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汪闻韶

汪闻韶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286 更新时间:2024/1/19 11:52:08

闻韶(1919年3月15日—2007日10月7日),江苏苏州人,土力学及土坝、地基抗震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43年汪闻韶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之后在甘肃、宁夏从事农田水利工作;1946年应聘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助教;1947年12月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获得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54年底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并担任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高级工程师;1956年调北京后,历任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至1983年担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7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汪闻韶主要从事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工建筑物地震震害分析和抗震设计中饱和土液化问题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汪闻韶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

出生日期:1919年3月15日

逝世日期:2007日10月7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代表作品:《土石填筑坝抗震研究》

人物生平

1919年3月15日,汪闻韶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28年秋,汪闻韶从小学三年级插班学习起,分别在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和东吴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上小学、初中和高中。

1937年9月,高中二年级的汪闻韶随父母在战乱中离开出生地苏州,流迁至湖南、四川,学业一度中断。

1938年10月,在重庆,汪闻韶以同等学历身份考入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43年,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

1943年—1945年,担任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张掖工作站助理工程师。

1945年—1946年,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宁夏灌溉工程总队助理工程师。

1946年—1947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黄文熙教授的土力学助教。

1947年12月—1949年2月,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TheUniversityofIowa),并获得力学和水力学硕士学位(M.A.M.H.)。

1949年2月—1952年2月,就读于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llinoisInstituteofTechnology),师从Vey教授,并获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PH.D.C.E.),论文选题为《PoreWaterPressureinSaturatedSoilDuringElectro-Osmosis(电渗时饱和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

1952年2月—195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副研究员,三个月升任研究工程师,在Taylor教授指导下参加“动荷载下土的性质研究”的试验研究工作。

1954年12月,冲破重重阻扰从美国回到中国。

1955年2月,被分配到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工作,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渗加固处理软土技术研究。

1956年,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汪闻韶调任北京,以后随着单位的沿革,历任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59年,汪闻韶负责筹建“饱和砂土液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创建中国第一个专门的土动力学试验室。从此,一直从事土的液化和土坝及地基抗震的研究。

1966年6月,由于“文化大革命”,汪闻韶被迫停止工作。

1969年9月,被下放到河南水电部平舆“五七”干校学习、劳动。

1972年夏,被借调到黄河水利委员会科研所,帮助指导小浪底工程坝基饱和砂层地震液化可能性研究工作;同年11月,调回北京。

1978年—1980年,担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成立筹备小组负责人。

1980年—1983年,担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所长(第一任)。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5年1月,被推选在岩土工程学报上作“黄文熙讲座”。

2007年10月7日15时38分,汪闻韶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主要成就

汪闻韶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汪闻韶重点研究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及其在振动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产生、扩散和消散基本规律,初步建立了计算模式的雏型。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更加集中于水工建筑物地基和土石坝的抗震研究。出版专著《土的动力强度和液化特性》,阐明了土体液化与极限平衡和破坏的区别和关系。主编了《中国水利工程震害资料汇编1961-1986》历史性内部资料。对土工抗震问题,提出了工程措施比理论计算更为可靠和地震变形分析比稳定分析更有意义的看法。

汪闻韶在土的地震液化、土坝及地基抗震研究方面成就卓越。主持研制了中国国内第一台振动三轴仪;首先将振动三轴试验应用于土的地震液化研究;首先发现砂土结构性的影响;首先阐述了饱和砂土在振动荷载下动孔隙水压力产生机理,考虑消散和扩散的影响;提出了“地震总应力抗剪强度”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发现和首先研究少粘性土地震液化问题,提出了少粘性土地震液化评价方法;系统阐明了土的液化机理及其与土体极限平衡和破坏间的区别和关系;提出了剪切波速在评价砂土液化中的应用;广泛总结地震震害资料和工程经验,建立了中国土坝及地基抗震设计理论和原则。

学术论著

汪闻韶一生总共发表论文60篇,书籍15种。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3.05

《土石填筑坝抗震研究》

汪闻韶著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7.03

《土的动力强度和液化特性》

汪闻韶著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3.08

《岩土与水工建筑物相互作用研究研究学术报告》

汪闻韶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0

《中国水利工程震害资料汇编》

汪闻韶,黄锦德

中国科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

1990

《第三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汪闻韶著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58.0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4》

汪闻韶,易宏义编

水利出版社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担任职务

1989年—1993年

岩土与水工建筑物相互作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学科重大项目,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57年

直流电在土中作用及其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论文)

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三等奖

1987年

土的液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1988年

《唐山大地震震害》(参加编著第十二章“水利工程”)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89年

