

1996年05月-2006年10月,兼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第25、26届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1年01月,兼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1997年03月-1997年05月,在中央党校进修一班学习。

2001年06月,当选第六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02年03月-2002年05月,中央党校进修一班学习。

2004年12月-2011年02月,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第五届化学学部主任。

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6年05月,当选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07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

2011年02月-2013年01月,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2011年3月起)。

2012年03月,被推选为丹麦皇家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2年,兼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

2012年09月,当选新一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

2013年01月,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

2014年5月3日,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

2016年4月20日,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7年11月20日,当选白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是首位获选的中国科学家。

2018年03月,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0年11月,不再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12月,不再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2021年02月,担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科研实验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会员会荣誉主任。

白春礼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白春礼先后从事过高分子催化剂的结构与物性、有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分子力学和导电高聚物的EXAFS等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月-月-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研制成功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系列。在纳米结构、分子纳米技术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

白春礼的主要科研成果为:研制成功了计算机控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AFM);第一台激光原子力显微镜;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原子或分子级分辨率的水平上,解释了材料表面结构与样品制备、形成条件的关系。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3月,白春礼在中国国内外出版了12部中英文专著,学术论文近250篇,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获1993年第七届中国图书奖、1995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三链核酸的结构与生物化学》获1997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纳米科技现在与未来》2004年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书二等奖。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09年12月,白春礼先后获国家和院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

人才培养

2016年7月13日,白春礼来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调研时表示,生物物理所要将培养人才作为中科院的重要产出任务,做好国科大科教融合工作,并按照“一三五”改革要求,找准研究所特色、扬长避短。同时,他希望所领导班子重视对研究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鼓励科研人员的正常流动,并围绕研究所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康的人才体制。

2019年7月25日,中国科学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19年第16次集体学习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会。白春礼说,当前,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从科技创新来看,国家发展阶段的迅速演化和国际格局的深刻嬗变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新挑战。从中科院来说,许多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正在加速推进,将对中科院未来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

白春礼强调,中科院要认真彻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组织专门力量,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好中科院的下一步改革发展。中科院一定要坚定改革信心,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内的勇气,真刀真枪地解决问题,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和对中科院的各项要求,更好地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切实推动中科院各项工作在新的发展时期有新的提升、质的飞跃。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7年9月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1997年

中共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99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005年

亚太材料学会副主席

2012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018年3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8年8月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名誉理事长

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共产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国家科学评论》主编

《Nanoscale》主编

个人生活

白春礼的父亲是个儒雅而正直的人,解放前曾在公立小学当过教员。赋闲时,他常翻着一本本泛黄的诗集,细致而又生动地为白春礼讲解诗中的蕴义、诗人崇高的气节、远大的抱负。童年时期的白春礼最爱背古诗词,最崇拜诗人,最想当作家。

人物评价

白春礼作为中国扫描隧道显微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国际STM方面有一定影响和活跃的科学家之一,领导实验室开展了广泛、深入并且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科普中国评)

白春礼院长是高瞻远瞩、富有领导能力的科学家,在纳米科学的研究上,成就卓著,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巨大。(香港浸会大学评)

富有成就的科学家总是拥有极其敏锐的触角、深不见底的求知欲和锲而不舍的恒心与毅力,白春礼教授正是这种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在纳米科技领域的金字塔中,站得极高、走得最远。(澳门科技大学评)

白春礼在从事纳米科技研究的同时,作为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他积极推动着中国纳米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参与国家纳米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组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并积极推进国内外纳米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梁何利基金会评)

标签: 白春礼

更多文章

  • 包信和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包信和

    包信和,1959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无党派人士,物理化学家,主要从事能源高效转化相关的表面科学和催化化学基础研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中文名:包信和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省镇

  • 卜显和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卜显和

    卜显和,男,1964年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金属与分子基材料化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卜显和于1986年从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1992年获得南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获得日本广岛大学药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评

  • 曹镛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曹镛

    曹镛,1941年10月1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所长。曹镛于1965年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毕业;196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 柴之芳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柴之芳

    柴之芳,1942年9月出生于上海,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柴之芳于1964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80年至1982年获得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科隆大学任访问学者;1992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当选为

  • 陈洪渊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洪渊

    陈洪渊,1937年12月24日出生于浙江三门,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洪渊于1961年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至1984年在联邦德国美茵兹大学做访问学者;1985年担任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主任;1988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

  • 陈俊武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俊武

    陈俊武,男,1927年3月17日生于北京,籍贯福建长乐,石油炼制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总工程师,石油工业部炼油技术攻关组专业组长。陈俊武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担任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1

  • 陈凯先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凯先

    陈凯先,男,汉族,1945年8月出生于重庆,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至1967年,陈凯先获复旦大学药学学士学位;1970年至1974年,任化工部中南制药厂工人、技术员;1974年至1978年,任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技术员;1978年至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

  • 陈小明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小明

    陈小明,1961年10月5日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市,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主任。陈小明于1983年从中山大学化学系毕业;1986年获得中山大学化学系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后回到

  • 陈新滋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新滋

    陈新滋,1950年10月30日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市,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浸会大学第四任校长,中山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校长。1975年陈新滋毕业于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化学系。197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

  • 陈学思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学思

    陈学思,男,1959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陈学思于1982年从吉林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88年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1993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