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戴安邦

戴安邦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5 更新时间:2024/1/5 8:25:06

戴安邦(1901年4月30日—1999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苏丹徒,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安邦于1924年从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28年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学习,1929年获得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金陵大学任化学系担任副教授;1932年参与和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1933年担任金陵大学教授;1934年担任金陵大学理学院化学研究所主任,同年创办中国化学会《化学》杂志;1938年担任金陵大学化学系系主任;1952年至1985年担任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1963年兼任南京大学络合物化学研究室主任;1978年兼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创办《无机化学学报》并任主编。1999年4月17日逝世,享年99岁。戴安邦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戴安邦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丹徒县辛丰镇

出生日期:1901年4月30日

逝世日期:1999年4月17日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1901年4月30日,戴安邦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辛丰镇。

1919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

1921年,兼任南京成美中学物理和化学教师。

192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金陵大学化学系助教。

1928年,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学习。

1929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31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到金陵大学任化学系担任副教授。

1932年,参与和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并在解放后曾任常务理事、理事和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等职。

1933年,担任金陵大学教授。

1934年,担任金陵大学理学院化学研究所主任;同年,创办中国化学会《化学》杂志,担任总编辑兼总经理。

1938年,随校西迁四川成都,担任金陵大学化学系系主任。

1947年—1948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化学系任访问学者。

1952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戴安邦担任南京大学教授,同时担任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至1985年)。

1978年,兼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创办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报》,并担任主编。

1999年4月17日,逝世,享年99岁。

主要成就

戴安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戴安邦对硅、铬、钨、钼、铀、钍、铝、铁等元素的多核配合物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硅酸聚合作用理论”的研究成果,澄清了百年来多种片面和自相矛盾的有关报道,是该领域第一个定量理论。论证了合成氨催化剂活化氮的活性中心是铁原子簇,提出了七铁原子簇活性中心结构模型。

学术论著

戴安邦.无机化学的复兴和发展[J].大学化学,1988(01):1-5.

戴安邦.基础化学教学的发式八则[J].化学通报,1985,000(009):51-56.

戴安邦.再谈关于配位化学的几个名词[J].化学通报,1985(10):59.

戴安邦.无机化学的瞻望[J].化学通报,1982,000(008):000001-2.

戴安邦,陈荣三,柳海澄,等.硅酸及其盐的研究——ⅩⅢ.单硅酸胶凝作用中的离解常数[J].化学学报,1982(08):97-99.

戴安邦.关于无机化学的教学[J].化学教育,1980,1(004):1-6.

戴安邦.无机化学的进展[J].自然杂志,1979(2):39-43.

戴安邦.酸碱的软硬度的势标度及其相亲强度和络合物的稳定度[J].化学通报,1978(01):27-33.

戴安邦.PotentialScaleofSoftnessHardnessofAcidandBases,andPrefereaceStrengthandStabilityofAdditionCompounds[J].化学通报,1978,000(001):26-31,25.

戴安邦,陈荣三.硅酸及其盐的研究Ⅴ.氟离子和硅酸的聚合作用[J].化学学报,1963(06):14-19.

戴安邦.新生态——普通化学教学中一个教材的科学性问题[J].化学通报,1957(03):3-6.

戴安邦,江龙.硅酸及其鹽的研究Ⅰ.硅酸聚合的速度和機制[J].化学学报,1957(02):14-22.

戴安邦,夏树勋,戴庆平.STUDIESONISOPOLYACIDSANDHETEROPOLYACIDSSALTCRYOSCOPICDETERMINATIONOFTHEFORMATIONOFPARAMOLYBDATEION[J].ChineseScienceBulletin,1966,11(11):504-504.

戴安邦,夏树勋,戴庆平.同多酸和杂多酸的研究——盐冰点法测定聚钼酸根离子的形成[J].科学通报,1966(12):541-543.

戴安邦.聚沉法测定钍和双氧铀离子的电荷[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2,4(007):516-516.

学术交流

1973年,在全国固氮会议上,戴安邦从实验和理论上指出当时国际上流行的“铁催化剂为电子授受体(EDA)”的不正确的概念,提出α-铁原子组成的中心起主要作用的看法。

1989年12月,经戴安邦的倡议和指导,全国第一届配位化学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研究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7年

d轨道和f轨道的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理论方面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戴安邦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1983年,戴安邦在全国无机化学教学讨论会上,针对中国国内高等学校化学教学的缺点发表“基础化学教学启发式八则”一文,认为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法应予废止,因为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必须采用启发式。至于如何进行启发教学。他归纳为:“引导学生有学习要求,诱导和启发学生始终专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使教学符合认识规律举一反三,学思结合,重视实验教学,重视教学的思想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八条。”他以内涵相似的两句名言说明启发式的重要性,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孬教师给人奉送真理,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篇论文更深一层的内涵是:如果一名教师认为只要掌握专业知识就可教好一门课,这是不够正确的,因为教师尚须掌握教学规律,并按此规律进行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他坚持教学70余载,率先提出了“全面化学教育思想”。