《唐山大地震震害》(参加编著第十二章“水利工程”)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8年

散粒体地基上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研究

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9年

散粒体地基上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汪闻韶人才培养

讲座授课

汪闻韶重视中国的土动力学和土工抗震研究人才培养。1977年参加了“土的动力性质学习班”讲课,编写“动三轴试验基本知识”(初稿);1982年和1983年,分别参加“全国土石坝基本技术问题研究班”和“全国水利工程管理抗震防护研究班”的讲课,编写了“抗震问题”和“土石坝的抗震问题”讲义。

指导学生

汪闻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一生先后培养硕士生11名、博士生6名、博士后1名。

汪闻韶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78年

水利电力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

1985年

全国抗震系统先进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1992年

抗震防灾先进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年

首届茅以升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奖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7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水利工程学科组成员

1979年—1991年

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79年12月—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以后连任三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荣誉会员

1982年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科学基金组成员

1982年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会水利学分组成员

1988年4月—1996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学会(后改称为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以后连任两届

1990年

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委员

1996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2001年

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岩土工程学报》名誉编委

个人生活

汪闻韶的父亲汪德章早年留学美国获畜牧学硕士学位,曾先后任东南大学、南通大学、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畜牧学教学工作。母亲杨彦威,早年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曾从事教学工作。汪闻韶名字中,“闻”是汪氏家谱中的排辈,“韶”从乐,“闻韶”取义于“孔子闻韶”典故。

人物评价

汪闻韶不仅是一位满腔热情、矢志报国的爱国者,勤奋努力、贡献卓著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位品德高尚、和蔼可亲、为人师表的学者与老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泽平评)

汪闻韶在中国土动力学的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创建者的作用,推动了学术组织的建设。汪闻韶为人朴实,品德高尚。在日工作和生活中,胸襟坦荡,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为人宽厚,但在科研和学术问题上却坚持原则,不容半点虚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评)

自20世纪50年代,汪闻韶先生献身土动力学和土工抗震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50多年,在土的地震液化、土石坝及地基抗震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中国土动力学和土工抗震学科的奠基者和创建者之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评)

后世纪念

汪闻韶院士青年优秀论文奖

2011年4月26日,中国大坝协会在北京举办了“汪闻韶院士优秀论文奖”设立仪式,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原部长、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汪恕诚出席了设奖仪式并为汪闻韶院士遗孀严素秋女士颁发了捐赠证书。

标签: 汪闻韶

更多文章

  • 章梓雄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章梓雄

    章梓雄(1944年11月7日—2007年6月13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鄞县,流体力学、水动力学专家,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座教授、非线性力学中心主任。章梓雄于1965年从香港珠海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1967年获得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学位;1971年

  • 郭可信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郭可信

    郭可信(1923年8月23日—2006年12月13日),出生于北平,物理冶金、晶体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6年郭可信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1947年公费留学赴瑞典,先后在瑞典皇家工学院物理冶金系、乌普萨拉大学、荷兰皇家工学院

  • 吴汝康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汝康

    吴汝康(1916年2月19日—2006年8月31日),江苏武进人,人类学家,古人类学家,解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汝康194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1940年—1942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实习员;1942年—1945年任贵州

  • 殷之文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殷之文

    殷之文(1919.5.30—2006.7.18),江苏吴县甪直(今苏州市吴中区)人,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开发锆钛酸铅压电陶瓷的首创者,是中国无机材料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奠基人之一。殷之文194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采矿冶金系;1948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冶金系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伊利诺大

  • 姚錱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姚錱

    姚錱(1915年10月18日—2005年11月4日),江苏常熟人,实验生物学家、肿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37年姚錱从浙江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6年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去英国留学;1949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

  • 高玉臣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玉臣

    高玉臣(1937年5月27日-2005年10月6日),吉林长春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研究所教授。高玉臣196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力系;1966年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毕业,获硕士学位;1968年—1970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数力系;1970年—1994

  • 陈庆宣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庆宣

    陈庆宣(1916年4月4日—2005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北黄陂,地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土资源部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庆宣于1941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毕业,到经济部资源委员会西南矿产测勘处工作;1945年调入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49年调到中国科

  • 张沛霖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沛霖

    张沛霖(1917年12月27日—2005年9月15日),山西平定人,物理冶金学家,核材料科学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研究员。张沛霖1940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49年获得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

  • 贾福海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贾福海

    贾福海(1914年8月23日—2004年10月3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贾福海于1941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1949年建国后历任华东工业部矿产勘测处工程师、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总工程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丁舜年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丁舜年

    丁舜年(1910年12月4日—2004年9月20日),出生于江苏泰兴,籍贯浙江长兴,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国家机械工业局机械电子工程师进修大学电气学院名誉院长、高级工程师。丁舜年1932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34年任上海华生电器厂工程师;1945年任资源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