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玉奎

张玉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56 更新时间:2023/12/31 18:18:35

玉奎,1942年9月13日出生于河北保定,分析化学家,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张玉奎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实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吐宾根大学生理研究所学习半年;199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国家环保署研究中心学习两个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获得中国色谱贡献奖。张玉奎主要从事色谱基本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张玉奎

外文名:Yu-kuiZha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保定

出生日期:1942年9月13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现代生物样品分离分析方法》

人物经历

1960年9月,张玉奎进入南开大学化学系学习。

1965年8月,张玉奎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实员(1965年8月至1978年7月)、助理研究员(1978年8月至1986年5月)、副研究员(1986年6月月至1989年7月)、研究员(1989年8月)。

1983年1月,张玉奎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吐宾根大学生理研究所学习半年(至1983年7月)。

1992年3月,张玉奎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国家环保署研究中心学习二个月(至1992年5月)。

2003年,张玉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舟山市食药检院通过柔性引进张玉奎院士专家团队,正式挂牌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于2013年升级成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2013年8月26日,由张玉奎担纲组建的“丹东(宽甸)玉竹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丹东宽甸玉竹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10月17日,“张玉奎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吉春制药举行。

2014年9月,张玉奎与宁波工程学院正式签订协议,建立宁波工程学院张玉奎院士工作室。

2017年4月,张玉奎与西北大学签约设立院士工作室。

2018年10月,“张玉奎院士工作站”暨“淮海经济区医学遗传与出生缺陷防控专科联盟”举行揭牌仪式。10月30日,依利特(苏州)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典礼暨张玉奎院士工作站成立仪式。

主要成就

张玉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玉奎采用微渗析-液相色谱、亲和色谱、细管电泳及电色谱研究了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同时测定结合数与结合分子数的系统方法。提出了多维立体分离的思想,构建以超滤膜为接口的多维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平台,并用于蛋白质的精细结构研究。用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肽类分离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样品分子量与迁移时间的关系,进而为复杂蛋白样品的分离及痕量检测提供了新技术。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完成国家任务与实现成果的产业化。先后负责完成了潜艇大气组分分析仪、K-1型液相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国家任务。他还开展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原的基因表达与分离纯化等生物工程项目。

在基础研究方面,张玉奎采用统计热力学的方法研究溶质在多种色谱分离模式下的保留行为,推导出物理意义明确的描述流动相组成对色谱保留值影响的理论表达式,阐明了色谱过程中影响分离行为的分子结构因素,从而建立了系统的色谱热力学研究方法,也为液相色谱专家系统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采用物料平衡原理建立了包括柱外效应影响的溶质在整个色谱分离系统中输运的质量平衡模型,对色谱流出曲线高阶统计矩的研究,从理论上阐明了影响色谱峰展宽和峰形对称性的动力学因素,证实了保留时间与半峰宽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采用高斯卷积模型对色谱流出曲线进行拟合,发现了模型参数与色谱操作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解决了色谱图的存储和重叠峰定量解析等难题。

在建立液相色谱专家系统总体布局过程中,针对中国国外只考虑经验规律的片面性,首次提出了“知识库必须基于色谱理论和经验规律相结合”的思想,据此思想建立的知识库已用于液相色谱柱系统推荐,并以大量的事实验证了知识库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将串联优化指标与智能搜索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智能优化方法,并用于复杂样品的分离条件优化。

在毛细管电泳的理论研究中,发现了毛细管区带电泳中操作参数及溶质的分子结构对迁移行为的影响规律。首次开展了物理吸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的研究工作。发展了混合填料、整体聚合床层等多种电色谱柱系统,并研究了溶质在不同柱系统上的分离机制和柱上富集规律,对碱性样品在电色谱中达到了17000倍的富集效果;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完成国家任务与仪器的应用开发。

1968年,承担了国防科工委下达的“09—II核潜艇中大气组份分析仪”的研制任务。提出了四柱四检测器反吹流程,用于同时测定大气中痕量和常量组分;研制出四种放射性离子化检测器。样机通过船用条件试验及常规潜艇的现场考查后,已装09—II作随艇分析仪,1978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1983年承担了国家科委“六五”攻关项目,与人合作共同研制成功2030型智能高效液相色谱仪样机。在此基础上开发成功包括高压输液泵、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等整套液相色谱仪器产品。

1978年,开始负责中国科学院下达的k-1吸附型高效液相色谱柱的研制工作,研制成功1-5mm内径的吸附型高效液相色谱柱,并已实现产业化,1979年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6年,负责承担863生物工程下游目标产品分离纯化用径色谱柱的研究工作,研制出四种离子交换膜介质径向流动色谱柱,其中弱阳离子交换CM柱属首创。此后,亲合膜等多种类型径向柱、聚合型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用超大分子线性聚丙烯酰胺色谱柱等相继研制成功,申报发明专利多项。

