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舜年(1910年12月4日—2004年9月20日),出生于江苏泰兴,籍贯浙江长兴,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国家机械工业局机械电子工程师进修大学电气学院名誉院长、高级工程师。丁舜年1932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34年任上海华生电器厂工程师;1945年任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上海制造厂工程师;1947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生院进修;1949年12月任上海电机厂副厂长、总工程师;1954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设计总局副总工程师;1958年1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1964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工总局总工程师;1979年—1984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教育局副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4年9月20日逝世,享年94岁。丁舜年长期从事电工产品设计和电工技术科研领导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丁舜年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泰兴
出生日期:1910年12月4日
逝世日期:2004年9月20日
毕业院校:国立交通大学
职业: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浙江长兴
人物生平
1910年12月4日,丁舜年出生于江苏泰兴。
192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中学。
1928年—1932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获得工学士学位。
1932年—1934年,任国立交通大学助教。
1934年,任上海华生电器厂工程师。
1935年,任华生电器厂南翔新厂技术科主任。
1945年,任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上海制造厂工程师、电机组组长。
1947年,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实习,同时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生院进修。
1948年,先后任职于湘潭电机厂新厂筹备处、上海总管理处新厂筹备处。
1949年12月,任上海电机厂副厂长、总工程师。
1953年,任华东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第二设计分局局长。
1954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设计总局副总工程师。
1956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工艺与生产组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1958年1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
1964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工总局总工程师。
1979年—1984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教育局副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4年9月20日,逝世,享年94岁。
主要成就
丁舜年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丁舜年主持设计了中国国内自制的交流同步发电机,低噪声新型“华生”牌电扇。主持筹建上海电机厂,领导闵行电机新厂设计工作。领导设计了中国国内最大的高速感应电动机,研制成功无轨电车直流牵引电机。建立了一机部系统内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站。指导研制成功高精度控制微电机(包括自整角机、伺服电机)、磁放大器、新型电工材料和新型绝缘材料。领导和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10万、20万、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成套设备的研制工作。
学术论著
截至2004年9月,丁舜年编著的论著有《交流发电机与电动机》《磁铁与电磁铁设计》《保护替续器与应用》《大型电机发热与冷却》等。
学术交流
丁舜年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丁家是长兴的名门望族,丁舜年生于江苏泰兴,幼年时期随父母回到原籍长兴县,在雉城镇学习、生活,长大成人,直至大学毕业后才在外地工作。丁舜年的父亲丁凤元曾在泰兴县立高等小学任教,丁舜年的母戴毓儒是泰兴人,曾在泰兴县立女子小学任教。丁舜年的弟弟是水利工程专家丁鹤年。
婚姻家庭
丁舜年的妻子是赵应文。
人物评价
“丁舜年的一生,是孜孜好学的一生,也是践行‘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的一生,历经风雨沧桑,对民族的电机制造业,对发展新中国的电器工业和电工学科学术活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电气自动化网评)
“丁舜年为促进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光明网评)
“丁舜年的一生对发展中国电机、电器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泰兴市博物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