戴安邦对启发式教学和全面的化学教育有精辟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影响深远。他一贯从实际出发选择研究课题,同时进行实际问题中基础理论的研究,把解决问题、发展学科和培养人才三者有机结合为一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授课风格

1921年,戴安邦在南京成美中学踏上讲台,他所讲各课,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每一堂课,中心是什么,怎样让学生掌握重点,都成竹在胸。授课时,他总是先从事实出发,或表演示教实验、或讲授化学历史故事、或表列实验数据,以启发学生自觉有效地进行学习。

讲授课程

1934年,金陵大学就成立了化学研究所,戴安邦任主任,讲授《胶体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等课程。

编著教材

1956年,戴安邦接受教育部下达的主持编写高等学校无机化学教材的任务。作为主编,他和无机化学家尹敬执、严志弦和张青莲四人编写出中国第一部无机化学统编教材《无机化学教程》,该书于1958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以后多次重印,1964年出第二版,1972年第15次印刷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学科建设

1963年,戴安邦创建南京大学络合物化学研究室,兼任主任;并于1978年扩建为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1988年又创建了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

1985年,设立“学生实验优秀奖”,表彰应届化学系本科毕业生中实验成绩优秀的学生。

1989年,设立“化学实验教学先进奖”,奖励化学实验教学先进的教师和从事化学实验教学管理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戴安邦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78年

江苏省劳动英雄称号

1980年11月

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秋加也夫(Чугаев)奖章

苏联科学院普通及无机化学研究所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8年12月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组组员

1981年6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7年7月

第25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主席

高校理科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兼无机化学组组长

南京大学校工会主席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

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

《无机化学学报》主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

人物评价

戴安邦是中国配位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也是中国著名化学教育家,一直以来对中国化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朱成建评)

戴安邦是中国较早从事胶体化学和配位化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配位化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化学科研工作和化学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评)

后世纪念

南京大学高济宇院士、戴安邦院士助学金

2010年2月28日,“南京大学高济宇院士、戴安邦院士助学金”设立签约仪式在化学化工学院会议室举行。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化院79级校友傅和亮和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利剑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南京大学戴安邦学术讲坛

2015年10月,启动“南京大学戴安邦学术讲坛”,该讲坛是由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设立、旨在推进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活跃在化学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间交流的学术讲座系列。

纪念戴安邦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

2019年5月17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举办第36届优秀实验奖颁奖仪式暨纪念戴安邦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

南京大学高济宇—戴安邦人才发展基金

2020年10月23日,南京大学高济宇—戴安邦人才发展基金捐赠设立仪式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该人才基金为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为5000万元人民币。初始资金来源于黄乐群、傅和亮、杨民民等校友和企业共同捐赠的3200万元人民币。

标签: 戴安邦

更多文章

  • 张作梅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作梅

    张作梅(1918.10.4-1998.12.30),广东兴宁人,金属材料、机械工程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机械电机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长春分院副院长,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41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194

  • 胡济民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胡济民

    胡济民(1919年1月26日—1998年9月9日),江苏如皋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胡济民于1942年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1945年考取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去英国留学,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46年转入英国伦敦大学;1948年获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9月回国应

  • 郭燮贤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郭燮贤

    郭燮贤(1925年2月9日—1998年6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6年郭燮贤毕业于重庆兵工大学应用化学系;1947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助教;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兰州

  • 朱既明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既明

    朱既明(1917年8月26日—1998年1月6日),江苏宜兴人,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朱既明1939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0年任昆明中央防疫处技士;1948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任卫生部长

  • 蒲蛰龙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蒲蛰龙

    蒲蛰龙(1912年6月12日—1997年12月31日),出生于云南,昆虫学家,中国害虫生物防治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蒲蛰龙于1935年从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1949年取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携同夫人利翠英一同回国工作,先在中山大学当教授,后兼任广东省农业试验

  • 邓锡铭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邓锡铭

    邓锡铭(1930年10月29日—1997年12月20日),广东东莞人,光学、激光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邓锡铭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2年—1964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199

  • 廖山涛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廖山涛

    廖山涛(1920年1月4日—1997年6月6日),湖南衡山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生前是北京大学教授。廖山涛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算学系;1946年—1947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助教;1948年—1950年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助理研究员;195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博

  • 郭承基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郭承基

    郭承基(1917年1月21日—1997年2月13日),山西清徐人,地球化学家,矿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承基194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4年—1947年就读于日本京都大学地质矿物系;1947年—1952年就读于日本京都大学研究院;1952

  • 程纯枢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程纯枢

    程纯枢(1914年6月15日—1997年2月8日),出生于浙江金华,籍贯安徽徽州,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央气象局总工程师、副局长,国家气象局顾问。程纯枢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气象专业;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深造;1948年5月任上海气象台台长;1950年任华东

  • 苗永瑞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苗永瑞

    苗永瑞(1930年12月3日—1996年6月11日),生于山东济南,籍贯山东桓台,天体测量及时间频率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名誉台长。苗永瑞1947年入读于济南齐鲁大学天文算数系;1951年—1970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助理研究员;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