张玉奎承担了中美合作项目烟道气排放有毒污染物监控的研究,提出了气相色谱辅助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固定污染源复杂样品进行解析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光谱差减定量数据库,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验收鉴定;采用微渗析-高效液相色谱、亲和色谱及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了多种药物与人血浆蛋白的相互作用;首次建立了研究药物与蛋白竞争作用的系统方法;探讨了药物与蛋白作用位点和平衡常数与药效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分析化学和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家重大应用领域的需求,放眼于分析学科与生命学科的交叉发展,主要开展蛋白质的高效分离与高灵敏检测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发展多维液相分离体系,包括多维液相色谱、多维毛细管电泳以及与质谱的联用。提出了构建蛋白质分离-在线酶解-多肽分离-质谱鉴定的蛋白质分离鉴定平台的思路。发展了多种蛋白质原位微酶反应器。此外,为实现痕量组分的高效富集,还发展了基于整体材料的固载金属亲和色谱介质和基于毛细管电泳、电色谱技术的蛋白质选择性和通用性富集技术。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11月,张玉奎在中国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0篇,撰写专著7部,并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

承担项目

截至2014年10月,张玉奎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863、973等项目。

成果奖励

张玉奎197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得辽宁省科技成果一等奖,2011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张玉奎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张玉奎认为:加强各学科各领域之间合作已是生命科学研究的趋势,“一个杰出科学家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和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他还指出科研应走向应用,注意抓住学术前沿和重大需求。

指导学生

根据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官网显示,张玉奎培养了博士20余名,有的已经成为博士生导师、有的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还有的在仪器公司作为科研骨干力量。

张玉奎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200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5月

中国色谱贡献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5年

南开大学兼职教授

2005年6月8日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首席教授

2007年11月9日

北京化工大学兼职教授

2008年3月27日

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邀顾问

2010年

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0年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0年5月25日

珠海检验检疫局国家精细化工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顾问

2010年9月

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4年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4年—2019年

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5年11月18日

《轻工学报》学术顾问

2016年11月28日

南开大学石先讲座教授

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

《色谱》杂志主编

《分析化学》《J.ChromatographyA》杂志编委

人物评价

张玉奎主要从事色谱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为中国色谱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评)

张玉奎院士从60年代就从事色谱分析工作,他被尊称为继卢佩章院士之后的新一代中国色谱学科领路人,中国色谱产业化的“铺路人”。(暨南大学药学院评)

人物影响

张玉奎创新英才班

2019年5月22日下午,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与保定一中共建张玉奎创新英才班揭牌仪式在保定一中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保定市政府副市长杨伟坤,河北大学副校长申世刚、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保定市教育局和保定一中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

标签: 张玉奎

更多文章

  • 赵东元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东元

    赵东元,1963年6月出生于辽宁沈阳,河北卢龙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1984年赵东元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87年、1990年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进

  • 赵进才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进才

    赵进才,1960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丰镇市,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光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能源与绿色化学研究中心副主任。1982年赵进才获得内蒙古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内蒙古大学化学系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

  • 赵宇亮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宇亮

    赵宇亮,男,1963年2月出生于四川南充,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宇亮于1985年从四川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核动力研究

  • 赵玉芬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赵玉芬

    赵玉芬,1948年12月出生于湖北汉口,籍贯河南淇县,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1971年赵玉芬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毕业并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专业研究生;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和纽约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7

  • 郑兰荪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郑兰荪

    郑兰荪,1954年10月22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籍贯江苏吴江,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郑兰荪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考取首批中美联合招收的化学类(CGP项目)研究生,就读于美国莱斯大学;1986年获得莱斯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进入厦门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

  • 支志明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支志明

    支志明,1957年9月7日出生于香港,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支志明197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83年进入香港大

  • 周其凤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其凤

    周其凤,1947年10月8日出生于湖南浏阳,高分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原校长。1970年周其凤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研究生;1980年公派到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 周其林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其林

    周其林,1957年2月出生于江苏南京,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周其林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并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并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瑞士巴塞尔大学和美国Trini

  • 朱道本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道本

    朱道本,1942年8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杭州,有机化学家、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主任。1965年朱道本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1968年华东化工学院有机工业系研究生毕业;1992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所长,兼

  • 朱起鹤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起鹤

    朱起鹤,1924年7月12日出生于北京市,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起鹤于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博士学位;1952年冬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长期担任物理教学工作、1978年调到高能物理研究所;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