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英恺

吴英恺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75 更新时间:2024/1/8 20:39:56

吴英恺(1910.5.8-2003.11.13)辽宁新民人,医学家,中国胸心外科的开创人之一。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毕业于原辽宁医学院(已于1949年并入中国医科大学),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他首次成功切除食管癌,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他成功地施行了中国第一例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7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预防教研组,推广心脑血管病的调研防治。吴英恺在中国最先成功地进行食管癌手术;对食管癌的病理、发病因素、防治均有创见;开创了中国的胸外科事业;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胸科专科医院。在中国率先研究心血管病的流行学及人群防治。他培养了大批胸心外科和普通外科人才。他组建的三个医院和五个外科都具有时代特色,并在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和国际医学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基本资料

名:吴英恺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辽宁省新民县

出生日期:1910年5月8日

逝世日期:2003年11月13日

毕业院校:原辽宁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学的奠基人之一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人物生平

1910年(清宣统二年)5月8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

1926年(民国十五年),毕业于辽宁省新民县立中学。

1927年(民国十六年)夏,考入沈阳奉天医科专门学校(曾称盛京医科大学,后称辽宁医学院,呢称“小河沿医学院”)。

1927-1933年,于辽宁省奉天医科专门学校学习并毕业,获内科、外科双学士学位。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毕业于原辽宁医学院(通称小河沿医大)。

1933年至194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研究生、助教、讲师。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被选为外科研究生,在米尔特纳(LeoJ.Miltner)教授的指导下做临床及外科实验研究工作。

1936-1941年,先后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助理住院医师,外科总住院医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助教、讲师。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7月,升为外科总住院医师。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助教,次年升为外科学系讲师。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4月26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实施了中国第一例食管癌手术。之后从1948年-1958年,千例的手术足以让世人景仰。

1941年(民国三十年),被选派到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进修胸外科。

1941年至1943年,在美国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进修胸部外科。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秋,回中国,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任重庆中央医院外科主任,开展肺切除术动脉导管结扎术、纵隔肿瘤切除术、胸腰交感神经切除治疗高血压等胸部手术。

1944—1948年,他先后在重庆中央医院和天津中央医院创建外科。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他在天津中央医院建立胸外科,在这里,他完成了中国首例慢性心包炎切除术。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5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校,吴英恺重新回到协和任外科教授。

1948-1950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教授。

1949年,成功地施行了中国第一例慢性心包切除术。

1950-1956年,任中国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主任教授。

1951年,被任命为外科学系主任、教授。

1956年,根据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总后勤部卫生部决定成立全国第一所胸科专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他被任命为院长兼外科主任。

1955年,吴英恺应邀出席苏联第26届外科大会。他在参观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的几家外科医院、外科专科研究所时,受到发,认为办专科医院、研究所,是发展外科技术的必由之路。

1956-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所胸外科专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任院长兼外科主任。

1956年,吴英恺主持创办了全军,也是全国第一所胸科医院,半年之后,医院的改组和建设就基本成型了。

1958年秋,胸科医院从部队系统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改名阜成门外医院(简称阜外医院),他继续任院长兼外科主任。

1962年,成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他兼任所长直到1980年秋。

1979年,他以非凡的气魄组织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90个城市及208个农村地区的高血压普查,总计普查15岁以上人口共4百多万。

1981年春,他着手筹建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9月该中心正式成立任主任。

1982年,吴英恺带领一批专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莫尼卡(MONICA)方案,组织领导专业队伍对北京市6个区的73万人口,以及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550万人口,开展了堪称世界最大范围人群的心血管病监测。

1982年,在美国凤凰城,国际胸部外科会议上,吴英恺的《中国食管外科40年》的论文几乎折服了会场的每一个角落。

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在全球四大洲2000多万人群中首次开展大规模的心血管病趋势和决定因素监测。简称莫尼卡方案。得知这一国际性研究项目后,吴老亲赴世界卫生组织代表中国请缨。在他的争取下,中国成为莫尼卡方案中惟一的发展中国家。

1984年4月,又建立以心肺血管病为重点的北京安贞医院,他兼任院长。

1987年,退居二线,为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

1991年,设立“吴英恺青年医疗科研基金奖”,至今已在北京安贞医院运作20年,共奖励在临床、科研作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100余人。

1995年,北京市卫生局、北京晚报启动了健康快车活动,开展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健康快车”的首任列车长。

1997年,组织发起了“首都爱心护心工程”,组织基层防治人员培训班,亲自讲课,编写教材和科普材料。在北京18个区县城乡人口中,开展心血管病的科学普及和预防保健。

1998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授予的“第三届中国医学科学奖”,奖金10万元全部捐给“首都爱心护心工程”。

2001年,将奖金2万元全部捐出,奖励北京安贞医院文明优质服务突出的青年医务工作者。立遗嘱,提出后事从简,捐献遗体做病理解剖。

2003年11月13日逝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英恺20世纪50年代末组织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科研大协作,开展流行学病理和发病学研究,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学术水平达到国际前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组织开展心脏血管外科,在心脏外科、胸主动脉瘤外科及肾血管性高血压外科治疗等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进入20世纪70年代,开展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人群防治工作,组织全国高血压普查,并在工厂、农村、城市居民中开展高血压等见心血管病的人群防治工作。取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中国和国际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使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走上了国际舞台。晚年积极组织开展《爱心护心工程》,推广心血管病的保健科普工作。

1941年(民国三十年),被选派到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进修胸外科,其食管癌11例手术治疗的报告在圣路易斯外科学会上引起广泛注意,因为当时他的导师格雷厄姆(EvartsGraham)教授也曾做食管癌切除手术,但无一例存活,而吴英恺和协和医院外科所做的11例竟有6例较长期生存。

吴英恺还是国产降压药“0号”的发明人之一,他亲自卫生部提交使用降压0号的申请,1977年,卫生部正式批准这一申请。

学术论著

主编或合编《临床外科手册》、《胸部疾病》、《胸部外科》、《食管癌和贲门癌》、《国际心胸外科实践》等专著十余种。

人才培养

他一生主持创建了三所医院,(解放军胸科医院(解放军309医院的前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北京安贞医院,吴英恺均为首任院长。)两个研究所,五个胸心外科,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

获奖记录

所获奖项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
2001中国医学基金会授予他“医德医风奖”获奖
1998-12中国医学科学院授予他中国医学科学的最高奖——“中国医学科学奖”获奖

社会任职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

1946年至1948年,任天津中央医院外科主任。

1948年至1956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教授及外科学系主任。

195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

195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并建立心血管病研究所,任院长兼所长,直至1980年。

1981年,任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主任。

1984年,任北京安贞医院院长。

亲属成员

吴家兄妹五人,除了三哥学习农业,其它四人全部从事医务工作,并且出了两位院士。

长兄:吴执中,毕业于沈阳小河沿医大,曾留学英国专攻内科学,后赴苏联学习职业病学,归国后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副所长。

四弟:吴咸中,毕业于原沈阳南满医大,学习外科。曾任天津南开医院院长,创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任所长,后任天津医学院院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妹:吴中,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任湘雅医院眼科教授。

夫人:式琰,同仁医院高级营养师。

人物评价

吴英恺院士直接推动了降压“0号”的问世并提出把心血管病作为中国流行病来研究,对心血管病的控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吴锡桂教授评)

吴英恺的一生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作出不懈的努力。(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评)

后世纪念

2003年12月,北京市委召开《吴英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在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学习、宣传吴英恺先进事迹的活动。

2010年4月28日,吴英恺诞辰100周年之际,北京安贞医院召开了纪念大会。会上鲁丽副委员长和张兆光院长为吴英恺铜像揭幕。

2012年1月5日,北京吴英恺医学发展基金会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卫生局。

标签: 吴英恺

更多文章

  • 王恒升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恒升

    王恒升(1901年8月4日—2003年9月21日),河北定县人,岩石学家、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王恒升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5年—1933年任职于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33年—1936年就读于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生部,毕业后获得博士

  • 陶亨咸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陶亨咸

    陶亨咸(1914年8月31日—2003年6月27日),出生于天津,原籍浙江绍兴,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国家机械工业局高级工程师。陶亨咸193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41年后历任兰州甘肃机器厂助理工程师、副工程师;1945年在英国学习机床制造及热处理、铸造、机械加工等技术;1

  • 徐克勤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克勤

    徐克勤(1907年3月15日—2002年12月19日),安徽巢县人,地质学、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徐克勤从国立中央大学地学院地质系毕业后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1939年获得中美“文化基金”资助,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留学,先后获得硕

  • 王德宝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德宝

    王德宝(1918年5月7日—2002年11月1日),出生于江苏泰兴,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王德宝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7年初进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制糖专业学习。1948年转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生化系,并获得硕士学位。195

  • 高世扬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高世扬

    高世扬(1931年12月15日-2002年8月22日),四川崇州人,无机化学家,盐湖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高世扬195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1965年任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研究员;19

  • 王之卓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之卓

    王之卓(1909年12月16日—2002年5月18日),河北丰润人,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武汉测绘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1932年王之卓从交通大学毕业;1934年考取第二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到英国留学;1935年从英国伦敦大学土木系帝国学院

  • 汤佩松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汤佩松

    汤佩松(1903年11月12日-2001年9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今蕲水县),植物生理学家、生物学专家、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17年-1925年,汤佩松在清华学校学习;1925年-1927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学系学习并获学士

  • 窦国仁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窦国仁

    窦国仁(1932年11月16日—2001年5月22日),满族,辽宁北镇人,泥沙及河流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高级工程师。窦国仁于1956年从苏联列宁格勒水运学院毕业;1959年获得副博士学位;1960年获得技术科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国,进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

  • 邓景发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邓景发

    邓景发(1933年8月4日—2001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籍贯广东番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邓景发1959年复旦大学电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63年任复旦大学讲师;1978年任复旦大学副教授;1984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

  • 侯虞钧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侯虞钧

    侯虞钧(1922年8月5日—2001年4月8日),福建福州人,化学工程专家,化工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是浙江大学化工系教授。侯虞钧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47年9月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并获得化工硕士学位;1949年12月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获得化工实践硕士学位;19